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美、日三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相互比较研究 ,分析和比较了三国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不同方式和途径 ,认为从培养目标看 ,我国比较注重学生思想品质的要求 ,美日多强调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 ;在专业设置方面 ,我国以体育系、运动系为主 ,美日专业设置均比较广泛 ;从课程设置方面看 ,我国较注重术科教学 ,选修课和理论课内容较少 ,美日较偏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 ,选修课的比重较大 ;同时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特点以及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意见 ,为高校体育院系的改革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本质的分析,明确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定位,提出学校体育应建立以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各自为中心的新体系,从而有效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促进学校体育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献资料、对比分析法以中国、德国、日本三国学校体育中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体育教育目的与任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日两国,及我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内容,指出德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突出了学生行为能力的开发,采用俱乐部形式串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日本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切合其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人的终身体育;我国则正在摆脱旧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束缚,向着以人为本,满足社会需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博茨瓦纳两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组织管理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对中国和博茨瓦纳两国中小学课外体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博茨瓦纳中小学课外体育以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为主。并以体育俱乐部为单位来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活动。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提高课余运动训练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现行的课外体育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形势的需要。未来我国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开展“体育俱乐部”方面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图从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标等内容入手,结合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初步设计了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方法是: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优化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出开展阳光体育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指出:现阶段,我国学生健康水平持续下降,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学校行政部门重视,基层抓落实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第一要务;日常体育课是阳光体育实现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的重要保障;挖掘与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是阳光体育活动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美国、日本与中国在学校体育目标设定上的差异,指出三国均在目标中突出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标,注重发挥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着眼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强调体育的娱乐价值,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功能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我国学校体育中课外体育活动产生的历史渊源,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结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就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传递人类文明4个方面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独特功能.指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已不再是体育课附属,必须对其独特功能加强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地位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重新界定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并对其功能进行定位。依据针对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从参与课外锻炼的学生分类、课外锻炼的形式和内容及课外锻炼的组织与管理三个方面,设计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方案。从注重评价督促与激励作用的角度构建课外体育锻炼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实行贯穿四年的学分制、将体育成绩与各级评优和奖学金挂钩、加大课外体育锻炼所占体育成绩的比例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日、美、英体育教学发展共同趋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纪之交,为了适应本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都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运用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日、美、英体育教学的发展动向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日、美、英体育教学目标向着健康化、终身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体育教学内容越来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体育教学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和个体评价,评价内容日益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校课余体育的形式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面回顾了学校体育中课余体育活动出现的历史背景,界定了课余体育活动的概念,分析认为,在形式上,高校课余体育活动包括高校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三种类型,并呈现以下特点:自发性与规定性相结合,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空间的广阔性,课余体育可以因人制宜,区别对待,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体育消费比例加大,独立性和补偿性,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苏北部分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情况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该地区学校体育教材基本上使用了经国家审定学生用书,教材的选用比较规范;2)参加省、市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达半数以上,大多数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正常,但教研活动质量不高;3)在各类教学计划制订中,小学好于中学;4)学校体育课与体育锻炼时间基本落实,但仍有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体育课没有开足开齐,表现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开课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日两国体育教育目的、任务及实现过程的比较,分析中日两国在体育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及运用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介绍了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及实施办法,并揭示了美国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存在的问题,如标准未能真正发挥其功能,评价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认证过程存在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现象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注重“体育教师专业团体”的力量;二是注重标准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三是注重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的区分;四是注重评价过程的反馈。  相似文献   

15.
析日本名古屋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前的状况,以及所实施的改革的理念和改革内容。分析其改革特点,其明确的改革理念、重视健康和体育的科学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研讨课教学形式。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35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就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运作模式加以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四种,即有组织的锻炼模式、俱乐部模式、大学生自组织运作模式和特定组织及功能运作模式中的体育竞赛模式与体育素质及运动能力测试模式。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美国、德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献资料法、归纳法以美国、德国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特点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德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师生关系四类要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并与我国学校体育中长期占统治地位,至今仍发挥着作用的“三基”教育模式进行了对照,阐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与美、德两国的主要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上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似。其共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两国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大致相同。其不同点:1).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更加曲折多变;2).两国全盘吸收的学校体育理论迥异。按照逻辑推理中类比法,我国学校体育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更多地借鉴与吸收日本学校体育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剖析中日两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各历史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学校体育现代发展轨迹,发现在其各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同点:1).两国根据各自社会需要确定学校体育目的,发展学校体育;2).在两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即日本20世纪80年代进入世界先进发达国家,我国90年代后期进入小康发展阶段,两国分别提出了“生涯体育”和基于终身体育思想下的“体育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