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残障人体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残障人体育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残障人体育的思路,建议摆正残障人体育的地位,提高对残障人体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残障人受教育水平;深化政府职能,提高残障人经济收入;积极改善运动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条件,开展社区体育;注重体育运动对残障人康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残障人是社会中不容忽视的群体,随着国内休闲体育的兴起,残障人体闲体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残障人体闲体育概念入手,对其发展状况、存在价值、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残障人休闲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残障人体育是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帮助残障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实践法等,对影响残障人参与体育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残障人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诱导因素、效果因素、态度因素、动机因素、认知因素;并就影响残障人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提出构建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认为政府是残障人体育参与支持系统的责任主体,应从法律、政策、舆论与服务4个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要以家庭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共建社区支持网络;学校应以康复健身为基石,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并重,形成终身体育为己任;整合社会力量,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体育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构建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残障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采 用了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残障人群进行康乐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据 此拟定了广州市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选取广州市越秀区试点进行12个月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既有利于残障人的康复,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又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 实施。  相似文献   

5.
构建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残障人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残障人群进行康乐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并据此拟定了广州市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选取广州市越秀区试点进行12个月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残障人社区康乐体育模式既有利于残障人的康复,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又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6.
体育标语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及体育事业的发展。为更好地认识体育标语,通过历史回溯及逻辑分析对体育标语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演进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标语起源于社会现实背景、爱国人士教育思想中的体育观以及共产党领导人初期的体育教育观;2)体育标语的应用经历了萌芽、强化、相对停滞和复苏、发展及普及等几个阶段;3)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体育标语具有不同的发展导向作用。通过对体育标语的发展阶段的梳理,更好地认识、利用体育标语,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体育人才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一方向向适应市场经济需求转变.针对这些变化和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应设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增加社会体育专业与残障人体育专业方向,逐步要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培养目标的修订、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改造是重点,机构的体制改革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真义体育解构大体育基于的是相异的理论范式,两者商谈体育本质逻辑基点不一致;以身心二元身体观为支撑的体育观不能培养完善的人;体育总是处于特定历史环境,契合社会人以及社会的需求,不能抽空历史谈体育;体育是一个多义词,应当跳出教育的体育看身体文化的体育;最后提出认识体育须持历史的、发展的、实践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提高残障学生对残疾人体育功能的认识;营造有利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课外体育的氛围;逐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物质条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组织指导等,旨在为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形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深刻地理解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实践的内涵,不仅需要从深层次认识体育实践在形式上的差别,更要正确地区分不同体育实践形式的性质。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和认识人的体育实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体育文化实践、体育生活实践与体育生产实践等不同形式的体育实践在人的活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来分别判定其性质。  相似文献   

11.
传媒对残疾人体育的报道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体育信息传播和体育新闻学研究的兴盛却未能惠及残疾人体育报道;残疾人体育的热发展却遭遇媒体的冷处理。从分析雅典残奥会报道入手,通过媒体对雅典残奥会和雅典奥运会报道的多方面比较,发现媒体对残疾人体育的报道主要集中于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期间,但投入力度较之一般体育报道少之又少,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要求。基于此种现实困境,提出了把残疾人体育报道作为体育报道的一个重要领域,媒体要全面客观报道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现状,引导人们认识真正的残疾人体育,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起一个了解、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体育和生活的和谐友爱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体育溯源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残疾人体育的起源、发展、国际立法、残疾人体育组织以及发展趋势等做了详细论述。研究表明,残疾人体育将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国际化、人性化、科学化、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残疾人运动员在各种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一批年龄大、职称高、运动员等级高、教练年限长的教练员队伍发挥了关键作用.残疾人运动员的"生活剪刀差"是他们刻苦训练的动力,残疾人运动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奖励对他们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江苏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专业化管理、情报服务作用、委托培养形式,推动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成功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北京残奥会总结报告》首次独立成卷向国际残奥委会提交,这在残奥运动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北京残奥会总结报告》得到了国际残奥委会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为了弘扬奥运精神、继承残奥遗产、推动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创作组全面分析该报告创作的背景和意义,扼要叙述创作的过程和报告的框架,深刻总结创作的经验与体会,明确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4年来国际运动心理学期刊论特点: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仍然是主流,而对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运动动机、运动情绪、心理技能、自我、运动认知一直是研究热点;干预性和控制性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对特殊群体,如残疾运动员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体育史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和逻辑学方法,综述了国际体育史研究发展趋势,分析了当代体育史的新动向,研究着重对国内体育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近10年:我国体育史学研究有新变化、新发展和新突破;主要表现在著作、教材的出版和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学术队伍年青化;国际学术交流增多等方面.从目前我国体育史发展现状来看,体育史研究的"间歇期"基本结束,体育史新一轮研究热潮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到21世纪之交,中国的体育史学正在发生一场革命。其实质是,中国的体育史学开始由传统的“寻根史字”转向“参与史学”。具体而言,21世纪的中国体育史学将在以下方面同传统中国体育史学划清界线:其一,它意味着中国体育史学界将更多地将自己的视线从遥远的时空转向身边的体育改革发展的现实,对当代体育实践中所发生的各类问题予以更多更强烈的关注。其二,它意味着一种开放性的外向性的史学观.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发展经验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其三.它同时又是本民族传统体育的有力传播者和开发者。其四,在研究方法上.21世纪的体育史学将打破学科的壁垒和篱笆.更多地借鉴和采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四大期刊研究状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项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四年的国际运动心理学期刊论文特点:竞技运动领域的研究仍然是主流,而对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运动动机、运动情绪、心理技能、自我、运动认知一直是研究热点;干预性和控制性研究开始受到重视;对特殊群体,如残疾运动员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分层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机制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城乡群众体育发展差距相当大,解决农村体育问题是一个复杂、漫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然而我国政府将更多的关注侧重于政策的指导,缺乏对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本质的、深层次的探讨。通过社会学、历史学从社会分层的观点对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内在机制进行研究,若要促进"农民的体育需求"和"需求不断被满足"的良性循环,需要国家必须逐步改变目前中国的"二元社会";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改变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底层地位;改变农民被歧视的身份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