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单板U场地滑雪队在经历2次冬奥会实践之后,深刻认识到对项目特点规律进行深层次认识的重要性。为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比赛,本文在中国单板U场地滑雪项目近10年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从竞赛规则、主要供能系统、技术动作结构、训练实践等几方面对项目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把该项目竞赛的制胜因素概括为"高、稳、难、新、美"。  相似文献   

2.
高山滑雪是受季节限制的冬季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等有较高的要求,其中身体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调查法对高山滑雪运动员一般素质与专项素质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为我国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冬季奥运项目具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条件、社会环境、科技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冬季奥运项目的设置,在既定的项目框架内寻求突破,在变动发展的项目设置中把握我国冬季奥运项目的制胜途径。研究认为:1)我国冬季奥运项目选择应该坚持以新兴的技巧、打分型项目为主要发展项目。其中以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以及钢架雪车为重点项目,以女子单项为主要夺金项目。以地域优势促进项目发展,以项目特征选择资源导向区域。实现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大区域联动,服务不同项目训练特点。2)我国的冬季奥运项目后备人才匮乏,应该以项目特点选拔优秀的夏季项目人才甚至非奥运项目群体发展到冬季项目队伍中。由于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在U型项目设置上的相似性,可以将已有项目的优秀队员跨向培养,同时从陆上滑板U型场地技巧项目人才转型至雪上项目中;钢架雪车项目以爆发力好、速度、耐力等生理指标为优先考虑条件,挖掘夏季短跑、跨栏等项目运动员扩充至冬季项目队伍。  相似文献   

4.
摘要: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参赛场次也在不断增加,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成为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最重要表现。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李玲2014年度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训三阶段训练负荷节奏安排构成竞技状态形成关键因素;采用“诱导性比赛”和“大负荷强化训练课”两种赛前训练方式,有利于竞技状态优化和调整;通过不断比赛,调整训练负荷与技术及心理状态,形成年度3次最佳竞技状态。该结论为教练员在重大比赛时寻求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调控提供借鉴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乳酸、血尿、血氨、睾酮及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一个完整赛前训练在4~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上呈现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和视角,初步形成了对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负荷安排特点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我国女子马拉松队伍整体的较大负荷年、周、日训练量分别集中在7 000~9 000 km、160~250 km和30~45km之间,日负荷基本没有超过50 km的,优秀选手年度训练量相对偏小;强度训练课安排的周期一般为3~4 d,两个相类似的大强度训练课的间隔则更长;持续训练中,教练员通常以400 m和1 000 m分段速度来控制训练强度。强度间歇训练一般以400 m间歇跑为主,文章也对我国优秀选手训练强度控制情况进行了实际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女子20km竞走项目冠军刘虹的年度备战训练负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跟踪观察法,对刘虹备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达米拉诺教练以“M”型训练理念作为其备战世界大赛的中心指导思想,将世锦赛选拔赛以及世锦赛作为2015年的重点比赛并开展备战工作。其中基础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无氧阈训练课为辅的特点;专项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无氧阈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赛前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无氧阈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刘虹在备战世锦赛期间共安排两次高原训练:2014年11月高原训练是为了加强有氧代谢能力;2015年7月赛前高原强化训练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大的抗缺氧反应,为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做准备。刘虹通过备战期间的两场非重点比赛达到“以赛代练”、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目的。刘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20km 竞走金牌正验证了其后期备战奥运也符合本研究所提出的年度负荷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体系的完善和为备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专项体能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根据空中技巧项目规律、技术特征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在备战过程中设计和实施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并有效地把握了整个训练过程的力量负荷安排。2013年度专项力量训练应用的结果表明:不仅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逐渐达到了赛前最佳的竞技状态,而且使运动损伤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使受伤运动员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中跑核心竞技能力训练模式,以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依据,设计了"逆向结构——最佳负荷区"训练法,并组织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佳负荷区训练理论设计的逆向负荷训练法能有利于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发展。揭示了中跑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即以"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为核心,根据运动员个体特征和项目特点,按最佳负荷区理论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研究发现:随着专项训练水平的提高,最佳负荷区间也随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范围趋于集中并向更高水平发展。最佳负荷区的变化是核心竞技提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透过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职业过渡阶段年度参赛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处于该阶段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成长提供参考。结论如下,年度训练周期安排以“板块”小周期训练为主,采用赛练结合的小周期训练模式;赛间训练是网球运动员训练年度周期划分的一种灵活方式,训练内容、时间与强度与比赛强度和成绩有关,比赛强度越大,调整和恢复训练比重越大。比赛获胜时,运动员更容易接受教练员安排的训练内容。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17岁进入职业过渡阶段,其完成职业过渡阶段路径可归为普通型、数量型和效率型三种类型,这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打法类型有关,高大型运动员以参赛效率为主,而身体条件较好的选手以参赛数量为主。根据运动员的打法特点,选择性参加快速或慢速场地比赛,且尽可能参加高级别赛事。运动员通常以2~3站比赛作为一个参赛单位,参赛密度逐渐增加,高级别数量增多,效率型运动员全年参赛级别呈“倒U型”分布,普通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性最小,数量型运动员参赛级别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时间-运动"分析法对中国女子手球队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在模拟比赛、4打4训练、6打6训练、半场传射训练中的不同维度负荷进行比较,探讨使用不同训练方法的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的加速、减速、左右变向、跳跃的负荷特征。结果:模拟比赛中运动员的累计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半场传射训练和6打6训练。模拟比赛中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加速负荷、减速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6打6训练和半场传射训练,其中加速负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强度加速上。4种训练方法中各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左右变向负荷呈现出模拟比赛高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及6打6训练的特征。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跳跃负荷与模拟比赛相似,高于4打4训练、6打6训练;6打6训练中底线运动员和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低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模拟比赛;半场传射训练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显著高于4打4训练和6打6训练,其中中强度跳跃负荷和高强度跳跃负荷差异非常显著;模拟比赛中底线运动员中强度跳跃负荷最高。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专项训练时的变向负荷比例较高,但强度较低,高强度变向比重低。结论:参考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跳跃、变向、加速、减速的负荷,更接近比赛的训练方法是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边锋运动员的跳跃负荷和底线运动员加速负荷训练上有一定优势,而6打6训练在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不同维度负荷的不同强度训练都较弱。建议:要加强高强度变向和加速能力的训练、不同训练方法的组合及精细化训练负荷的监测,明晰4种训练方法的负荷特征,优化中国女子手球队专项技战术训练的运动负荷,以提高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理清和认识赛前训练对运动员最佳竞技表现的影响,采用元分析手段为主要研究方法,对赛前训练的负荷强度、负荷量度、训练模式、训练频率及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了效度统计,结果表明:持续2周时间的赛前训练模式最有利于最佳表现的实现(整体效度r=0.67,p<0.001),训练量降低41-60%(r=0.80,p<0.001),训练强度(r=0.35,p<0.001)和训练频率变化不大(r=0.30,p<0.001).由此可见,现代高水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采用大幅降低训练量,并且持续2周时间的训练模式似乎是更加有效,更有利于实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训练跟踪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与年限、训练量、训练强度、训练内容以及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第三时期的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训练时间、训练手段以及训练负荷等方面与前两个时期的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研究,以期为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定国家队女子皮艇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以6名国家女子皮艇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对赛前6周训练的训练负荷进行归类统计,同时测定赛前训练期间的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和睾酮。结果:赛前训练中,训练强度保持在100%情况下,初期训练量基本保持在80%,最后2周递减至60%;血红蛋白在亚运会前2周为142g/ l;肌酸激酶先升高后减低,赛前2周最高,测定值为214.50IU/ l,亚运会前2周为204.17 IU/ l;血尿素先升高后减低,之后保持平稳,亚运会前2周为4.78mmol/ l;睾酮在赛前训练期间呈递减趋势,在亚运会前2周为47.87 ng/ dl 。结论:备战亚运会赛前训练中随训练负荷的变化,运动员机能指标呈现出相应变化,且身体机能在亚运会前达到良好状态,提示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的竞走教练达米拉诺,从1976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执教经验,所带运动员先后获得48枚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及欧洲锦标赛奖牌。将达米拉诺教练的训练划分为匀加速持续法模式、比赛节奏加速法模式、匀速持续法模式、长距离匀速持续法模式、短距离变速训练法模式以及中距离变速训练法模式等六大训练模式。研究发现达米拉诺教练在专项训练过程中重视训练负荷强度以及身体训练,同时训练手段的多样性使竞走各分类训练负荷结构更加清晰、完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法、追溯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九运会女子跳高冠军景雪竹年度训练内容、方法、负荷进程进行个案分析,指出为便于训练的控制,训练安排中应从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2条线来进行。讨论了她的年度双周期训练中训练期和比赛期的内容安排的时间、空间顺序,是从基本技术的改进和基础力量的提高进入,过渡到专项技术的改进和专项力量的提高,再到专项能力的提高,最后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分析了上半年与下半年训练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年度训练计划制定时,应着重解决好训练方法的选择、练习顺序、比例和训练节奏安排;论述年度训练内容、方法安排应体现连续性与阶段性、绝对变化与相对稳定的统一;说明训练课及其训练手段方法选择是安排训练负荷的基础;提出在训练进程中,区别总量与分量,能够避免身体局部负担过重,防止损伤;印证年度训练中只有把握身体训练负荷与专项训练负荷的合理组合才能不断提高训练强度,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运动员的信心,最终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国家确床队运动贞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法对运动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并详细记录了运动训练情况。根据统计的数据资料,对国家蹦床队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与负荷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该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和小周期训练过程的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全面性和方向性是基础训练阶段负荷控制的基本特征。专项提高阶段的负荷控制特征一般是在逐年大幅度增加专项负荷量基础上突出增大专项负荷强度,而高级专项阶段的负荷控制特征则是以符合个体特征的大强度训练为核心的。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决定800米跑和1500跑成绩的最关键的速度因素是400米成绩,而且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专项速度方面存在的差距要大于速度耐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力量素质等张负重训练理论与方法中,以荷重作为练习强度及确定发展不同类型力量素质负荷结构的主导因素,对于实现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化有一定的局限性。据此提出并建立了运动员荷重状态下整体动作力量素质多种能力的理论,为同一动作结构动力性力量素质训练的定向化、定量化、个体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训练学角度对400 m项目的"有效训练负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水平400 m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体系应是围绕着无氧乳酸训练负荷为核心的,无氧非乳酸速度训练及专项身体训练为主要支持系统的负荷系统。美国教练较为平稳的负荷走势设计与我国"跳跃式"的负荷设计有较大不同,对超量恢复理论提出了挑战。"多次乳酸强度训练"的有效性应是衡量400 m项目训练负荷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