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解,原名杨戈平,是当代活跃诗人,他长期盘桓于体制内,其诗作向我们呈现出极其独特的思索空间。解构或者提炼,是他诗歌的基本语法,这是一次隐忍的过程,在他貌似漫不经心的叙述里,只有从那精心布置的事物排列,才能洞悉他的企图。解构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颠覆,颠覆那些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信条。  相似文献   

2.
解构中重新建构的文学语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语符对规则的颠覆解构使符号体系形成了一个无坐标空间。解构是从对语符的编排组合而言 ,对语符的审读则意味着一种重新建构。从解构到重建是语符从外在层面的颠覆错位转化为内在层面的平衡协调的审美过程。这一过程又意味着语符编码者与解码者的链接 ,而构筑这一链接的是语境。语符的解构是在多维语境层面下的颠覆错位 ,它的重建得力于对语境各因素的整合重组。交际双方由此共同完成了从语符意义到意味转化的审美体悟。  相似文献   

3.
解构是一种颠覆等级、秩序、中心、本质的方法。徐小斌在《羽蛇》中,解构了许多神圣的理念,她颠覆了传统文化为我们设置的伟大母性,揭露救赎的荒诞和无意义,高扬女性主体的伟大以摧毁男性精英主义。她撕毁覆盖在神圣理念上的虚伪面纱,解构出深藏的真实,直指人生的本义。  相似文献   

4.
“解构”是一种颠覆等级、秩序、本质的方法,它强调反权威、反传统。“解构”不仅是女性主义用于颠覆男权社会的一种手段,也成为当下文学的写作策略,作家们逐步地颠覆现实生活中的崇高感,暴露人性的真相。本文以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实践为例,对亲情中最基本的母爱与父子关系的变化稍作梳理,探究文学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苏童通过将孟姜女神话改写成小说《碧奴》的实践,在如何重述神话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苏童的本意是,尊重神话、重新建构而不是颠覆或解构神话。但他这种行为总是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他要建构神话,另一方面,不论从文本层面还是从语言层面来看,都难免走上解构神话的道路。因而从某种程度上看,《碧奴》呈现出苏童在建构与解构孟姜女神话之间徘徊的犹豫姿态。  相似文献   

6.
超文本文学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对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而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本"理论似乎早就遇见了这一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而超文本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的解构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它是一种颠覆形而上学的策略。解构具有寄生性、暧昧性、自毁性。它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它是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在该部作品中,福尔斯向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创作模式提出了大胆地挑战,通过打破叙述者的权威和线性叙事结构,解构了作者与读者的二元对立关系;并通过颠覆女性的命运和他者地位,解构了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中心主义,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解构特色。  相似文献   

9.
塔伊布·萨利赫被认为是一位探寻中西方矛盾及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政治"性作家,他的《北迁季节》是对他"政治"性作家的头衔精确详尽的阐释。尝试对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方关系进行解构,对文化殖民的强有力反击,并对西方殖民话语进行颠覆。  相似文献   

10.
"他者"与"解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者”与“解构”作为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关键词,是受拉康精神分析学和德里迭“解构”哲学的启发。前者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提供了参照视角,而后者则使其获得了方法论的启示,二者是解读女性主义电影的核心概念。同时,从“他者”到“解构”的过程,昭示出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在寻求女性自觉意识路途中的思考足迹,即从形象揭示到文化颠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解构批评一方面解构了形式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形式主义的某些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学研究方法;在批驳了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之后,解构批评试图寻求一条走出困境的道路,这就是阅读理论。解构批评既是对形式主义文论的颠覆,同时也是对它的拯救。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余华通过一系列非理性的叙事,对生命个体的自身精神进行体验.对生命的本源和存在进行追问,对正常的伦理道德、社会文明秩序进行颠覆和解构,这样使得他的作品呈现一种后现代的意味.  相似文献   

13.
余怒是中国当代诗歌界富有个性的诗人,他习惯以语言游戏的姿态,在创作中抹平语言的深度,拆毁原本的语义链条,颠覆传统价值的道场,从语言的皱褶中寻求写作和阅读的“纯粹的快感”。他独特的创作观念中始终贯彻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  相似文献   

14.
解构、异化和辩证法是一组非常有活力的概念,它们蕴涵着否定,又预示着发展、变化,其内涵丰富,但特征又非常鲜明。解构是一种颠覆的力量,异化是主体自身否定自身的意义,而辩证法旨在指明事物的发展、变化的方式。三者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5.
李晓光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58-59,77
巴赫金是西方20世纪怪诞风格研究的理论大师,他从怪诞与民间诙谐文化、狂欢化这一整体出发,对怪诞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在对怪诞现实主义的理论阐释和分析的过程中,巴赫金在很多方面都论述到怪诞现实主义肯定和否定共在,颠覆性和再生性并存这一双重性。这种双重性认识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6.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的激进性,既表现在对辩证法的拆解以示反确定论,也表现在对本体论的颠覆以示反决定论.他的解构思想以独特的形式表达着复杂性世界观的内容意味,并映现了晚近世界历史演进的复杂性,这将推动我们在新的历史基础上对辩证法本体论问题做出新的探索与表述.  相似文献   

17.
古典爱情是中国古代大量文学作品建构起来的一种叙事模式,有自身固定的叙事套路和结局指向。但是余华以《古典爱情》为名的小说文本,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大众化经验中的古典爱情进行了双重颠覆和解构,并在解构中建构了其小说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戏剧在艺术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其中首先是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不遗余力的颠覆与彻底解构;其次是借助多样的表现手法将戏剧进行立体化呈现,使戏剧在娱乐性与思想性、舞台性与现实性之间进行饶有趣味的跳接;最后是彻底打破传统常规的戏剧结构,在对其进行颠覆与解构的同时传达出全新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历史叙事小说,因其改写、解构或颠覆了既往话语赋予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具有了自身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历史史诗的倾向;(2)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3)颠覆英雄神话,倡导“非英雄化倾向”。并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20世纪20年代中期学术立场的“转换”.带有明显对“他”解构和对“自己”解构的特点。即他不仅有意避开“五四”激进派对传统化所采取的二元对抗逻辑思维和简单取舍的做法,而且他自己也由早期号召新学作家“模范”外国的“美”,彻底转向复古晚明的小品,凸现晚明小品的反抗、边缘、颠覆的社会功能,重新确认现代散的精神源头。解构也是在创构中进行的.而他创构出现代散理论话语,重视在口语基础上的“杂揉调和”,注意“涩味”与“简单味”,讲究“知识”与“趣味”的“统制”,其实也是对纯粹白话语言观的“解构”。因而,这种现代散:建观念的存在,本身就是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散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