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选取处于最大力量素质敏感期和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干预,观察、测试、对比不同年龄组别受试者最大力量素质增长与肌肉围度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是否对力量训练“敏感”以及不同年龄段力量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实验对象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组(n=31),每组实验对象进行每周2次课共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力量练习内容包括:仰卧推举、负重背蹲。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60%-80%,重复次数为8-10次,组间歇时间为3-5分钟。在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之后,初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3.1%、32.4%;高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6.8%、28.6%;大学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4.8%、29.5%,三组受试者力量素质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分别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仰卧推举与负重背蹲在力量训练后所提高的值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这三组数据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即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力量素质提高的幅度相近。初中、高中、大学三组受试者力量训练前后肌肉围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三个组肌肉围度的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有限的样本条件下,发现经过8周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处于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实验组与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对照组力量增长的水平是相近的,即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并不会使得力量素质获得额外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卧推练习(TBP)与快速离心速度下卧推练习(FBP)时的动力学参数及sEMG变化特点,为选择适宜的卧推负荷和卧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12名大学生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40%、60%、80%1RM的TBP和FBP练习,测量其推起时的速度、功率和力值等动力学参数,及相关肌肉向心阶段的IEMG和RMS变化情况。结果:①在相同的各级负荷上FBP较TBP可产生更大的功率输出和峰值力量,40%—60%1RM范围内FBP比TBP有更大的动作速度。②相同负荷上TBP与FBP比较主动肌IEMG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胸大肌RMS在40% 1RM负荷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60%1RM负荷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肱二头肌IEMG在80%1RM负荷时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MS在80%1RM负荷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BP可以有效提高峰值功率和最大力量,中小负荷时比TBP有更大的动作速度;中小负荷时,FBP比TBP有利于胸大肌更好地储存与释放弹性势能,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大负荷时FBP拮抗肌收缩加强,要注意拮抗肌与主动肌的协同练习。  相似文献   

3.
采用PHYSIO-PLATE振动训练台,对北京女子垒球队二线运动员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分别是30HZ和45HZ,振幅为7mm。经过八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利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的等速力量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Ⅰ组和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总功都产生了显著性提高(P<0.05),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产生了非常显著性提高;组间比较,Ⅱ组受试者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相对峰值力矩、快速单次最大做功功率的增长率均高于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证明:抗负荷力量训练附加振动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力量训练的效果,能够以相对较小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以及肌肉耐力;同振幅下,次高频振动刺激对肌肉的训练效果显著高于中低频振动刺激。  相似文献   

4.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5.
摘要: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两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频电刺激疗法对人体膝关节等速肌肉力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名健康男青年随机分为对照组6人、中频电刺激干预组6人,干预组进行一个疗程中频电刺激。分别于实验前、后使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试受试者右侧膝关节肌群肌力相关指标,测试强度定为以下两组:角速度60°/s重复运动5次组和角速度180°/s重复运动15次组。结果:(1)与实验前相比,干预组角速度为60°/s时,膝关节屈、伸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APT%BW显著升高(P〈0.05),相对平均功率AP%BW明显增加(P〈0.01);(2)干预组角速度为180°/s时,实验前后伸、屈肌群疲劳指数均FI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前、后干预组屈、伸肌群峰力矩角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与实验前相比,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频电刺激疗法对提高人体膝关节肌群相对平均峰力矩、相对平均功率和降低疲劳指数有明显的效果,对提高膝关节肌群爆发力和耐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呼吸肌训练能否影响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肺功能和运动能力。方法:观察了为期4周的吸气肌力量训练过程中VO2peak值、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动态改变。结果:随吸气肌训练周期的延长,吸气肌力量、GXT运动持续时间及完成的最大负荷值以及VO2peak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呈显著性意义的增加(P〈0.01);而对照组则没有显著性意义的改变(P〉0.05)。MV、VCmax和FEV1均没有显著性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4周吸气肌力量训练可显著性提高以主观感觉为主要判定标准的VO2peak值以及递增负荷运动试验(GXT)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比较俯卧撑、仰卧起坐和俯卧转体180°3种徒手练习动作分别在地板、BOSU球、瑞士球和平衡板4种支撑面上的运动员核心区肌肉肌电数值差别,探讨稳定与非稳定练习对相关肌群刺激程度,重新认识核心训练的实质,为核心稳定性训练手段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15名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Noraxon 公司的Telemyo2400DTS16通道表面肌电系统对4种支撑面上3种常用练习动作的核心区肌肉肌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员在完成仰卧起坐练习时只有在地板上竖脊肌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俯卧撑练习时BOSU球与瑞士球、地板与瑞士球、平衡板与瑞士球相比,腹直肌的积分肌电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后2种相比腹斜肌积分肌电值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 胸大肌积分肌电值地板与BOSU球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地板与瑞士球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俯卧转体180°练习时,只有腹斜肌和竖脊肌积分肌电值在地板与瑞士球、地板与平衡板上呈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OSU球与瑞士球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选择核心区力量训练手段时,仰卧起坐动作适宜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俯卧撑和俯卧转体动作适宜在瑞士球上进行。因此,核心非稳定训练并不一定比稳定训练对肌肉有更强烈的刺激,取决于所选择练习动作和器材的组合,其实质是创设核心区肌肉共同协调收缩的环境,以提高人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是指一次性最大或者次最大力量负荷后爆发性运动表现提高的一种现象。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RM/体重数值分组,1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P诱导强度,PAP诱导前以及诱导后每4 min采集受试者下蹲跳(CMJ)相关指标:高度、峰值功率、峰值冲量、峰值力量变化率(RFD)。使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恢复时间是否对各指标存在影响。使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下肢力量对各指标的影响。显著性定义为一类误差概率小于0.05。结果:恢复时间对PAP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体现在峰值功率上(P<0.05),诱导后4 min和8 min时峰值功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08),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L组与S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90%1RM重复5次间歇1 min的负重半蹲后4 min和8 min时爆发力有所提高。下肢相对力量对PAP效果并没有影响。PAP对下肢爆发力的增强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0.
全身振动刺激对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次采用自制的振动台力量训练器,对10名体育系学生进行8周下肢抗负荷半蹲起全身振动刺激力量训练,膝关节角度控制在110~120°.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 m/s2.采用对比实验证实,全身振动刺激能够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和爆发力,亦可提高主动肌和对抗肌的柔韧性,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协调平衡发展,但对肌肉耐力的作用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对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定义的两种表述的等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认为其中一种表述更为准确和严密 .  相似文献   

12.
对短跑摆动支撑技术生物力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点,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突出支撑后蹬力在短跑中的重要性,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协调性和连惯性,导致引入跳跃式跑动歧途。  相似文献   

13.
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研究正常人在走、跑、跳过程中足底各区峰值压强特点、压力一时间变化特点、压力中心移动特点,分析走、跑、跳过程中足底各区压力分布规律,揭示足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为运动训练中预防足部运动损伤及运动鞋的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力的定义学生易背而不易理解,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会无中生有地添加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力。分析物体受力,应从力的概念入手,每分析一个力,必须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肩关节肌群力量特征。方法:通过 ISOMED 2000肌力测试系统完成了我国男子自由跤运动员(健将12名,优秀9名,一般15名)肩关节屈、伸与旋转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结果:(1)不同类型肌力的伸肌优于屈肌,旋内优于旋外(P <0.05);(2)静力状态(0°/ s)下的平衡与稳定力量较好,快速状态下(180°/ s)的这种稳定易被打破;(3)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的 PT/ BW0°/ s、APT/ BW0°/ s、AP180°/ s、WF180°/ s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4)不同水平运动员肩关节 F/ E0°/ s、O/ I0°/ s、L/ R0°/ s、F/ E180°/ s等稳定性肌力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结论:(1)动态条件下的肩关节稳定性力量需要加强,尤其是快速状态下的稳定性力量;(2)两侧肩关节无论在屈伸肌群还是旋内外肌群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衡性,加强关节的均衡性练习可能是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3)该项目运动员在最大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优先发展快速力量与力量耐力(尤其是快速力量)可能更有利于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运动员不同负荷下的卧推训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得知:不同人爆发力水平不同,不同人在相同负荷下的爆发力也不同;同一人在不同负荷下的爆发力不同,且都存在极值点;同一人在保证卧推质量的前提下,在相同负荷中完成的五次卧推中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基本相同;同一人的爆发力水平具有固定性和阶段性;速度对爆发力起关键作用;活体肌肉的力速关系符合希尔方程规律,但实验中最大爆发力值的负荷在1RM的41%-45%之间,对应的速度和力量约为50%-53%最大速度和52%-55%最大力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规模大、行业集中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于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开放服务业市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对21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进行20天的电剌激训练。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不仅能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肌肉的速度力量;电刺激对力上升到峰值的速率、力峰持续时间、力的峰值等均有明显的效果;电刺激对肌群的作用能保持后效。  相似文献   

19.
肌力系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肌肉力量系数 (肌力系数 )这一概念 ,并用标度理论分析了这一概念的物理意义。肌力系数为一力量指标 ,它只与肌肉的力量素质有关 ,与身高、体重无关。用肌肉力量系数来评价不同个体间的力量素质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转移的选择性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若忽略或未识别劳动力选择性转移过程农民人力资本积累率的适应性改变,就难以认可二元经济模型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前景及其演化路径的有效性。当把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力资本积累率处理为选择性转移的内生变量时,对农业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可以重新回归到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原框架内进行;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前景,仍是该模型所揭示的二元结构的一元化转变。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要旨,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