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以2015年中国男篮高原期间体能训练为研究对象,在高原训练过程中对中国男篮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干预并进行追踪测试,并对高原前后身体机能与身体形态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高原体能训练进行科学化探索。方法:使用韩国Bio Space公司Inbody3.0体成分测试仪分别在上高原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成分;使用贝克曼库尔特公司GEN.S血细胞分析仪等仪器分别在上高原、高原中和下高原前测试身体机能。结果: HB、RBC和HCT在高原训练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1);BUN与CK呈现先升高、再降低趋势;T与C则先降低、后升高;T/C则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身体成分中除了脂肪含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有显著降低外(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 1)高原体能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血液携氧能力,这种能力在高原训练第11天的测试中发现有明显的提高,并于第21天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因此要改善篮球运动员机能水平,高原体能训练应至少持续21天。2)BUN和CK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BUN和CK可以作为今后高原体能训练负荷量控制的参考指标。3)T和C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T/C则呈升高趋势,说明此次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科学合理,运动员没有发生疲劳现象,机体合成代谢能力得到提高。4)高原体能训练可以降低篮球运动员的体脂含量,但对肌肉围度的影响则与高原训练的高度、形式及负荷有关。5)此次高原体能训练模式可以作为其他高水平篮球队进行高原体能训练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优秀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丽  刘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61-1062,1068
高原训练已被普遍认为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受到中长跑教练员的认可.全程跟踪了马拉松运动员为备战国际马拉松比赛在赛前上云南进行高原训练的完整过程,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上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安排,结合对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CK、血红蛋白和血睾酮等生化指标的变化,试图找出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量及运动强度与人体机能指标之间的规律,目的在于在高原训练期间为教练员提供科学依据,更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取得高原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高原地区举行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多,其海拔高度已达到5,231 m.但由于高原低氧、寒冷等条件影响,不仅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带来影响,而且造成诸多运动贞不能保证比赛质量或完成比赛任务.就高原环境对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身体机能的影响、高原比赛的参赛时间和适应性训练安排以及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高原比赛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观察小鼠骨骼肌代谢能力在高原训练返回平原后三周内的变化趋势,对高原训练后生理效应的时相性变化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模拟高原训练(2300±50m)四周后的平原效应期间,小鼠骨路肌代谢酶MDH活性呈现继续增加的趋势,并且这种趋势在返回平原后第10天和第ZI天更为显著,预示骨赂肌代谢能力在该阶段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高住低练对世居高原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居高原的20名运动员(实验组、对照组各为男6名、女4名)进行了高住低练法的研究.其方法为:实验组(6男、4女)夜间睡在模拟4 000m低压舱(10:00pm-6:00am;8小时),白天在原居住的高度进行强度训练(共4周),对照组(6男、4女)睡练均在2 260m,并执行相同的训练计划.结果显示,世居高原运动员对间歇性暴露于4 000m高原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未能达到刺激肾脏释放EPO和通气量增大的低氧效应;虽然实验组VO2max、3 000m比赛成绩自身前后比较有所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8名国家女子中长跑队员5周的青海多巴高原训练(2 366 m)及3周模拟高原训练--高住低训(2 500 m)的血象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受试者均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但高原训练并没有引起血象指标的明显升高,反而在高原训练后期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等明显下降.下高原1周后血象指标高于或接近高原训练前水平,2周后大幅度下降;同样,模拟高原训练也没有引起血象指标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监测备战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的吉林省6名男子400m栏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的生化指标的变化,为男子400m栏项目的高原训练期间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400m栏运动员高原期间的身体机能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对男子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56-1657
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赛艇运动员高原训练运动能力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试,旨在观察高原训练是否有利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并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高原训练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同时为下一次高原训练累积经验.结果显示:1)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模拟2 000 m测功仪成绩和3 000 m成绩,高原前后成绩分别提高6.6 s和9.5 s.2)高原训练后心率值有所下降,下降5%.3)高原训练后血乳酸下降,下降11%.4)高原训练后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升高3%.5)高原训练后血尿素值有所下降,下降12%.综合所有指标,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高原训练后运动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原运动能力提高和其余生化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一线赛艇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1850m水上高原训练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流变的影响,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能的机制之一,同时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与血液流变有关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实际耐力水平,达到了本次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可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回平原后,流变学各指标发生良好的改善,从而提高机体利用氧,运输氧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提示,高原训练回平原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女子赛艇双桨队年度训练周期板块化训练创新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旨在探索赛艇项目年度训练周期模式,为该项目新奥运周期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小周期训练理论在竞技体育项目训练中的作用。结论表明:(1)奥运关键年训练计划可分成五个相互统一、内在关联的板块,即有氧准备期、高原训练期、能力巩固期、赛前准备期和赛前训练期。(2)在训练负荷安排上采取的是大运动量、高有氧训练比例的低强度训练模式,各板块训练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特点,即有氧准备期大运动量、高原训练期减量、能力巩固期加量、赛前准备期和赛前训练期大运动量;在训练方法手段上创新性引入了呼吸肌专门训练,提高了比赛时队员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匹配效果,有效增强赛艇队员的后程冲刺能力。(3)从训练的实施效果来看,女子双桨队年度训练周期板块化创新设计是合理和成功的,即血红蛋白和血尿素两项身体机能指标阶段性训练效果较好,测功仪最大功成绩呈曲折的上升趋势,世界杯、奥运会奖牌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11.
高原训练逐渐成为提高耐力项目运动能方的主要训练手段之一。国内外许多实践及理论研究均证明平原耐力性项目运动员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后,可以明显提高运动员的VO2max,ATV,Hb等。但在对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的高原训练的成功经验却较少,尤其对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系统观察鲜有报道。本文则主要对10名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中长跑运动员进行2260—2630m交替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测试。测试是以跟随训练追踪测试生理机能,系统现察世居高原人在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以便为其高原训练的计划制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 40 0 0 m高度对大鼠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 ,观察其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及肌糖原和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研究发现 :模拟 40 0 0 m海拔高度进行 1~ 3周耐力训练后 ,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 ,血清睾酮含量显著降低 ,而肌糖原含量升高不明显。过高海拔高原训练对骨骼肌机能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 ,故高度应选择在海拔 40 0 0 m以下。睾酮含量降低、抗蛋白质分解作用下降可能会加剧高海拔环境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中跑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找到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利用高速录像拍摄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一个单步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不同水平男子大学生800 m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步长上,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所造成;而前后支撑时间也就是缓冲与后蹬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是造成他们之间支撑时间的显著性差异,最终影响步长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在今后的800 m训练乃至中跑的训练中,为了缩短前支撑时间,延长后支撑时间,发展800 m运动员髋关节的力量是当务之急,同时也要注意发展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小中外男子百米速度的差距,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影片拍摄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男子百米国际优秀水平组、国际水平组、中国组三组每10米段的平均速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对百米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段落进行了重新划分;认为造成中国男子百米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起跑至10 m的平均速度较慢,维持最大速度的能力差.  相似文献   

15.
把晨脉、尿蛋白、尿隐血、血色素、睾酮、体脂等生理、生化指标与游泳队员的主观疲劳感以及训练负荷相结合,历经14个月去了解运动员的机能变化状态。并在运动员机体较重疲劳时辅以“三擎人参精胶囊”等营养药物,观察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发现主观疲劳感较大时,晨脉会超出正常值4左右,晨尿中易出现蛋白和隐血;血色素、体脂与睾酮值的升降有一定的趋同性;血色素与睾酮值的变化一般会与主观疲劳感和运动能力相一致,但有时候会发生相分离现象。“三擎人参精胶囊”在机体疲劳时服用对运动员机能恢复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比了9名女子400 m跑运动员补体系统与正常人的差异及观察了同一批运动员在模拟比赛和大运动量训练前后补体系统的变化.结果显示:安静状态下女子400m跑运动员C4显著低于正常人;大运动量训练后即刻C3升高(P<0.05),C4显著升高,增幅达47%(P<0.01),C4 经3h及24h恢复后仍高于运动前(P<0.05);模拟400m跑比赛未能引起补体系统的变化.提示:安排大运动量训练时,必须充分考虑补体系统的应答及恢复特点,以便改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控制跆拳道训练强度的方法。方法:在跆拳道无氧耐力专项练习中,分别使用心率表与练习后即刻心率进行负荷监控,测试心率(HR)、血乳酸(BLA)做对比分析。结果:心率表控制组HR≥90%HRmax的高强度练习时间、BLA>即刻心率控制组,且BLA保持在12 mmol/L左右。结论:在跆拳道专项训练中,用心率表心率区下限响闹功能控制负荷强度是比监控运动后即刻10 s颈动脉脉搏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大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影响,为低氧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低住高练组共4组,低氧环境控制在15.4%O2左右,训练组常氧跑步速度为25 m/min,低氧下跑步速度为20 m/min,1 h/d,6 d/w,训练持续4周后测试大脑cAMP、SOD和MDA含量。结果发现:与常氧组比较,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cAMP均有升高的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SOD活性显著高于高住高练组和常氧运动组(P<0.05),而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MDA均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结论:4周的高住高练、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能提高大鼠脑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脑机能保持在正常水平,且高练低住和高住低练效果较高住高练好,更有利于脑cAMP含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和训练实践,发现目前国内外优秀的3000m障碍跑运动员都是从中长跑运动员转行过来的。因此,其选材主要是从中长跑运动员的身材、柔韧性、力量、速度等方面来考虑;并以清华大学3000m障碍跑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的实践为例,对具体的3000m障碍跑训练和比赛提出了经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