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研究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的社会体格焦虑水平.结果表明:每周3~4 次,每次30~50 min的中等强度的健身走、跑练习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成分,并能有效降低社会体格焦虑水平(且男生比女生明显),但体育课作用不显著;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锻炼次数、强度、持续时间、组织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通过选取经济发展与新疆地区较为接近的中部(安徽、江西),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地区省份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数据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探讨快速发育期汉族学生体质状况的特点、规律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环境中汉族青少年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存在一定差异,新疆的经济水平略低于其他省份,但新疆的身体形态四项指标都是最高的。经数据分析,纬度、日照时间与身高具有相关性。新疆具有不同于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使得男女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数值高于其他省份,而身体机能素质低于其他省份。汉族学生在不同区域环境下体质状况的分异,表明人的生长发育受到了经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健康促进的视角出发,了解大学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生命质量问卷,对1230名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体育人口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男生在心理维度、社会纬度和环境纬度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女生.男性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心理维度的注意集中状况、独立性维度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环境维度的个人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满意程度的影响;女生的生命质量总分主要受心理维度的消极感受、自我外形、生活的乐趣等因素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满意程度的影响.结论: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应进行针对性干预;一些心理因素可能对生命质量总分产生重要影响,应注意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特点,对98名运动员大学生及128名非运动员大学生(新闻专业学生),以心理量表为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表现出较多的心理症状;诸多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运用自制问卷,对江苏省6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生活事件、社会支持、自尊和归因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各影响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效果,也有充当"中介变量"角色的间接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因素的探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陕西省六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62名男女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了“体育意识、兴趣、态度”等影响身体素质诸因素的调查。问卷调查表经有关专家论证,再经过各影响素的发生率和多元回归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初步揭示了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意见,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民族院校及理工科院校37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探讨了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同辈其他群体的异同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民族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学生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民大女生得分高于理工院校女生;女生自我效能感高于男生,文科女生高于男生,理科专业中男女差异不明显。因素分析表明:专业、性别对自我效能造成了显著影响,而民族籍贯没有对其造成显著影响。(2)分项均值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在易受干扰、环境、自我怀疑三项的平均得分最低,而在无能为力感、良好结果信念、努力三项得分最高,在单项因素比较中,少数民族女大学生与其他群体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国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厌学状况,探讨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相关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 150名(其中体育586名,非体育15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比例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有学习目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条件、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身体形象与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性别和学习专业对我国普通大学生的身体形象的影响,并探索客观的身体成分与主观的身体形象的关系。为此,随机抽样选取了文、理工、医类男女大学生190名,并对他们进行"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脂肪比例的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但男女学生在自我外表评价、体重忧虑、体重归类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相对较低的身体外表的评价和较高的体重焦虑,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社会文化的压力、自我表征的动机和自身脂肪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京 6所高校 60 0余名大学生关于体育课分班授课形式下 ,男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 ,得出两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效应 :在体育学习兴趣方面 ,合班上体育课的男女大学生对该授课形式的兴趣明显高于分班学生 ,说明以男女合班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通过艾森克个性问卷、体质测试等手段,对普通高等院校贫困男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状况及其与体质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男大学生与普通男大学生比较,贫困男大学生趋于内向,较为成熟.2)体质健康状况处于较高的水平的贫困男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具有外向倾向及情绪稳定特征.人格特征具有内向倾向及不稳定特征的学生,其体质健康状况多处于较低水平.3)应根据贫困男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2000年5个地市学生体质调研检测的13907名6-22岁城乡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0项指标为学生体质(形态、机能、素质)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制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并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制定了一套城乡、男女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图表.本评价图表的设计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2年甘肃省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7~18岁城乡男、女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饮食结构、体育课开课率低等造成城乡差异的原因,提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调整教育机制、加强农村地区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改变农村地区的饮食结构和农村学校的体质研究工作,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量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甘孜州藏族13~17岁女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她们的身体形态发育情况和身体机能水平相对较好;除耐力外,速度、下肢爆发力、腰腹肌力量及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女生体质的综合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建议当地政府、社会团体及学校应加强对该地区适龄女生的文化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关注,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体育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的投入,逐步提高该地区适龄女生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发展历程和落实办法两方面对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管理政策法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体质监测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在数量、层次、具体措施上已初具规模,但缺乏执行力、可监控性以及针对性。建议:完善现有政策法规与配套制度的出台应紧密结合;加快研制微观性政策法规;完善大学生体质监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干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13所高校3928名男女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和数理分析,经过与本省、全国相似年龄段的大学生及成年人比较后发现。主要结论:浙江省大学生体质达标"不合格"率明显低于1997年全国成年人,并存在体重偏轻和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等明显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浙江省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监测网络和大学生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等,为增强大学生体质提供有益的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18.
2000年吉林省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除男、女学生的柔韧素质下降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各年龄段发展水平不一。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反映学生柔韧性素质的立体体前屈指标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占林省大学生其他体能素质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大学二年级(20岁)以后的各年龄段。15年来,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阶段发展不平衡性;各项素质指标发展的不平衡性;男、女学生间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学期间各项素质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9.
从太原理工大学看高校入学女生体质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高校入学女生的体质现状,为今后进一步体育教育改革和提高女大学生的体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测试与数据统计法对太原理工大学1992-2002年10年间的体质指标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校入学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三项身体形态指标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其体格发育仍为"细长型"(豆芽型);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中的耐力素质显下滑趋势,其它三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