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某些运动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少年男篮运动员训练一个月前后的身体机能变化,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评定篮球训练对少年男篮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月的训练促进了少年男篮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的清除;无氧代谢能力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少年男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有利于少年男篮运动员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观察了口服肌酸、蛋白粉等补剂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服用肌酸、蛋白粉等补剂能够增加少年男篮运动员的体重、无氧功率(P<0.05);实验组运动后血乳酸明显降低(P<0.05),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篮球运动竞争日益激烈,运动员更加注重运用心理素质来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获胜,因此探讨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专项成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我国少年甲组男篮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研究,用统计方法RSR法进行科学评定,为,心理选材提供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献资料法、观察与统计法、系统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能力从防守投篮、防守有球突破、防守助攻传球、防守的攻击性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男子篮球队在悉尼奥运会比赛中自身的失误和缺乏攻击性的防守是最终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2.封盖是降低对手投篮命中率的有效方法。我国男篮运动员在积极封盖对手投篮方面与国外运动员有较大差距。3.我国男篮运动员防守有球队员活动的积极性、预见性和攻击性较国外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4.我国篮球职业联守水平较NBA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5.
采用试验和调查等方法对北体师少年男篮运动员学、假期中训练负荷的安排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体师少年男篮运动员学、假期中训练负荷强度安排比较合理,而假期集训中的负荷量偏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尿常规、内分泌激素、血红蛋白和反应时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对集售大运动量训练课进行机能测试,探讨少年男篮运动员对大运动量训练的机能反应和大运动量训练客观评定的有效指标。研究表明,HR、PRO、血T、血C、HB和反应时,可作为少年男篮运动员集训期大运动量训练课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参加1995~1996年度中国男子篮球甲级联赛12支球队的周期安排与竟技状态的调控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篮甲级联赛同期的划分与传统的单周期、双周期理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其显著不同的是竞赛期相对较长,整个竞赛期又由许多小同期(“三天型”和四天型”小周期)构成:男篮甲级联赛准备期的时间跨度为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赛季中“三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3d(连续2场在主场比赛)或2d(在客场比赛),“四天型”小周期的训练时间为4d或3d。男篮甲级联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表现出“波浪型的特点;在调控运动员竞技状态时,应正确处理好大周期与小同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第十一届全运会男篮比赛进行篮板球专项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十一届全运会男篮调研组发现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在参赛球员身体素质、对抗能力接近的情况下,男子篮球运动员篮板球争抢能力受到其争抢方式及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口服肌酸蛋白粉等补剂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补充肌酸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的研究普遍受到关注。众多文献表明 ,补充肌酸能提高短距离、动力性、高强度以及间歇性运动的运动能力 ,并认为补充肌酸增加体重的原因是因为肌酸可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1,2 ,3] 。针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身材高大 ,但肌肉力量明显不足的问题。为提高少年男蓝运动员运动能力 ,尤其是无氧能力 ,在冬训期间 ,补充肌酸并同时服用蛋白粉、 5 90 1和 5 90 3中药组方 ,观察这些营养补剂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1 实验对象与方法1 1 实验对象1 9名少年男篮运动员 ,分为两组 :实验组 (N =9) ,肌酸用果…  相似文献   

10.
少年男篮运动员学、假期训练负荷量安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斌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33-134,143
通过对少年男篮运动员学期和假期的训练负荷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在负荷强度适宜的情况下,过大地增加训练负荷量也会导致过度疲劳现象的发生.因此,为避免在假期集训时大负荷量对少年男篮运动员的机体造成损伤,应注重对训练负荷量的监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变换周负荷的结构和周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1.
以新一代河北女篮为研究对象,从球队的防守技战术特点方面入手,对2010年全国女篮俱乐部比赛中的河北女篮与国内甲级女篮防守技战术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差距和不足,总结适合河北女篮发展的防守技战术特点。结果表明:与国内甲级女篮相比,河北女篮前后场篮板球拼抢积极,但防守缺乏攻击性和破坏性,抢断球次数少;局部防守配合比较熟练、默契,防守以一对一控制为主,具有良好的协、补、换防意识,但夹击意识差;全队防守战术只有半场人盯人防守,与国内强队相比形式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2.
八一男子篮球队防守战术体系体现着现代篮球运动发展方向;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体系所体现出的完善的战术功能,使得八一男篮防守战术运用的效果与其他各队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防守战术功能的体现,依赖于战术体系结构的优化;而战术结构优化则取决于防守战术整体的训练水平:防守配合运用的总体情况和防守战术运用的整体效果密切相关。在这些方面,八一队均优于国内其他各甲A队伍。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后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竞争格局与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旨在对中国男篮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走向与对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认为:把握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态势,确立适合自身的技战术风格;融入欧洲篮球的文化元素,走整体性打法的模式;树立内外结合,以内为主,走高快结合的发展之路;强调多点进攻,采用移动式的进攻打法;改变比赛作风和心理素质,强化全队的整体性防守是中国男篮今后的发展走向。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即重视体能训练,尤其要提高队伍的对抗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提高队员的整体战术意识、战术素养和战术执行力,选择适合中国男篮的技战术打法;提高身体的对抗能力和在高强度对抗下的投篮能力;提高个人和整体的防守能力;多举办和参加高水平的篮球比赛,提高实战比赛能力,积累丰富的比赛经验;重视年轻队员的选拔与培养,加强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东宏远篮球队继连续两个赛季取得常规赛冠军之后,终于在2003~2004赛季夺得CBA总冠军,成为CBA历史上第三支篮球职业联赛冠军的球队。10年风雨篮球路,宏远篮球俱乐部不仅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且通过自己具有特色的青训系统、城市的篮球文化底蕴,通过树立广东宏远的品牌价值以及对队员的人文关怀等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训练设施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现代篮球防守的观念和要求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为提高我国男女篮训练水平,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尤其是提高对防守观念的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和亚运会的篮球比赛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现代篮球防守观念表现为攻击性、破坏性、主动性、预见性、集体性、灵活性和顽强性;并提出现代篮球比赛防守的九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第十六届世锦赛中外男篮协防配合运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防配合是整体防守战术的基础,对提高整体防守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世界高水平篮球比赛各队都非常重视协防配合。通过对第16届男篮世界锦标赛中国队和与赛队协防配合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中外男篮协防配合的运用特点,从而找出与对手的差距及其原因,为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系实际 ,就进一步加强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训练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中国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要认真研究篮球规则 ,加强对抗训练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战性 ,重点提高防守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篮球竞赛规则是篮球比赛的法规,是裁判员比赛中行使权力的理论依据,它规定着篮球运动发展的方向。规则的修改总是促进篮球运动向更高、更强、更快、全面对抗的更健康方向发展。本文就规则修改内容对比赛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篮球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男子篮球队攻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在14届世界男子锦标赛中进攻和防守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球队5个位置的队员实力不均,进攻和防守等技术环节暴露的问题较多,进攻失误多,防守犯规多,后卫的能力不足,个人技术的粗糙是导致整体攻守不均衡和制约中国男子篮球水平上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攻防能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方法,从攻守两方面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攻方面过分依赖内线,内线整体得分能力不及对手,三分命中率低下,阵地进攻简单,攻击力量不均衡,失误较多、怕紧逼;在防守方面,整体有所提高,但缺乏攻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