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澄清罪数形态区分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结合犯的立法与理论问题,初步考察了转化犯和包容犯的理论研究现状,针对两者不合逻辑与不成体系,提出扩张结合犯的结合关系以其替代转化犯与包容犯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2.
《三侠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了“犯笔”这种高难技法,成功塑造了一批角色。从五个方面对比丁兆蕙、白玉堂两个人物,细致呈现用雷同描写塑造迥异人物的“犯笔”技法,并从这个侧面展现《三侠五义》非凡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浅析转化犯     
该文从刑法角度对转化犯的构成和类型进行了分析 ,对如何正确理解转化犯的规定 ,对正确适用刑法准确定罪量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的作者自觉地使用了不同于金圣叹所言的“犯笔”,有别于其它中国古代小说的“灰线式三X体”,以及自己独创的“对子人物”等艺术手法。这些艺术手法,对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贡献是独特的,对以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也是“兰陵笑笑生”独创“金瓶梅”的一个特殊印记。  相似文献   

5.
关于片面共犯的范围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对片面实行犯、片面组织犯、片面教唆犯和片面帮助犯究竟何者能够成立,目前理论界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笔者试着从它们所具有的具体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得出除片面组织犯不能成立外,其他三种类型犯罪均可成立的结论,以期对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片面共犯成立范围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针对职务犯监管与教育的理论研究正在逐步增多,但从整体来说仍处于摸索阶段,相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和惩治研究领域的炙手可热,职务犯改造机制研究则相对为学界所忽视。不可否认职务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群体,对于刑罚执行的监狱来说,面临着职务犯改造的巨大挑战。笔者联系实际的职务犯管教需求,详细分析了当前职务犯改造中的突出问题,归纳出职务犯改造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提出创新职务犯的刑罚执行对策研究,已达到职务犯教育改造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真正不作为犯由于立法上不明确,理论界意见不统一,导致在司法审判的实践中不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容易造成司法不公,不利于保障人权.研究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是解决不真正不作为犯问题的关键.明确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本质,理清其义务来源,使争议问题在学术上形成统一,并通过立法对典型的不真正不作为犯加以规定,使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转化犯是我国颇具独创性的立法例,在现行刑法条文中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转化犯的适用存在着一定争议,笔者旨在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针对其中最典型也是争议最大的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现状与争议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以便实践中能更准确地适用相关条款。  相似文献   

9.
情节犯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节犯是指以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的"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作为基本犯既遂形态犯罪构成的定量因素的犯罪.情节犯的情节属于定罪情节;情节的具备,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达到成立犯罪所需要的程度.法定情节的具备只是意味着情节犯的成立;至于是否成立既遂,尚需要看情节犯的其他要件是否全部具备.情节犯存在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不真正不作为犯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其是否具有作为义务。对于作为义务来源,刑法理论界有很大的争议,也没有定论,导致司法实践中无法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定罪。笔者分别对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形式作为义务来源、实质作为义务来源和形式与实质相统一说做了分析和评价,最后建议构建一个合理且有效的完善的不真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危险犯的核心概念"危险"应当是一种行为的危险,但这种行为的危险本质属性为结果。在此意义上,"危险"是指危害行为对法益造成的某种危险结果 ,并与未遂犯这一代表实害犯中的危险有所不同。危险判断应当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以"科学标准说与一般人标准说相结合"为基准,以不被允许的危险作为判断标准,进行综合判断。具体危险与抽象危险判断应当区别对待,并且但书对抽象危险的认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就立法方式而言,西方大多将本罪界定为行为犯而不是结果犯;承认间接故意可以构成本罪;主张行为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性.我国立法对客观行为采用双重欺诈性的立法模式;规定了细化式叙明罪状,兼顾了司法认定的可操作性和打击范围的广泛性;并对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同等保护主义,更符合金融学原理.但仍有不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述显得多余,对一些其它严重危及贷款制度的行为未采用明叙方式,采用结果犯的立法模式仅关注所有权带来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13.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间接正犯也是正犯,其成立必须符合正犯的构成要件行为,而在真正身份犯中,身份是构成间接正犯的构成要件,缺乏身份的人不能构成真正身份犯的间接正犯,但可以构成其他普通犯罪的间接正犯。不具有保险诈骗罪的特定的身份,即不具有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身份的人,利用不知情的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的行为骗取保险金的,构成诈骗罪的间接正犯,而不是保险诈骗罪的间接正犯。  相似文献   

15.
受贿罪的法益应当符合法益特征,职务行为的公正性说值得提倡。在受贿罪犯罪圈不断扩大的今天,受贿罪应当以抽象危险犯予以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已经不能远远不能承受打击受贿的需要,因此应当在抽象危险犯的指导下,以危险结果要件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16.
张绍林执导的电视剧《水浒传》播出后,引出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以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为代表的一派甚至提出了“封杀”电视剧《水浒传》,重拍《水浒》。本文作者认为,张国光和张绍林在对待如何改编《水浒传》问题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自以为是。作者在分析了张国光和张绍林在改编《水浒传》上出现的偏颇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现在暂不争论电视剧本身,也不在拍摄上唱对台戏,可先对小说《水浒传》进行学术讨论,使国人对该书的认识评价大体一致,然后再将其转化为电视剧,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相似文献   

17.
《金筑大学学报》1995年4期刊发了我的《子犯和钟“五月初吉丁未”解》一文,该文又发在《中国文物报》1996年1月7日一期上。文章主要是讨论子犯和钟历日。结论很清楚。“五月初吉丁未”是连贯和钟所记三事的第一事“子犯佑晋公左右来复其邦”的,并不是铸造和钟的时日。其具体所指,乃公元前639年五月重耳去齐之日。  相似文献   

18.
关于跑的动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田径界对“跑的动力”问题存在着分歧的现状,列举并分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种不同观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提出了进行“跑的动力”问题研究应具备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第二条规定了渎职罪罪名适用的原则,简单的可以概括为"特殊罪名优先,普通罪名兜底",第三条规定了渎职并受贿的数罪并罚。这两个规定有的同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原则,事实并不这么简单。这里事实上明确了两个渎职罪的两个法律适用原有限制的"普通法兜底"和有限制的牵连犯的数罪并罚(限于渎职并受贿)。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矛盾观及其方法论张文军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体系中,辩证法思想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则集中地体现在其矛盾观和方法论之中。一、对立统一的两点论和两分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处理问题是邓小平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