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氧健身操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焦虑和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有氧健身操练习指导32位普通女大学生进行15周的练习,并测定比较了其练习前后的体重、体脂、脉搏、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特质焦虑和心境等8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体重和脉搏外,受试练习后上述各指标值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有氧健身操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氧健身操练习可以减少女大学生的体脂,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其柔韧素质,降低焦虑水平,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与实验法等方法,探讨体育舞蹈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20周、每周2次90—120 min的体育舞蹈锻炼,女大学生身高虽增长不明显,但体重下降,皮褶厚度减少,尤其是腰腹部变化较为明显,这对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的改善有极大促进作用,反应柔韧性的纵向劈腿距离、膝角、前伸距离、坐位体前屈均有较大提高,身体素质除握力外,50m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均有明显提高,肺活量、安静心率、心血管指数的明显变化,促进了生理机能的提高。这些充分说明体育舞蹈锻炼对女大学生的体质有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论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舞蹈舞种丰富,在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的教学中,把各种舞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是一个新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比较法及系统科学理论对体育舞蹈进行分析研究,构建了体育舞蹈教学程序系统,为提高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以及竞技水平,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辩证主义的视角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体育舞蹈训练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分析了其优劣程度,并试图探寻核心力量训练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价值所在。但是笔者也在文中指出,核心力量训练虽然对体育舞蹈练习者的体能提升有着显著的作用,但不能将其完全替代传统训练,传统训练的不可代替性也是当今体育舞蹈训练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武极是由阿迪达斯和李连杰共同推出的一个60分钟的预制套路的团体健身课程,通过有效的身心练习使练习者得到身、心、灵的锻炼,帮助现代人缓解精神压力,愉悦心灵,达到"心体谐一"的境界。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武极的价值体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极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理念让练习者在得到身体锻炼的同时,起到调节心理、愉悦心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休闲健身价值。武极练习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具有和谐价值。整套武极课程处处体现出美学艺术价值,并创造了具大的商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近些年高校新兴的一门体育课.由于体育舞蹈是以音乐和舞步相配合的一项运动,以男女对舞为其运动形式,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体育舞蹈的舞步分基本舞步、组合舞步和自控舞步,而音乐又分为音乐节奏、音乐意境和音乐内涵.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舞蹈进行分析,构建出一个科学的教学方法程序系统,为提高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比较我校分别参加健美操、体育舞蹈选修课及不经常运动的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健美操、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均有不同的影响,从对心肺功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来看,健美操优于体育舞蹈。  相似文献   

8.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型体育课程,融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对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情操、锻炼坚毅的性格,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掘体育舞蹈的项目特色,针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构成因素,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舞蹈在我国属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时间不久但发展迅速。研究在分析体育舞蹈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舞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及体育舞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价值,旨在为体育舞蹈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耀  花蕊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353-354,386
采用太极拳(简化24式)指导普通女大学生进行12周的练习,并测定比较了其练习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台阶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腿站立和心境等8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除体重和握力外,受试者练习后上述各指标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练习对增强女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太极拳(简化24式)练习可以降低女大学生的脉搏,增大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其柔韧和平衡素质,改善她们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1.
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强烈的娱乐、竞技、表演的色彩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现从高校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及当前大学实际开设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对高校体育的改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体育舞蹈教学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晓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704-1705,1711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教学实验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教学后的各项素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舞蹈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生活技能素质等多方面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人口生命质量的特点和规律.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有关量表,自制符合大学生的生命质量问卷,对1260名大学生体育人口进行生命质量的无记名问卷调查.通过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比较得出:1)男生在心理维度和社会纬度和环境纬度以及综合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2)女大学生体育人口对自己外形满意度较低;2)男性大学生体育人口的性问题满意度较低;4)男性大学体育人口在心理维度的生活乐趣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应针对男女大学生体育人口的生命质量存在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4.
体育舞蹈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探讨体育院校体育舞蹈的开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使这一项目在我国高校得到更好地普及和提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体育院校体育舞蹈的开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舞蹈是一项深受体育专业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有强烈的开课需求.但由于教学时数有限、教学内容单调、开课形式单一、男女学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场地设备不够完善、专职教师缺乏、领导不够重视等因素,制约了体育舞蹈项目在体育院校的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情况,分别对学生、教师以及相关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舞蹈课程融体育锻炼、交际技巧以及素质修养于一体,深受高校学生和教师的欢迎。2)体育舞蹈技术细腻,舞种较多,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开设的学时数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3)目前普通高校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绝大多数是非体育舞蹈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体操和艺术体操专业方向。4)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课程标准教材。5)师资、课时、场地等因素影响着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希望进一步发展特长的学生很难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频度和动机、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态度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具有较强的体育运动倾向,但男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明显好于女生;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度较低,体育参与意识比较淡薄,但男生参与体育活动频度明显高于女生.健身的需要仍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另外,随着学生的每周课外体育活动频度的增加,学生的愉悦心情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了在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的现状,并结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特点,对多方式信息传递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教学对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验证了多方式信息传递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综合性效果,为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完善,体育教学的改革,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运用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式理论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该模式不同阶段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上看,多数大学生以准备阶段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亟待加强。提出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行为改变跨理论模式的干预对策,旨在为学生个人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制定体育锻炼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