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珠三角七个城市的农村地区,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特征、内容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形式特征、效益表现及体育锻炼的相关影响因子.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表明:1)珠三角农村留守老人与非留守老人在体育锻炼动机、锻炼频度、锻炼持续时间、锻炼形式、锻炼场地选择等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老年人在体育锻炼后有着良好的心理感知;3)场地设施不足及体力劳动代替体育锻炼是阻碍珠三角农村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运用文献研究法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已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目的、组织形式、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和频度、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及相关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和坚持锻炼的因素、终身体育锻炼观、体育锻炼研究的方法学以及锻炼行为的干预等9个方面.还对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的局限性和继续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妨碍因素进行了全面调研,结果表明:性别、学校地理位置及特色不同并不影响青少年两操锻炼态度,但显著影响其校外体育锻炼、校内体育赛事及每天"≥1 h锻炼",表现为小学生做得最好、初中生次之、高中生最差;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选择也受学校特色、地理位置及年级差异的影响,表现为传统特色及中心城区学校课间操组织形式相对灵活,初中生课间操拥有更多的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宁波市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女教师是经常和有时参加体育锻炼的;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的时间大多数在10'-30'之间:在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形式和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工作忙、家务重无时间和本身不喜欢体育锻炼是影响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小学生在课外继续得到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市一部分小学对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进行大胆创新,组建了体育健身队。本文就健身队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希望把小学体育健身队这种组织形式在小学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对遵义市两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项目、场所、时间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中,女性占大多数,一般是选择舞蹈、太极拳、棋牌类等体育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时间多选择在傍晚;锻炼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调节心情、结交朋友等;家务多、带孙子、缺乏技术指导成为影响她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建议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将老年体育锻炼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制度上建立保障体系;加大投资力度,让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在有效、科学的环境下进行锻炼;定期举行群众体育活动及比赛。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并就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1)体育锻炼对焦虑、抑郁的影响;2)体育锻炼对应激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认知能力的影响;4)体育锻炼对意志品质的影响;5)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高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率是促进全民健康、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Heckman二阶段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大陆居民体育锻炼参与决策和体育锻炼时间的因素。经分析发现:1)我国大陆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概率及体育锻炼时间在人口社会学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居民、城市居民、高学历居民、健康状况好的居民的体育锻炼参与概率更大,且体育锻炼时间更多。个人年龄与其体育锻炼参与概率呈“U型”关系,但是个人年龄对其体育锻炼时间没有影响;2)个人家务劳动时间增加、家庭收入增长、所在行政区有体育设施、所在行政区人均体育财政经费投入增加都会显著增大其体育锻炼参与概率及延长其体育锻炼时间;3)个人工作时间延长、在婚、家庭规模增大、所在行政区PM2.5浓度升高都会显著减小其体育锻炼参与概率及减少其体育锻炼时间;4)个人收入和所在行政区的人均GDP增长均会显著增大其体育锻炼参与概率,但是对其体育锻炼时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也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相关指标的提取,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的影响分析。结果:研究体育锻炼对中老年人群骨密度的影响的文献共20篇(30项研究)满足纳入标准。结果:性别、不同部位、年龄段、运动形式、干预时间、锻炼频率、锻炼时间对体育锻炼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总体上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但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性别、锻炼形式和干预时间、年龄段的影响而不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中老年男性人群的骨密度效果较好。具体而言,干预时间超过12个月、每周超过3次、每次控制在30~60 min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中老年人群的骨密度,尤其对于腰椎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其差异产生原因还不明确,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吉林省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健身锻炼形式、场地、锻炼持续时间、频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微乎其微。在客观分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对策,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性认识,重视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为吉林省高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对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能力,将是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方面;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咨询的形式对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进行辅导,将极大地改善其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也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词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动机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陇南地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与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旨在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树立正确的锻炼动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选择和需要以及体育设施、场地和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加强高校体育教学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对学生未来体质及体育锻炼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在大学培养起来的体育兴趣与体育锻炼习惯持续发展下去, 使每一个个体的体育锻炼向终身化、生活化和普及化发展, 已成为高校体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这也是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山西省城市女性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多元化并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绝大部分城市女性能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务实性非常突出;体育锻炼的形式主要是以与同事、朋友为主;而缺乏场地器材、缺乏余暇时间、工作太累等是影响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数理统计方法,对珠江三角洲的5106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结合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进行了总体及各层群体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的富足,使珠江三角洲人们在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表现出多样性、体育锻炼活动地点的广泛性,以及体育锻炼形式的双轨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次数、时间长短、所选择的场所、项目、参与的形式、方式及影响因素等几方面,对海南省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海南省中学生体育生活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东方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试验比较的方法,使用心境状态量表(POMS)和心理健康自测量表(SCL—90)等研究工具,目的在于研究东方传统体育锻炼对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行东方传统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心境状态,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作用,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的现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项目、形式、目的等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作用。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大学生目前的心理压力很大,58.99%处于健康危险压力(即过大压力)状态,21.68%存在心理障碍;男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都显著好于女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较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3次/周或以上的规律性锻炼缓压效果最好;体育锻炼的频度和目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状况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指标的调查研究,阐述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对学生未来终身体育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完成体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必须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