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体育哲学中对身体问题在逐渐展开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质疑当前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开始,致力于在体育哲学的身体研究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概念转变,实现研究视角的转变:首先在语义侧重点上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转变;其次引入斯宾格勒的“时间”“空间”在辩证向度和历史向度对“身体运动”与“肉体运动”进行区别分析,既体现了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层面上存在的主客观辩证关系,也挖掘了两者在人类理智发展史层面上存在的历史递进关系。最后实现在“身体运动”概念下体育哲学身体研究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以期在哲学、史学乃至人类学层面上的进行通力合作,化解由于体育与哲学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困境,致力于在身体问题导向下形成讨论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2.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教育观,从体育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探索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的教法、教材、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认识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在培养人的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体育课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俱乐部教学形式,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开放性、时代性、突出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体育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有人去做,去实践,其本质很难用文字表达。这种体育的实践性与文字性表达的高度矛盾,正是体育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的特殊之处。“体育的本体就是身体运动,即体育以身体运动本身为目的。”这样表达体育的本质既可以在操作性上排除被动运动、生活自理和工作等非体育,又可以在价值层上净化体育思想、保持体育的纯粹性。在哲学上,我们应处理好体育的两对矛盾:一、人的身体或意志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人”与“物”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才能从当今的体育现实中汲取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文化是学科总目标与生命力的体现,对其深入研究具有丰富体育课程文化理论、完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指导体育教材开发等价值。以运动项目文化挖掘为视角,探索体育课程文化教育实施途径,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的体育课程文化研究多停留在本质、价值取向、结构等层面,教学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应加强体育课程中运动项目文化的开发与实施。对运动项目文化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致真文化层面,要从致真文化、致善文化、致美文化3个维度挖掘运动项目文化,以期达到运动文化教育发挥健全人格功能以及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兴趣的形成。上述问题困境破解的途径包括教材中运动项目文化展现的全面性、体育教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完善、教学实施中运动文化评价指标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体育理论学科是体育教育专业“总论”类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体育理论学科已经由一门课程分化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以及运动训练学4门课程,知识得到更新和扩充,例如体育概念、体育功能;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过程、规律与原则;身体锻炼的理论基础、锻炼效果的评价等内容,都大大丰富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近几年,本学科又衍生出体育教学法、比较体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科研方法概论等第三代课程,学科群在形成。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互动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产生的过程,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指出互动性是该过程的主要特点,互动包括师生教学互动,同性学生及异性学生间互动,学生与运动环境间互动以及学生与运动项目间的互动。指出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互动是一个急待开发的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宝藏。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20世纪兴起注重身体“内在感觉”的身体教育与16-20世纪一直倡导“外在指标”进步效果的身体教育结合,日渐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而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也是以身体为载体集“外在指标与内在体验”为目标的身体教育过程,面对现代武术教学长期追求外在指标锻炼效果所导致的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发展困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互动的身体教育视角审视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认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不仅是“外在指标提高与内在感觉深化”的一体化身体教育,而且从内外结合中强化了武术人对身体的认识,形成了四种武术身体观:分类与系统的身体观、被控制与自主的身体观、超越肢体与人械一体的身体观、意志磨炼与思考想象的身体观。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历史实践所形成的“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相融合的文化教育遗产既具有增强体质的锻炼特性,又因体验丰富而具有提高兴趣的精神元素,应成为当今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背景,从宏观上揭示排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和新世纪排球运动在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作用。在“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使排球运动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效体育教学是在新课程实施下产生的一种教学行为。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仍是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中学有效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与界定,指出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特征:即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体育课密度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各人力资源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人力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执行者,是其他体育教育资源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人力资源应包括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教研员、课程及学科专家。他们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人力资源主体。开发及优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人力资源的措施包括建立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开发多元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学习型组织、建立双向互动的体育课程改革教研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应地培养并提高自身的能力。本文在阐述新课程标准概要和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一些能力要求的前提下,着重讨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体育健身与育人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分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理论基础、模式与特征;MOOCs给大学体育教学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MOOCs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新思考.研究结论为:作为我国高校必修课之一的公共体育课,必然受到了MOOCs的冲击和其带来的严峻挑战,但在新技术条件下,通过借鉴MOOCs模式应用在其它学科成功的经验,结合大学体育课较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的特点,实现大学体育课的个性化、即时性、针对性、交互性、大规模体育教学,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必将有助于推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从研究“层次递进式”教学出发,系统阐释了“层次递进式”教学的内涵及体系.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实施以检验其效果,结果表明:“层次递进式”教学符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能极大地满足不同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水平,改善体质、增进健康;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  相似文献   

16.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体育舞蹈是集体操、武术、音乐和动作技能表现能力于一身的一门课程,它在达到提高身体机能、锻炼身体目的的同时,通过舞蹈元素与形体艺术的结合,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舞的形式诠释"动"的概念,通过技能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学习了如何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运用文献分析、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参与北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育舞蹈教学的学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上表明: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教育与学生动作表现能力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然而田径运动又曾经是最受争议的体育教学内容,因为它从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充斥着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子,田径成绩达标考试更成为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源。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宗旨定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田径教学似乎再一次受到来自顶端设计的冲击。然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矫枉过正,田径运动在美国各级学校都十分普及,田径教育被视为美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反观我们的学校田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革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性认识,改革田径课程形式、考核方式,把田径教育与健康教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