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非智力因素对体育院校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心理测量方法,对影响体育学院学生学业成绩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个性特征之“情绪稳定性”、“内外倾向性”、“精神质”、心理控制源之“外力控制”及应付方式之“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笔者对体育学院的教学及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成立“读者俱乐部”的理论依据;提高图书馆藏书的实际利用率;辅助教学与科研,建立读者与馆员间的互动服务工作方式。活动内容:邀请专家讲学,座谈,举办书评,书展,演讲,研习等。介绍了“读者俱乐部”的成绩及其反响,并对目前存在的盲点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开始把配套《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章节的实验引入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的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证实:“理论 实践”教学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并能大大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选项课型”与“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的特征及优缺点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型”教学模式对过去教学模式进行了继承和借鉴,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选择,有利于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符合高校体育的特点,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体育教学中核心指导思想与阶段指导思想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学校体育中,分布于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四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即,“娱乐体育”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体育”为主教学指导思想,“自锻能力”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终身教育”为主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就以上各指导思想与核心指导思想关系,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运动负荷安排、教学双方主导主体作用以及安全措施等作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6.
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教学实验法,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对“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运用于排球普修技术课的教学进行实验研究,以寻求提高排球普修技术课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认知;“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分层递进”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矛盾;“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这说明“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技术课的教学中运用是可行并富有成效的,是一种更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教师教学主导性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爱捷三维运动录像分析系统和三维测力系统对河北体育学院学生和河北省体工队专业运动员的跳高技术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发现河北体育学院学生跳高的专项肌肉能力,特别是左腿的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等的快速离心收缩能力不足。河北体育学院学生在起跳过程中表现出的冲击力值小、总冲量小、平均肌肉功率较低等力学特性反映出河北体育学院学生与体工队员的专项能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院学生晚餐摄入合理热量比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体育学院学生膳食晚餐热量摄人的合理比例。采用跟踪观察法调查学生的一日热量消耗分布状况,根据其特点及其生活学习节律变化,确定合理的晚餐热量摄入比例。与传统“晚餐要少”膳食方式比较对学生体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学院学生晚餐热量摄入不是“要少”,而是“要多”,三餐膳食热量摄入比例最高的应是在晚餐,充足的晚餐热量摄入及高质量的食物结构符合学生的活动特点,同时有利于运动体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对本院足球专选一、四年级共14名学生进行“个体无氧阈”测试,以此来评价不同年级和技术水平的足球专选学生的有氧耐力。结果表明:一、四年级学生的“个体无氧阈”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总体平均值差异不大(P>0.05),且接近于4mm/L;而二级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明显小于无等级运动员(P<0.05)。提示采用”个体无氧阈”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在足球训练中具有指导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篮球教学与大学生体育"自我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自我”能力——自我锻炼身体能力、自我参与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普通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体育能力较差的现状,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篮球教学应如何加强对学生体育“自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以职业体育俱乐部核心竞争力形成途径为基础,结合对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竞争力与战略整合架构的探讨,对俱乐部核心竞争力发展中要素整合能力的增长机理进行研究,旨在发现以资源、组织、战略、竞技四个基本构成要素为基础的竞争力增长的规律,并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特征和形成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以不断提升竞争力的识别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面对着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而缓解“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团体辅导对于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来说具有改善人际关系、改变行为方式、提升自我认知、激发个体潜能和优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团体辅导自身的显著特性,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影响力、决断力、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状况的学生调查、教师调查和企业调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存在的"教育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本身不完全具备培养学生的素质"、"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了解甚少"、"客观条件匮乏"等问题。同时提出"建立合理有效的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体系"、"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提供有利条件"、"努力搭建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发展平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摘要:试图从竞技运动表现的整体属性和系统功能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阐释竞技运动专项的核心及其训练理念。研究结论:竞技运动专项的核心应是主导和决定竞技水平的专项核心能力;基于项群理论分析各亚类项群的专项核心能力;以田径项目为例,论述分析专项核心能力的方法,指出短跑是以专项素质、神经反应和动作的经济性为核心,竞走和中长跑是以专项素质、技术经济性和心肺系统能力为核心,跳跃项目以专项素质、技术协调和适时爆发能力为核心,投掷项目以运动链的优化整合与蓄势爆发能力为核心;提出从竞技需要出发,密切结合专项特征,紧抓专项运动链的系统功能区域,优化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将专项素质能力与专项技术、神经系统、心智调控综合发展的训练理念,以期能为竞技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中跑核心竞技能力训练模式,以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依据,设计了"逆向结构——最佳负荷区"训练法,并组织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佳负荷区训练理论设计的逆向负荷训练法能有利于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发展。揭示了中跑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即以"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为核心,根据运动员个体特征和项目特点,按最佳负荷区理论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研究发现:随着专项训练水平的提高,最佳负荷区间也随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范围趋于集中并向更高水平发展。最佳负荷区的变化是核心竞技提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专家调查、数理统计、模糊数学等方法,对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为评价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益的方法借鉴。研究首先提出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预选评价指标集,然后通过两轮专家调查与数理统计,确立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评价指标内容,其中包括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和评价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生长机制的2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与32项三级指标。然后再通过两轮专家评分与相关的统计处理,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继而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方法,建立了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的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并说明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湖南省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生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打造核心竞争力才是民办高校获得和保持优势的真正源泉。民办高校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很有必要,应从提升就业力、塑造大学精神、实施"三大工程"等方面入手,来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交际既是语言活动又是思维活动。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而思维能力则是促进交际能力形成的核心。通过语篇教学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交际活动中,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伦理学》把美德看成是道德实现的途径,这一思路正好是对西方自苏格拉底始到麦金太尔仍在发扬光大的错误传统的继承。因为,道德追求自我利益,讲求权利与责任的对等,是在限制自由中获得相对自由,所以道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底线,它现实地构成了美德的基础:没有道德感,缺乏道德能力与作为的人,难有美德之自我要求。美德追求对自我利益的放弃,讲求超越权利的限度而履行份外之义务,是在创造个性自由的行动中实现和享受更高水准的个性自由。所以,美德是人在公共生活中的行动高线,它真实地构成了对道德的提升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