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与竞训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数据收集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专家访谈法:数据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经过讨论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普通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它在文化基础教育、专项运动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融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退训、退役时的后顾之忧,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途径或思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21世纪竞技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竞技体育竞争日趋激烈,促使选择一种合理而有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凸显其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就目前国内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国家模式、个人模式、高校模式和俱乐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迫切希望找到并建立针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更为有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但事实情况却是每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应对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取长避短与优化整合,才能逐渐形成适应中国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是整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利于新形势下我国军队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推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对解放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培养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现状调查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力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形成良性循环的军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及解放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向"体教结合"模式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就要走“体教结合”之路。教育系统只有主动和体委系统共同挑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担,才能解决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教育系统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及政策方面的研究趋向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它的试行将有助于解决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种种弊端,并且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1957年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高级体育管理干部、优秀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专门人才,在于形成了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建树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群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节约型社会与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运用节约型社会理念,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对策,即通过深化"体教结合";提高教练人才素质;调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的发展方向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三级训练网"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种种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弊端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树立"育人夺标"的思想,明确"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开源广蓄"的渠道,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形成"优化整合"的体系,"精兵之路"思想指导,重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队伍培养体系。以教育系统依托,探索以管理机关为主导、通过"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立社会办高级竞技队伍的体系,使人才培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未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共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体育与教育高度融合、业余性与职业性密切结合、游戏性与商业化有机统一,是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3个基本的共生模式和共生关系特征;美国在共生单元方面建设与完善体育设施,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与健全体育管理体系,在共生环境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应学习借鉴美国经验,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学校层面,建构完善的"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相应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在竞技体育层面,在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竞赛和文化学习等方面探索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打通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绿色通道",建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理论指导下的造"物"与造"人"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在借鉴国外体育强国以造"人"为目标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了我国实行"体教结合"培养方式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最终指出把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纳入到教育系统中是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和美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美国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的优势.结果得知:我国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上整体不如美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教育系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从而改进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三届全运会成绩的综合分析,评析中部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建议在量身制定符合自身区域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方针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发挥区域间体育协作优势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并利用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促进中部地区的竞技体育更加持续稳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奥运争光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国竞技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问题。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河北省竞技体育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河北省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河北省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途径与对策,具体需要做好加强对竞技表演市场的培养和管理、切实提高竞技比赛的实力两方面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动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个案考察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革措施:(1)领导管理制度明确化;(2)组织机构制度职责细致化;(3)"兼职"教练员制度建设专业化;(4)竞赛制度科学化;(5)学生运动员学籍管理法规化;(6)学校训练目标管理制度分层化。旨在为尽快建全和完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体育游戏引发对竞技体育项目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的渊源联系 ;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本质、功能及可教性的比较分析 ,既指出竞技体育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必然文化选择 ,又指出我国多年来竞技体育项目教学走入的误区及其走出误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类型、培养策略等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人才诉求主要为龙舟竞技运动人才、龙舟礼仪服务人才、龙舟文化管理人才、龙舟商贸旅游人才、龙舟专业教育人才、龙舟制作工程人才与龙舟项目科研人才等七种人才类型;其主要培养策略可概括为"更新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地位"、"适应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强化领导,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振教育,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明确目标,廓清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修为,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优化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制定法规,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与"加强协同,促进人才培养合作"等九大策略.上述龙舟体育文化人才类型的明确及其培养策略的制定,对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国外休闲体育研究的历史,从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休闲体育研究特点、休闲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指出,探究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同群体休闲体育参与的特征、学校休闲体育发展方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休闲体育服务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是未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7.
从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与群众体育的差别、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资源挤占、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异化对群众体育的伤害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关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探索体育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双核”理论的视角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是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问题之一.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龙舟体育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龙舟精神文化、龙舟竞渡文化、龙舟教育文化、龙舟娱乐文化、龙舟物质文化与龙舟经贸文化等六类亚文化及其它们所涵盖的二十种具象文化.而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范式可概括为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族传承范式、基于自在自发的民间传承范式、基于政府促进的社会培养范式与基于学校领域的教育培养方式.廓清上述龙舟文化的传承内容及范式对于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难题破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共同铸就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文中从产品、技术、过程、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阐述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以运动员为对象,提出在竞技体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应强化体育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育,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志向与价值取向,在科学训练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利于工匠精神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的发展最初来自于大众的竞猜行为.在长久的发展中,竞技体育逐渐发展有了今天的雏形.规则、娱乐、以及定期举行的赛事带给当代观众以强烈的视觉观感,在体育中所体验的刺激、挑战、快乐则是竞技体育风行与世界的重要原因.然而竞技体育的文化形成中,也出现了各种因素的融合.以奥运会为例,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纸箱却仅仅不只是全球性的运动赛事这样简单,更多的则是融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因此,在针对当代竞技体育文化进行分析时也应该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即:什么造就了现代竞技体育?,"竞技体育的社会性功能是什么?""竞技体育的文化机制与价值的未来归因方向是什么?"这三方面不仅仅构成了大众文化对体育意识的理解,也重构了现代体育的模式和规则.文中也从这三个角度出发,立足于现代文化分析角度,探索竞技体育文化意识的形成、发展与异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