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中老年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生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视角对"健身气功·五禽戏"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3个月"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锻炼后,中老年女性的血压、脉搏、WHR、握力、肺活量等生理指标都有显著性良好变化;同时,对心理状态及诸因素也有积极影响;新功法的难易程度、功效等方面也得到广大练功群众的认可;证明"健身气功·五禽戏"新功法编创合理,对提高中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丁舞练习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对女大学生拉丁舞练习前后的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价。结果:女大学生拉丁舞练习后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kg)、最大氧脉搏(O2Pmax)、最大通气量(VEmax)等指标均高于练习前(P〈0.05),而安静心率(HR)明显低于练习前(P〈0.05)。结论:拉丁舞是很好的健身项目,对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者进行练功6个月前、后的注意力集中能力指标的测试、比较,结果显示:"健身气功·五禽戏"锻炼对提高中老年人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具有良好的健心效果,也为本功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心理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按照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运用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对"健身气功.易筋经"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亚健康状态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锻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功效显著;一次性"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锻炼对练习者整体的心境状态有明显的改善;女性练习者比男性练习者改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CAI课件的应用代表着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局域网和CAI课件进行教学,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涉及到“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具体特点,更应该采取这种形式。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论证下,健身气功的功法会逐步增加,利用局域网和CAI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功法向校园教学活动的转化,为健身气功在全民健身中的巨大作用发挥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气功概念和四种功法习练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健身气功的心理功效,认为健身气功具有改善情绪、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涵养道德的功能。并从健身气功的想象、文化学和心理学角度入手,对健身气功心理功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对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易筋经”新功法的产生、特点、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全面剖析健身气功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对照组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运动组,经12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的比例。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健身气功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4个健身气功组碱性磷酸酶(A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能促进骨密度增大,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9.
传统导引养生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中老年人追求养生保健、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等活动中,越来越关注中国传统养生功法对人体健康保障作用。为了科学探究传统导引养生术的健身价值,分别对传统养生功法———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四种功法对中老人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大爱好传统养生功法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老年人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的情况及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健身气功·易筋经6周的锻炼,对心理调节能力有显著改善,练功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有所降低.焦虑自评与幸福度有所改善,练功者的心血管系统、脉搏、血压、呼吸机能、柔韧、平衡、肌肉力量、均有积极的影响.文章研究结果尚属初探,其长期稳定的效果尚待继续深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测试指标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学生的测试、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的测试应重点放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上,柔韧素质不应作为大学生的测试指标;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类测试指标各备选项的选择,应为相互间关联系数较大或者所反映的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各指标,而不能将反映不同身体素质的指标放在一起备选或比较;肺活量的测试应选择能够全面反映心肺功能的动态指标为好;台阶试验因费时而将给<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带来许多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等理论,并结合体育课教学实践,比较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异同点,以及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13.
《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专门的全民健身行政法规。将其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央7号文件"等法规的有关条文规定进行对比之后发现,《条例》具有以下特点:就性质而言,《条例》是一部较高层次的法律;从内容上看,《条例》是由单项立法向综合立法过渡的典范;从操作层面分析,《条例》对学校体育的有关规定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细化。为切实保障《条例》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落实,提出了重视领导工作与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配套制度,加强学校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养生热"现象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养生需求的突出表现,另一方面体现为一种非理性的舍身投入。这种现象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寄生物,并成为观察中国社会问题的一个特定角度。"养生热"现象折射出当前养生事业缺乏相关的传播与推广机制,不能积极、科学地引导社会对养生文化的认知。因此,传统养生文化学科的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学测试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本 文对《标准》测试指标在中学实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大学生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知及态度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参加《健康标准》测试目的的认识基本准确,多数大学生认为参加测试有利于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对体育健康知识的学习;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对测试的质疑,体质较差学生对测试的抵触及耐力测试项目不受学生欢迎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内涵的把握与高校体育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健康第一”的新教育思想审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等,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教育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指出“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对广州市居民中从事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者心肺机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论:体力劳动组肺活量值显著低于非体力劳动者;安静状态下体力劳动组RPP比非体力劳动组高,说明心肌耗氧增加;城市居民特别是体力劳动组,其血压已属于“高血压前期”,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城市居民整体的有氧工作能力不理想,40岁前体力劳动者台阶指数显著高于非体力劳动组,而运动后连续三分钟脉搏显著小于非体力劳动组;40岁后的情况恰好相反。提示体力劳动并不能起到提高心肺机能的作用,但是否会损坏心肺机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为课程建设目标。确立终身体育目标的现代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途径。体育课程改革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优化课的结构,形成整体性体育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主要采用历史回顾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实践应用法等,对"健康"与"健康第一"思想作综合考察,研究认为:"健康"是产生传统养生思想的动因,主要包括动静规律、形神兼备、均衡发展、阴阳合气."健康"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今天世界所认同的健康观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的.在学校领域中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是以学生体质下降为社会背景的,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并成为今后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