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综合干预措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运动与营养现状的综合分析,了解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膳食和体育活动特点,归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影响肥胖的因素作逐个分析。结果: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在体育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等方面存在着无锻炼或锻炼水平低,坐姿活动时间较长,食欲好、食量大、进食速度快等现象。结论:采用持之以恒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行为矫正的综合干预措施是防控中年人超重与肥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于通过运动和心理健康干预辅以行为矫正来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进行干预,探讨超重和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及心理健康干预的方法和效果。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体质测试等研究工具,通过搜集、整理青岛农业大学422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对肥胖和超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进行了多重比较和分析,探讨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的效果及其机制,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和对既成肥胖的大学生进行运动与心理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针对我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身体特征及机能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减、控体脂的运动方案:运动时间分别为120min和30~60min,活动方式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方案设计体现了运动类型的生活化及灵活多样的运动特色,以期通过持之以恒的运动干预,达到改善超重与肥胖人群心肺功能和减、控体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营养干预是控制超重与肥胖的最重要、也是最可行的方法之一。对超重与肥胖人群进行营养配餐是为其提供全面平衡适量的膳食、控制体重、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为此,提出了“超重与肥胖人群营养配餐”的编制目的、编制方法,并依此种方法,编制了超重与肥胖人群营养配餐实例。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超重与肥胖青少年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超重与肥胖青少年活动现状的调查,发现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每天日常活动量较小,部分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喜欢单一的、体能消耗较小的体育项目,并存在相对运动负荷较大的现象,部分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在体育锻炼时存在思想负担。通过对这些情况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对超重与肥胖青少年的日常活动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探讨健康有效的减肥工程促进模式和对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生化指标与肥胖程度的关系,为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目前我国通用的肥胖标准和腰围新标准,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MI的变化与机能和生化指标明显相关。结论:通过减肥工程的干预,单纯性超重与肥胖女学生的血压、血脂水平得到了调节,并且改变了各项指标相互间的动态平衡,为我国单纯性超重与肥胖青少年健康减肥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超重、肥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研究证实单纯性肥胖症可损伤大学生体质和健康。运用有氧运动 饮食习惯矫正 医务监督等综合减肥方法,对男大学生经过18周综合干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实验前后实心球、50 m和1000 m跑3项运动成绩有非常显著差异;体重、皮脂厚度、综合反应时有显著差异;5项生化指标均有差异;结论:综合干预减肥方法对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均有良好影响。干预过程应加强医务监督,循序渐进,要达到标准体重还需克服困难、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重、肥胖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疾病的发生有关.步行运动和营养平衡干预方法和手段控制体重对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与体内脂肪具有明显的作用.体重下降与每周锻炼的频度、快走的距离有关.营养平衡,增加每次步行距离和时间,体重下降的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对广州市小学生肥胖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晓港湾小学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运动健康教育干预,同时以万松园小学作为对照,测定干预前后学生身高、体重,并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根据年龄别BMI分类筛选超重肥胖合率。结果: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后身体形态生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0岁男生9,1、0岁女生的身高的增长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8岁男、女生体重的增长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长(p<.0.05)。2)91、0岁男生及9岁女生的BMI有显著的下降(p<0.05);男女生的超重肥胖合率的增长速度,干预组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运动健康教育干预通过对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和将营养知识宣教与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相结合的学校健康教育,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对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对学生BMI、超重和肥胖的增长速度起到较有效的控制和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有效性。方法:共招募80名3~6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共有68名学龄前儿童完成实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干预6个月后的差异。结果: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能有效降低学龄前超重肥胖儿童的BMI-z评分、BMI百分位数、体重,减少热量摄入、脂肪摄入、饱和脂肪摄入、含糖饮料糖分摄入、屏幕时间、久坐行为时间,增加水果蔬菜摄入,但对增加体力活动效果不明显。结论:以家庭为基础的饮食+运动干预方法在预防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对照实验 ,分析了滚翻和倒立动作写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河北省中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河北省部分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河北省部分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日常活动量较小,静坐时间长,锻炼项目单一,体育锻炼次数少、时间短,缺乏锻炼意识。建议其调整运动习惯,减少静态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 ,重“应试体育”轻“过程体育” ,重“竞技标准”轻“生理指标”等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增强大学生体育意识 ,提高体育能力 ,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价值观为目的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使体育教育成为学生培养积极自主的意志品质和健全人格、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充分落实体育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对中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学50节体育课负荷强度与练习密度测定,认为体育课中最佳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min之间为适度,效果最好。因此,在体育课教学时必须科学地组织教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的质量,活跃学生的身心。  相似文献   

15.
负荷时间长短对纵跳能力影响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强度持续运动约3分钟左右,纵跳的跳起高度、起跳速度等运动学指标显著上升,蹬伸时间及到达最大力值的时间缩短;运动5分钟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才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发挥的较好的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党支部普遍存在组织学习形式化、对党员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应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学习内容和方法,试行中心发言制,创建学习型支部,开创支部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对学生未来体质及体育锻炼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大学培养起来的体育兴趣与体育锻炼习惯持续发展下去, 使每一个个体的体育锻炼向终身化、生活化和普及化发展, 已成为高校体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这也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身体育锻炼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终身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自觉性原则;(2)从实际出发原则;(3)全面锻炼原则;(4)坚持经常原则;(5)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深入 ,学校体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是全民健身的长远目标 ;学校体育观念的转变是实施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 ;深化学校体育的教学改革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广东两省各级各类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医务工作者体育锻炼特征。结果表明:作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颇高的该群体体育人口比例却远低于全国水平,护士群体体育参与率明显低于医生,工作压力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是导致他们不能坚持体育锻炼的主因;医务工作利用余暇时间进行业务学习比例高,用于体育锻炼低;他们的体育消费与收入、工作性质、省籍、城乡密切相关,收费性体育场地已成为医务工作者优先选择项,但体育消费与体育参与率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