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为502±52ml/kgmin(男子)、451±32ml/kgmin(女子),无氧阈为423±47ml/kgmin(男子)、369±34ml/kgmin(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与耐力成绩密切相关,后者大于前者。同时最大无氧功率与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密切相关。同样与无氧阈相关大于最大吸氧量。因此,提高无氧阈对于手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具有重要意义。手球运动员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男子137±06、女子138±07。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女子手球能量代谢特点,以中国队正式比赛为研究对象,分析6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能量代谢特征。在实验室测试了最大摄氧量、无氧阈、最大心率、体重,在比赛现场测试比赛时的心率变化、血乳酸。结果:场上队员比赛平均时间为46.25 min;比赛最大心率平均为181.6次/min(177~188次/min),达到99.6%(98.9%~100.6%)HRmax,比赛平均心率为(154±10)次/min,102%(97.9~107.3%)HR-AT;心率变化振幅平均为16.8次/min;场上运动员在MHI心率区间运动时间比例最高,为47.6%,MAX区间达到17.68%,LMI区间达到16.9%,LI区间达到15.14%,L区间达到2.62%。全场赛后乳酸(3.7±1.4)mmol/L。守门员比赛最大心率158次/分,达83.6%HRmax,全场比赛平均心率125次/min,达83.3%HR-AT,全场结束乳酸1.9 mmol/L。结论:手球比赛是混氧运动,场上队员平均强度在无氧阈强度上下,运动员赛后乳酸水平较低,主要进行有氧运动,但无氧运动占一定比例,负荷强度可达自身极限。守门员比赛时心率与场上队员相比较低。研究认为,优秀手球运动员须具备高水平无氧爆发力和较强的有氧能力。无氧供能水平低,可能限制队员水平发挥。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遥测心率计和功率自行车研究了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55±0.27l/min(52.4±4.1ml/kg.min),为历年最高,与世界冠军韩国队(3.66l/min和55.3ml/kh.min)相近;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80.46%,高于韩国队(66.5%)。无氧功峰值为639.1±72.3W,优于韩国队,但30秒功率下降率较韩国队快,提示训练中应注意发展无氧耐力。分析表明,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已达世界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5.
从运动医学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足球和手球球类项目运动员的体力诊断方法。在有氧耐力评定中,心脏容积、最大吸氧量,尤其是无氧阈值的意义颇大;无氧耐力可通过40s和竭尽全力两种试验方法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可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状况,有益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7.
女性儿童少年无氧阈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48名10~19岁女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女童达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和通气量在10~14年龄段(青春早期)间逐年增长,14岁后保持稳定,无氧阈占最大吸氧量百分比在57%~61%之间。吸氧量相对值和梅脱值10~14年龄段高于15~19年龄段,呈现青春中后期的下降和停滞趋势。氧脉搏10~13岁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4~17年龄段中较稳定,18、19年龄组达峰值。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及按体重、心率计算的吸氧量相对值分别与最大吸氧量时的对应值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脉搏转折点”测定无氧阈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大吸氧量早已被人们认为是评定中长跑运动员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来有人建议用有氧阈和无氧阈作为评定持续运动能力的指标,并作为开运动处方的依据.根据skinner的假定模式,在进行逐级增加运动强度的运动试验时,会出现三个不同的时相,时相Ⅰ为有氧阶段;时相Ⅱ为从有氧到无氧过渡阶段;时相Ⅲ为无氧阶段及两个阈值,即有氧阈和无氧阈.各时相的特点如下:有些调查研究者建议,以不伴随血乳酸浓度逐渐上升的最高运动强度来预测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用VO_2max要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Ⅴ型胶原蛋白a1链(COL5A1)基因多态性与60名中国北方汉族女子专业长跑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关联性,探寻预测有氧耐力表型的分子标记。方法:采用联合测试法测得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相关指标,肺功仪测得肺功相关指标。用PCR-RFLP分析COL5A1基因的rs13946、rs12722多态性。结果:1)rs12722位点:不同基因型运动员之间无氧阈摄氧量、无氧阈摄氧量相对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TT型运动员显著大于CC和CT型。2)rs13946位点:该位点与有氧耐力表型以及肺功之间无关联(P<0.05)。3)rs13946-rs12722单体型:携带TC单体型运动员的无氧阈摄氧量和无氧阈摄氧量相对值指标均显著高于非TC单体型运动员(P<0.025)。结论:1)COL5A1 rs12722 TT基因型可作为预测中国北方汉族女子长跑运动员无氧阈强度下机体氧耗量的分子遗传学标记。2)TC单体型可作为预测北方汉族女子长跑运动员无氧阈摄氧量及其相对值指标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女大学生做为测试对象,对女子月经周期内生理指标(Vo_(2max)、V_(AT),氧脉搏等)心理指标(RPE)进行综合测试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普通女大学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末期、增生后期及月经期中上述生理指标、工作能力及生理因素的变化和在月经周期的各期中无氧阀的变化及与主观感觉疲劳程度(RPE)的关系,无氧阀时的RPE与心率相对心率、吸氧量、相对吸氧量的相关性,为女子的运动实践提供某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女子的功能能力随月经周期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分泌末期及经中期较差,而增生后期较佳。  相似文献   

12.
人体心肺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和乳酸分析等方法,对20名优秀运动员的实验研究,探讨人体心肺机能达到第二拐点时,血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乳酸水平、以及吸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氧脉博等指标的变化,以初步揭示人体机能第二拐点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体机能达第二拐点时,以上指标各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运动起始时刻的数值(P<0.001)。此刻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强度已达到无氧阈平均水平以上,机体已由有氧供能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占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心肺功能仪和与之配套的高速跑台对12名CUBA男运动员和12名在校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多种动态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通气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比对照组在校大学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以体育学院在校男生为对象,通过测试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通气阈、氧脉搏等生理指标,动态地观测和科学地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状况及有氧工作能力,并可为他们日后进行运动训练、比赛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跑台递增运动方式测定10名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分析两者的关系.测得最大摄氧量平均值为4.62±0.96升/分,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分别为3.05±0.74升/分、65.89%±6.99%、166.5±7.6次/分;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者采用跑台负荷方式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高;(2)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在评定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安排运动训练及选拔运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5.
根据女子足球项目比赛时间长,对抗激烈及女子生理、心理等特点,对女子足球在比赛场上不同职位的运动员的运动强度进行了研究对比。指出女子足球运动员由于在场上职位的不同运动强度有所区别;女子足球运动强度可与男子足球运动强度相同。  相似文献   

16.
对本院足球专选一、四年级共14名学生进行“个体无氧阈”测试,以此来评价不同年级和技术水平的足球专选学生的有氧耐力。结果表明:一、四年级学生的“个体无氧阈”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体平均值差异不大(P>0.05),且接近于4mm/L;而二级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明显小于无等级运动员(P<0.05)。提示采用”个体无氧阈”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足球训练中具有指导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大吸氧量是预测中长跑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与最大吸氧量相比,决定最大吸氧量利用程度的因素对中长跑运动成绩的影响更大.由于无氧代谢引起代谢性酸毒症和肌糖元较快地耗尽使耐力下降,所以提出无氧阈(AT)是限制赛跑运动员能力的一个因素.至今,一直是通过测定血乳酸与跑速的关系,或是通过测定呼吸气体交换变量的变动来推断AT.佩德盖斯特曾证明,独木舟运动员和惯于久坐的受试者,在AT以上,吸氧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高水平女子手球选手准备期各因素结构,以便制定训练任务,对来自伊热甫斯克大学校队的女子手球选手进行准备期的测试,20项测试内容确定出身体准备过程中的不同方面,参与测试的运动员包括俄罗斯超级联赛的世界级选手和大师级选手,选手的年龄为21.7±3.7,运动年限为9.1±1.1。女选手的机能状况通过基于DK-TEST的Dushanin-Karlenko的心脏诊断技术确定,它可以提供身体机能储备能力的不同表达信息,在伊热甫斯克国立技术大学研究中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速度和力量耐力是建立在高水平有氧和无氧供能基础之上,是专门性身体准备的一个基本因素,因此,要考虑比赛时间和女子手球选手运动能力的不同特点。速度—力量的准备是女子手球选手专项练习的关键组成部分。女选手的训练计划应该按照这种负荷方向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长春赛区集训和比赛期间,利用吉林体育学院实验室对25名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以及特征与规律的研究,为未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对即将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的25名优秀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最大吸氧量(V02max)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直接测试,功率采用瑞典产Monark839E无氧功率车进行测试。血乳酸采用YSI-1500便携式血乳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试,研究结果: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功率、运动后血乳酸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耐力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结论:排球运动员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对有氧能力的要求不同,但是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特点,为女子摔跤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87名国家队一组和部分省市的现役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对其身体机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发现:1)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即应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有氧代谢能力和突出的机体合成代谢能力;2)在不同体重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比较中,中小级别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优于大级别运动员,尤其是48 kg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综合能力最为突出,同时具备较强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3)同国外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和同项群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备突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但糖酵解供能能力较差,亟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