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家庭、社会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互为条件的。家庭的结构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特征。社会结构格局的不同也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差异。现在我国正在经历具有伟大而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大转变。人口大流动。家庭大动荡,成亿的农民转入城镇工作、生活与定居,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空巢老人、空巢孩子等现象显示出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都急待解决。实现和谐,既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的理智选择。要达到和谐,就要既能宽厚地容许多样化,又要努力地进行平衡与协调,从而实现各种合理的、优秀的因素都能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果我们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能积极地坚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也就能够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实现安定有序,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对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传统孝道的内容特点入手,保留传统孝道孝养老人、敬养老人的优秀传统,摒弃传统孝道中父子尊卑主从、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以及传统的祭祀观,并结合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员减少、亲子冲突严重、子代依赖性强、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重新从“养亲”“谏亲”“显亲”等几个方面构建传统孝道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价值,使得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新加坡不但重视学校和社会的道德教育,也很重视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新加坡提出了“家庭价值观”教育,倡导“东方价值观”。而东方价值现的核心就是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4.
国民"健商"培育与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信息查询等方法,对“健商”这一新概念的内涵、国民“健商”基本状况及提高国民“健商”的方法作了尝试性的研究与探讨。认为,“健商”是一种新健康文化概念;提高国民“健商”应更新学校体育基本理念,改革体育课程,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建设,注重体育教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快、家庭模式及传统孝观念的转变,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尊重感和成就感降低.传统观念的淡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人慰藉的缺失、老人自身思想的固化等是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此,应当通过转变传统孝道观念、完善相关制度的保障、提高家庭关爱程度以及促使老人保持身心健康来应对空巢老人问题,提升其幸福感、尊重感和成就感,让空巢老人更愉快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在分析现代社会特征的基础上,确立“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健康体育”三大主题,从“生活方式的理解、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社会与成人病、现代社会与健康管理、创造健康、有规律的开展健康体育活动、积极推进家庭健康体育活动和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八个方面,对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空巢老人家庭日益增多,这现在已成为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绊脚石。如今空巢老人在经济、精神、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所以对空巢老人问题的思考与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还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社会的家庭生活中 ,家礼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嫂叔之礼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和睦与安宁。《礼记》规定“嫂叔无服”。唐代对这一礼节改为“小功之服” ,即服丧 5个月。在唐人的实际家庭生活中 ,嫂叔之间的关系处得较为融洽 ,甚至逾常礼者也比比皆是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维持家庭的生存。否则 ,很可能导致家庭的衰败。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能否建立“体育生活、健康生活”良好生活方式的最初责任应该是家庭这样的思考,在阐述了我国家庭体育教育发展背景的前提下,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了无限夸大了‘食为先’强身之道的功能等阻碍家庭体育教育的发展要素。并宏观的提出了明确家庭承担责任和发挥家长主导作用等发展我国家庭体育教育的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10.
论家庭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的身体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家庭体育的开展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又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效应,为促进儿童体育参与、改善和提高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650名7~12岁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aecke身体活动问卷(BPAQ)对他们及他们的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父亲、母亲等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儿童体育参与度与年龄不相关,男孩的体育参与度高于女孩;(2)家境富裕或清贫的孩子参与体育更多;(3)若家人也习惯参与体育运动,则孩子总体上参与体育运动的概率更高;(4)女孩在奶奶/外婆参与运动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奶奶/外婆是否参与运动的影响;男孩在爷爷/外公参与运动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女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爷爷/外公是否参与运动的影响。结论:儿童体育参与度与性别相关,并受到家境和家庭成员的综合影响。建议为儿童提供更多同等层次的普及性运动项目;在设计和规划促进儿童体育参与方案时,特别关注女孩;认识到在家庭范围内,长辈是否有积极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儿童体育参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离婚率的逐年上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上都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何做好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一个严峻任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儿童观的基本理念,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核心价值是要充分发挥特殊儿童自身独特价值,必须实现由"适应"向"支持"转换,建立一个强大的生态支持系统。学校、社区、家庭作为这个支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在物质、制度和意识层面上构筑起一个立体的支持网络,并在与特殊儿童的互动和统整中促使个体生命存在的优化。就其实质而言,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正在走向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营造一个生态化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衍生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成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通过对留守儿童典型学校进行调查与采访,发现由于亲人陪伴不足、家庭监督缺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仪征市龙河中心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际,建议从家庭、社会和儿童自身等不同层面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调查以阜阳师范大学大学生“顶岗支教”乡村幼儿园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幼儿园教师问卷和访谈,与孩子的交往观察了解,发现农村部分留守幼儿存在一定心理问题:自卑心理严重、安全感缺失,攻击性行为多发、情感交流缺乏,内心失衡、认知水平较差;并深入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政府、学校、家庭等维度提出解决留守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光琦是唐代著名大宦官,刘氏家族是唐代众多的宦官家族中的一个典型家族。这个家族和唐代大多数宦官家族一样,并不是一开始而是到刘光琦这一代才成为宦官家族,其后又延续四代,形成了宦官世家。通过对这个家族六代的任官情况、社会关系、政治活动以及家族籍贯、聚居地、坟茔地等详尽考证,对刘光琦本人的生平和政治影响作出了客观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如今越来越多儿童遭受到强迫式教育的伤害;非"常态"的家庭日益增多,"养"和"育"的割裂正逐渐加深;学校教育也日趋异化为儿童的紧箍咒。回眸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其中"顺其自然"的教育原则以及有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精髓仍熠熠闪光。教育实践者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理念;营造宜居宜学的家庭氛围;建设宜教宜乐的学校殿堂,为儿童舒展羽翼,助其展翅翱翔。  相似文献   

18.
家规与家风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周易》的《家人》卦便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家庭的一种有代表性的家规与家风,即:男外女内、忧患意识、和谐是福、敬祖善奴。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家规、家风的起源与演变提供了一个范例,对当今家规、家风的建立与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边疆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校生中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成为经济、身心的"双困生",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完善助学制度的同时,创设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氛围与环境,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形成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20.
探索当前儿童体质健康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以儿童体质健康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共获得2248篇,借助Cite Space V对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结果:儿童体质健康研究发文量持续递增,相关热点为采用调查、测试、Meta分析等方法探讨儿童体质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从心血管机能、代谢、运动能力、学业成绩等方面探讨儿童的体质健康。结论:今后可以进一步明确儿童体质健康的测量方法和任务,确定体质健康、教育环境与儿童成长之间的关系,对儿童体质健康进行运动干预,构建有益于儿童体质健康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