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和心理健康干预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进行干预,探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通过搜集、整理青岛农业大学422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分析,探讨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的效果及其机制,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大学生进行运动与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时相特征及其体育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400名不同性别、年级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分析,根据心理健康状况的时相特征,提出了多维的干预措施。并强调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困扰的个体进行心理支持,更应关注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认为体育干预有助于建立适应和对抗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并以充满活力的身体活动作为改善心境状态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对于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具有积极意义。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各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的服务效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发现目前发展性心理咨询的咨询理念、咨询队伍、咨询对象、咨询设施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高校只有通过将消极干预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创新心理咨询工作手段,培养专业心理咨询队伍,优化心理咨询设施等途径,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效果,从而实现高校心理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480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完美主义倾向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总体上不存在年级差异,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完美主义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正相关。结论:完美主义倾向对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调查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与人格状况,研究表明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他们承受着相对较高的压力,心理适应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危机,积极寻找心理危机干预对策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对心理危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培养学生自我心理维护能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心理弱势学生群体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自杀及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招生人数日益增大,因此,必须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表现,分析其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系统掌握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和途径,以避免恶性事件发生,保障其心理健康及安全。  相似文献   

8.
采用(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5省市6所大学以足球运动为身体锻炼手段和以非足球运动为身体锻炼手段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测评,结果表明,不同的身体锻炼内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存有差异,经常参与足球运动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探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干预效果。以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进行为期2个月8周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SFGT)自我评估问卷评价两组的干预效果。干预组手机成瘾倾向在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前后,MPAI的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sig.<0.05),手机使用时间明显减少、依赖程度减轻,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sig.>0.05)。结果表明,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有一定的积极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101名远程学习者进行测评,测评结果显示,有10.7%被试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他们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几个因子得分高于全国成人常模,但无显著差异。但是强迫症分量表和精神病性分量表的p值小于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提示我们这些测试的学习者相对于国内正常人群而言,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进行心理干预十分必要,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应进一步诊断治疗。在其它各因子上均低于全国成人常模,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在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心理弹性是大学生面对心理困惑的积极应对方式.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探索心理弹性的培养,能有效降低其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概率.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可通过加强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稳定的主观幸福感;树立积极理念,引导其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归因;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完善人格等诸多途径.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进行积极干预,对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量表SCL—90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多项指标的测验。结果显示:师范类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心理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并提出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和《国际体力问卷》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体力活动状况和心理应激、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及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减轻心理压力,减少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困扰,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校园生活适应、情绪适应等适应能力.同时优化人格品质,大强度活动与中等强度活动对于心理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14.
心理亚健康运动处方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亚健康现象,提出了改善大学生神经衰弱;心理抑郁;情感偏差;缺乏信心;急躁、易怒等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运动处方。实验研究表明:所提出的运动处方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认知灵活性、适应性与情感幸福感的关系,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探索新的途径。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认知灵活性量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某高校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认知灵活性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和城乡的差异;认知灵活性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与大学生适应性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认知灵活性对积极情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适应性在认知灵活性和积极、消极情感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提高认知灵活性的角度入手,来增进大学生适应性和积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14所院校1 380(男928,女45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就业压力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法可依,同时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系统性、多样化与多元化、普及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阶层中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学生、家长、高校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迫在眉睫。本文探索一条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途径…心理运动会,从大学生心理运动会内涵,心理运动会的模式和意义等方面阐述心理运动会,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大学生心理环境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球类运动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以球类选修课作为平台,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实施"组合式"教学方法,对实验结果以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动量等级量表(PARS-3)进行量化和相关分析。结果证明:球类运动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因子产生积极变化,其中躯体化、敌对和抑郁因子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从而证明球类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心理拓展训练的手段,采用《容纳他人量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心理拓展训练组的自我概念、对自我和他人的接纳及心理健康水平与另外两组相比,呈现积极变化。心理拓展训练组与健美操对照组都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