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学校教育组织形式层面开展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的改革与研究,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走班学习”因能较好地发挥班级教学的优点、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在素质教育要求张扬人的个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进行尝试性实践。文章试图站在比较客观的视角,对走班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生适应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生成,始终遵循着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面对大学生"要"与"给"的学习差异性,"要"与"不要"的获得期待性,"要多"与"要少"的满足可能性等诸多挑战,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现知情相生,借助特定环境达到情意相融,借助学生工作落实知行合一,在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评价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的好坏关键是看教学效果."走班"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走班 学习,教师固定.而我校开展"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是教师走班教学,学生固定班级."教师合作走班"教学模式目的是让 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共享,让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教 育和发展,符合政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市树人·瑞贝学校,有一个特殊的集体——"蜀萌·尔玛"班。这个集体中有126名学生,他们都是来自四川地震重灾区汶川县和茂县的贫困孩子。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蜀萌·尔玛"班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举行了主题为"感  相似文献   

5.
周颖 《学子》2014,(13)
正幼儿区域活动是对课堂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体现得更多的是一种个别化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互动、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通过具体操作、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作为一个开放、自由、利于交往的游戏环境,区域活动也是幼儿秩序感养成的重要基地。在中班"秋天多么美"的主题里,我班开设了"蔬菜小超市"的区域活动。持续三周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小超市,大学问,棘手的问题每天上演,我也在不断地实践  相似文献   

6.
从2001年秋季开始,我市都江堰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第四中学等高中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在高中一年级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他们首先将学生按成绩均匀分配到各个班,然后按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中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科目分别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再将三个班(或四个班)编为一组.在实践的基础上,我市都江堰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第四中学等高中初步总结了分层走班的经验,对学生各科"层"的选择、教师资源的配置、学校的管理等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它们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分层走班"教学的确为各层学生学习提供了切合自己实际发展的空间,为教师把"因材施教"从口号变成现实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一、在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感"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8.
<正>为充分满足学生选择性学习需求,尊重学生选择意愿,组建学考、选考教学班,开展分类、分层走班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发展设计适切性的成长道路。在实践中,走班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组织管理、教学互动、教学辅导、教学效果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班学生的存在感、适切感、认同感、互动感、归属感的培养较之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班难度更大,情况更复杂。目前,走班式教学如何突破技术层面进入价值层面,也就是进入到课堂文化建设层面,成为当下进一步深化走班式教学改革、实现育人模式转变最现实的问题。笔者试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探索对策,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高中走班教学的开展,弱化了行政班管理,扩大了学生的能力差异,减少了课后辅导的机会,让师生关系变得相对淡薄。面对高中走班教学,教师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中逐步落实差异教学,学科教学要将知识传授前置于预习,增强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辅导功能,努力建设一个以专业文化和专业兴趣为基础的教学班集体。同时,走班教学的顺利推行需要加强高中学生的发展指导,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调整学校绩效评价标准和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改造学校现有的以行政班为基础的办学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3+2学制城轨专业毕业班(非订单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健康与自我效能感的联系,并为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宜兴市红塔小学融铸地域特点,依据学校实际,切合学生状况,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学校文化发展之路,用心探索,着意行动,"关爱教育"风生水起,引人注目。学校确立"用爱滋润成长"的办学理念,采取"落实于课堂,体现于行动"的实施策略,"事事关心"让关爱教育落地生根。"关爱教育十八条"形成制度,"关爱教育六点六会"明确目标,"四个带进""六个让"的教学原则使得关爱在课堂得以真切体现。"今天我当家""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增强感受,丰富体验。"父亲节""母亲节""助残节"等多样的节日文化,让学生浸润其中,获得滋养。"爱心家园"融心理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交流、实践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一、联系生活经验,表达交流信息,萌发数感"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有数的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从而学习用数来概括、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在此过程中萌发数感。因  相似文献   

13.
俞海洛 《江苏高教》2020,(6):115-119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课程政治性属性与学生需求鲜活性之间契合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与"互联网+"时代信息来源多样化之间同步性不强、部分教师导向模糊与学生学业基础之间的非良性叠加等主要问题。为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与学的交互性,切实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基于慕课背景下"专题研讨+轮转走班"(专题轮转)协同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着力进行教学范式结构化改革是破解难题的有效路径。实践证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们的思想更活跃、更丰富多彩,教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班级是学校中的个体,它对于这个班的每一名学生而言又是集体.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班集体只有和谐、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观察?支持"学生学习获得感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从学习中获得新知,从学习中领悟道理。学习的获得感是学生为教育打分的权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查立舫 《生活教育》2014,(13):53-5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双向协同开发模式,不仅使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更加贴近参训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为探索建立"学校+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推进模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以"电影赏析"课程为例,阐述了我们在构建"学校+基地"双向协同课程开发中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新尝试,让教师进行"走班上课"。教师的"走班上课"与学生的"走班上课"有所不同,它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擅长,充分利用教师的备课成果,把"常态课"变成"公开课"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的"走班上课",能让教学成为深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教师进入深度思考,变成研究型教师;让学生对比平常更有所获,更有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阅读需要一种"仪式感",使阅读这件事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庄重而有意义,更闪光而有趣味,从而享受阅读。仪式感在阅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仪式感能让阅读有向往;仪式感能让阅读变"悦读";仪式感能让阅读成习惯;仪式感能让阅读更温暖。作为学校、教师、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善于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即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通过分层走班,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班里,接受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平台。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将学生分为A、C两层:A层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基础比  相似文献   

20.
张学兵 《中学数学月刊》2020,(5):63-65,F000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提出高中学生需要具备"四能",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中有十余处提及.新课标还倡导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学习讨论、展示交流等活动,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变成自觉行动.因此,面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要求,要想通过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素养,就必须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对此,如果只在宏观层面强调,学校层面就会落虚,落实落细的关键是找到切入点和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