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可以说,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是一个基本传统。对之予以科学清理分析,能使今人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具体运用,认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教学双中心的转变;实现学生从苦学之到乐学之的转变;实现由单一传授知识向德智并重的转变。提出了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互补的教学方式,并解释了其运作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3.
《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选取有别于传统翻译史的角度,对翻译史进行追溯并印证了翻译实践与理论间与生俱来的良性互动关系;以今为鉴,对现阶段翻译理论与实践间的脱节问题进行反思;厘定概念,对翻译理论研究中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厘定并尝试性对翻译学学科疆界进行划定,以明确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各自地位以及与翻译学间的关系;从个案入手,对当今中国之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指出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方为翻译学者的治学之道;指出翻译研究始终是一个"学"、"术"共生共显的过程;为翻译学者指出了一条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间互构、互补、互彰之路。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孟子之孝同异并存.孔子首次将孝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侧重从个体-家庭道德的角度强调孝、仁一体并重;而孟子则将孝推广到社会生活领域,侧重于从社会-公共道德的角度把孝道提升为尊老的公德.这两个侧重都以父权制为中心,因此彼此是凝聚、结合的,其焦点在于对父道的敬重.这种敬重从敬养之孝、不辱之孝到大孝之孝,或从基本层次到理想层次,相通互补,顺次提升,显示出孔孟之孝乃至整个儒家孝伦理倡导的孝顺和尊老的精神主脉.  相似文献   

5.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6.
促进海峡两岸工业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些对策建议冯沪生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正确处理利益互补与亲情关系任何经济技术合作都应以利益互补为物质基础。就两岸关系而言,经济技术合作有利于大陆工业现代化,有利于大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传统式”与“快乐式”体育教学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全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素质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是时代赋于我们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要搞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和人才质量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学校体育必须努力创建适应素质教育之需,更为科学,更具实效,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体育工作十分企盼,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热点命题。当今学校体育教学领域内的改革创新集中反映在“传统式”教学模式与80年代从发达国家兴起的“快乐式”体育教学的对峙与碰撞或互补与渗透。  相似文献   

8.
互补分布是英语的一大特点 ,它在该语言中从音位到话语的各个层面上均有表现。互补分布是语境对语言形式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虽然荀子与孟子是不同的儒者,但不能因此而认为荀子是歧出之儒,其种种理由不成立,并且在儒学中,荀子与孟子是互补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以广州大学城的体育资源为例,对大学城区域优势体育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进行了研究,旨在探索大学城区体育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体育美学思想产生于奴隶社会,其主要思想主要表现在以儒家孔子“仁学”为基础的“游于艺”、孟子“养气”说和以道家庄子“自然”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儒道两家最后都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作为体育美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13.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其教义的精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矛盾。文章试从道教伦理道德的现实意义,道教生活智慧的时代价值,道教界参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绩等方面阐述道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融性以及道教所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儒家道德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特色道德规范的体系,尽管中国儒家伦理中的一些道德规范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被淘汰,但其中许多内容仍然存续于中国社会,并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二程政治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指自唐代之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新官僚制度的形成,同时北宋政权的羸弱使得面对异域入侵时逼显出民族和国家意识的提高。思想渊源是指宋代之前的文化思潮对其学说的影响,主要是魏晋以来玄学与佛教对儒家名教的冲击和挑战。二程在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过程中,既批判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哲学资源,同时又自觉地对原始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予以发挥,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哲学在整个宋代道统重建和儒学复兴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道德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先秦诸子在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上各有追求。其中,儒家以培养“德业兼备”之才为己任,墨家推举“厚乎德性”之兼士,道家尚崇“被褐怀玉”之圣人,法家主张塑造“法治”之士。先秦诸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道德教育的传承,对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古代剧作家中的大多数走的是学而优则仕或学而优却不得仕的道路,他们与儒家的出处哲学关系非常紧密.生活在儒释道思想所构成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庞大艺术系统中的古代剧作家,都不可避免地以其剧作作为这个传统和系统的一个连环.  相似文献   

18.
孔庙学刍议     
孔庙既是专门用于祭祀孔子的庙宇,同时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社会教育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崇拜信仰的标志。因此,它不仅在曲阜,在海内外也广泛建造存世。孔庙文化是一个多维化的结构,从儒庙建筑群到祭孔大典,再到庙宇文化遗存和庙学合一体制,一直到孔府档案典籍、衍圣公及其职能承担等,为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儒庙历史文化体系。从这一体系出发,创建独具特色的孔庙学,不仅是深化孔庙研究、拓展儒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孔庙科学义理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北宋道学运动的兴起 ,主要是由于赵宋统治集团之“文治”取向和“以儒立国”国策的确立 ,以及朝野互动以求“推明治道” ,从而引发儒学学风从实证化范式向哲理化范式转型的结果。张载道学 ,正是在这一学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张载关学学风之特质体现为 :“勇于造道”、“志道精思”的道学建构 ;“道学、政术”不二的政治主张 ;“知礼成性”、“变化气质”的道德修养方法 ;“以礼为教”、“敦本善俗”的社会教化使命 ;关心民生、多方“营画”的经世致用作风。张载关学学风的现代意义 ,可从学术思想史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两个面向把握  相似文献   

20.
清代吴地藏书家校勘学家惠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栋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校勘学家、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创始人。惠栋学术思想承沿顾炎武,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在文字、音韵、训诂、辩伪、辑佚、校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清代及后世古籍整理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对汉代易学的整理、保存和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