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宾 《中华武术》2022,(1):35-36
近几年中长跑在国际上热度非常高,中长跑比赛对于运动员的素质方面的要求比较高,教练员需要注重对运动员进行耐力和速度的综合性训练,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中长跑成绩。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长跑运动训练实践过程中的耐力素质训练及其提升方法展开研究,旨为中长跑训练中的耐力素质训练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训练是对运动员耐力进行训练的主要运动项目,其对运动员的毅力及耐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很多中长跑运动员来说,不仅要具备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同时还要有长时间的耐力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本文从中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影响因素出发,提出了中长跑训练中耐力素质训练的有效策略,以期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增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推动我国中长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健  刘兵 《中华武术》2009,(4):12-1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具备较高的速度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良好的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往往都是到达最后的几十米或几米名次才见分晓。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运动员最后冲刺,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那么采用什么手段更能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的实际变化如何?在耐力跑过程中是否重视了速度问题?教练员们却各有己见。  相似文献   

4.
一、发展中长跑速度素质的理论基础及训练方法中长跑运动中的速度素质应包括绝对速度与速度耐力,后者亦可划于耐力素质。但随着中长跑速度的提高,特别是"高速度持续跑"理论的提出,很多学者认为依靠糖酵解供能为主的高速度运动(速度耐力)应为速度素质的范畴。训练实践证明,单一追求最大速度训练,即使获得了最大速度的提高,其速度转化为速度耐力的比例也是很少的。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应根据项目特征采用特殊的速度训练方法与手段。一般来讲,运动员既需要磷酸能速度,又需要乳酸能速度,这两种速度的同时改善才能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耐力素质是中长跑运动员的最重要的运动素质,有氧耐力训练和无氧耐力训练是中长跑运动员耐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包括有氧基础练习、有氧问歇跑、长距离反复跑等,无氧耐力训练包括无氧间歇跑、问歇短跑、长距离变速越野跑等。  相似文献   

6.
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峰 《中华武术》2004,(12):16-17
身体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运动素质。运动成绩的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体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而专项身体训练主要是发展与专项有密切关系、能直接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身体素质。所以,提高专项身体训练水平是短跑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本途径。短跑运动员专项身体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短跑的力量、速度、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等训练。  相似文献   

7.
朱舰  肖大力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44-45,52
通过对足球运动员速度力量耐力的三维训练,使足球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同时得到了提高。表明在足球训练中实施速度力量耐力三维组合训练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滕兆利 《中华武术》2013,(10):42-43
中长跑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发展学生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呼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坚持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以速度耐力训练为基础,以力量耐力作保证的“训练模式,有效进行组合训练,也能选拔出高水平的中长跑运动员。对于那些必须具备高度发达的耐力素质运动项目,发展耐力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一同来了解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杨小军 《新体育》2023,(22):52-54
中长跑体育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速度和耐力均具有较高的要求,比赛成绩的好坏与运动员的天赋能力具有密切关系,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内脏功能和身体比例是其能够获得良好成绩的基础条件,而后天的专项素质训练则是运动员不断提升自我的必经途径。在业余体校中长跑专项素质训练中,应充分重视专项训练的基本属性,培养运动员竞争能力,科学规划训练内容等,在训练中关注运动员的耐力、速度训练,合理安排阶段性训练,适当使用领跑和牵引跑等训练手段,在科学的规划和引导下,促使运动员提升自身素质水平,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能够正确乐观的面对比赛,发挥最优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力量耐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训练已不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国内外一些专家已达到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力量好的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速度快而准确性较高,同时对机体能量消耗产生节省性。而力量耐力的好坏,对稳定和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中长跑训练的实践并汇集国内外的一些有关资料,探讨力量耐力在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中的效能、方法及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是一项基本训练,对巩固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耐力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至关重要。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经过低龄时期大量的有氧耐力训练,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了深入进行专项训练,促使专项成绩的提高,只有在无氧耐力的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上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把原有的基础转移到专项运动水平上来。笔者在少年中长跑训练中采用超长距离训练和"间歇(变速)跑"训练法相结合等手段,使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1、训练方法: 1.1 训练方法的选择: 中长跑训练方法以发展代谢为主的主要有:间歇(变速)跑和间歇短跑。由于间歇短跑要求运动  相似文献   

12.
变速跑是一项提高运动员速度、耐力素质的有效训练手段。我们通常在校田径队与高考体训队中采用此手段,有效地提高中长跑运动员与体训生的800米成绩。但变速跑又是一项较为枯燥的训练内容。在训练的过程中,如我们组织单一,缺乏灵活性与合理性,那么,长此以往,训练者将会产生较严重的“厌训”情绪,从而影响到训练效果。因此,笔者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较完善地总结了变速跑的组织与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训练一直是教练员们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训练要引起教练员、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王明东 《体育科技》2010,31(3):43-46
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专项技术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水平,短跑中的耐力素质也十分重要,教练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短跑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与分析,以期为短跑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孙康 《中华武术》2020,(1):54-55
对于帆船和帆板运动员来说,耐力是最为重要的身体素质,所以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开展专项耐力素质训练。基于对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学研究,本文指出在专项耐力训练中需要采用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从生理学角度上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进行训练,从而让运动员能够稳定完成整个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4名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的跟踪研究,探索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的有效办法。研究证明,提高青少年男子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水平,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间歇的训练法。  相似文献   

17.
速度耐力是决定400m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400m跑优秀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速度耐力的能力,这对提高湖北省400m跑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有效途径 1.1耐力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基础 1.1.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发展一般耐力的主要手段: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其他体育项目应用(如球类、游泳、自行车等),耐力性游戏等。  相似文献   

19.
中长跑项目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专项速度耐力"。根据这一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氧代谢能力、有氧--无氧混合代谢的能力以及无氧代谢及相应的机能能力和身体素质。1耐力素质及其训练耐力素质是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分为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耐力、混合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无氧代谢供能的速度耐力。其中有氧代谢供能  相似文献   

20.
宋建强 《中华武术》2012,(11):20-21
大多数初级跑步爱好者认为,中长跑不需要专门的速度力量训练。但实际上,中长跑是速度、耐力、力量等素质的综合较量。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重要素质,在许许多多运动项目中,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该发展速度力量、相对力量和力量耐力,尤其是快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