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以中国体育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体制改革、国内改革环境、国际体育态势、体育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 体育改革的核心使命是促进体育自身的发展,是通过体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中国体育改革的主导者需要在演化序列中把握中国体育改革的节奏,在国际国内背 景下明确中国体育改革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摘要: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三大战略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北京体育大学提出了“三个转型”综合改革,以推进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和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国家培养勇担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重任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在深刻认识“三个转型”改革提出的背景基础上,深入理解“三个转型”的内涵与目标,全面推进“三个转型”综合改革,为新时代体育、教育事业贡献北京体育大学的力量。研究背景包括:1)新时代是“三个转型”的历史坐标,2)强国战略是“三个转型”的现实依据,3)创新模式是“三个转型”的客观需要;“三个转型”分别是:1)全面推进从传统经验型体育大学向现代科技型体育大学转型,2)从以夏季项目为主的体育大学向夏季冬季项目全面发展的体育大学转型,3)从本土化体育大学向国际化体育大学转型,其目的是实现两大办学目标:1)把北京体育大学建成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2)把北京体育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体育大学;为了实现“三个转型”转型及其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办大学与建基地、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立足中国与放眼世界”三个维度及其核心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一项国策,研究如何提高和建设可持续发展性的体育产业经济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哲学辩证理论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对体育强国构建的重要性,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给出未来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寻求为构建体育强国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认为:体育经济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导向市场化、跨产业融合增加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度对构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体育院校在推动群众体育普及、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进科技科教兴体、加速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应该总结办学经验,把握历史机遇,明确导向、确定战略,进行科学定位,努力寻求发展对策;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南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按体育行业的特点确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共建院校的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践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围绕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战略,力促竞技体育院校化,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包括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乃至学校体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其中体育产业发展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进行深入探讨,主要从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发展是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以及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等3部分进行论述。提出了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路径如下:加强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理论研究;明确把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新目标,夯实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深化体育产业领域机制体制改革,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政府、社会、市场三者协调推进;完善体育产业政策,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和监管。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握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格局中去谋划。”这是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要实现中国体育事业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性转变,不仅需要国家经济、科技等强大的硬实力为依托,更需要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积淀。深入剖析和研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先决条件,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文化自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文化深层内核,体育强国是文化自信的体育展示。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初步回答了体育强国的概念、基本内涵、建设目标、任务和关键点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旨在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奠定理论基础和施策依据。研究认为: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必须基于国情和体情,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都是相对的概念,是中国体育全面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阶段;体育强国有体育自身发展和体育促进发展等两个相互联系的维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体育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为全面完成体育强国的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需相应地设立3个阶段的建设奋斗目标;围绕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体育必须努力完成创建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等6项建设任务和把握好牢牢锁定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等8个建设关键点。  相似文献   

8.
摘要: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是一种整合体育科研创新资源,提高体育科研创新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系统研究,对于推进体育科研协同创新实施,组建高水平体育科研创新团队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和价值、体系框架、运行机制和主要模式等问题。研究认为,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是一种以开放式创新为基础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它的体系框架包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协同创新主体以及政策、资源、文化和机制等协同创新环境要素。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实施机制两个方面,其研究领域应以重大性、前瞻性和急需性体育科研问题为主,解决体育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体育科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形成是体育科技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施体育科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搭建强有力、高水平的体育科研协同创新平台,对于实施体育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背景和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明晰了体育强国的内涵,指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在于:到2020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的工作体系和业务构架,初步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完成体育强国的建设任务,全面实现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为此,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全面完成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的创建工作,为世界体育发展提供中国经验;2)全面建成以人为本、融入国民、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群众体育工作体系;3)全面建设基础扎实、发展均衡、核心表现突出的竞技体育新格局;4)全面打造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5)全面建设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6)全面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发展战略必须把握好的关键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出现了"学生体质下降、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脆弱、高校与职业体育严重脱节、学生体育深度素养严重不足和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错位"等问题。通过论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内部诸要素关系,得出高校体育今后发展应加强"确立课程的教育属性和功能,明确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试验体育社团性质的准实体化与运作的准市场化,深度挖掘高校体育文化"等工作,这些正是体育强国前进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体育院校设立的初衷、转型发展、演进态势和职能转变;从现实的角度探索体育院校在竞技强国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体育院校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研究认为:新时代、新挑战、新形势下,体育院校要进一步在需求和职能上勇担使命,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攻关服务能力、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和对外交流层次,当好竞技强国建设的“人才库”、“智慧库”、“传播者”和“交流者”;要进一步在办学属性和理念上勇于担当,牢牢把握体育院校特色属性,坚持贯彻发展新理念,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的整体优势,为竞技强国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多智慧、贡献更强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大学体育科研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的体育科研和教学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以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找到一条新的思路,是摆在普通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分析了中国传媒大学积极开展体育传播研究的做法和思路,提出普通高校应该努力拓展体育科研的视野,面向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结合本校的独特资源,建立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科研和教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问题的研究越来越社会化,科学研究的集体性、开放性给体育科研管理带来了挑战,以往的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难于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而强调集体智慧的团队运作适应了体育科研的变化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健儿在世界各大体育竞技比赛中创造了大量辉煌的战绩,也赢得了相当多的荣誉,业余体校作为我国三级训练机制的中间力量,一直担负着选拔人才,基础培养,以及向上级输送的重要任务。我国业余体校教练员的科研水平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影响业余体校教练员科研水平的因素主要有:教练员自身的先天因素,业余体校科研发展水平的硬件条件以及软件条件。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我国业余体校教练员科研水平的一些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传统的轻视态度,其次要从制度上对教练员的科研的上进心加以鼓励和保护,同时要构建一个为教练员科研服务平台,最后通过强化教练员的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来最终提高教练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化城市时发展,体育行业消费形式也是在更新。以体育消费升级现状为基础,分析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产业转型的内容和路径,使之深度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理念和现状。从“十九大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角度对现代化城市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当代体育消费的结构特征,对体育产业转型必要性、体育转型的方向与具体内容进行论证。研究认为:体育产业转型是改善地区和国家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经济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推进我国体育行业消费升级,促进我国体育行业转型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摘要:文化是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发挥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的重要平台。针对我国体育物质文化的现实缺失和研究不足,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物化文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研究价值等基本理论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体育物化文化是指将体育精神层面的非实物或稀有物,转化为能够广泛传播的有形物,而形成的体育文化物品;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有力地印证了物化的理论基础;体育物化文化有利于体育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体育健身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体育历史研究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后概述了研究的实践取向,并就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中国体育外交是中国外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国外交贡献着卓越的理念与实践,也有力地推动着体育强国建设。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体育对外交往工作无论是在思想认识、战略谋划、体制机制准备、决策应对,还是在外交资源整合、国际话语权的把控以及体育文化传播方面,均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实现全面转型,从体育外事到体育外交,从部门战略到国家战略,从单一平面到立体格局,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塑造,从盲目输出到自信展示,全面融入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以更好应对日益复杂的体育全球化现象,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比较法,探讨体育强国的理论框架,从战略目标、战略途径与战略手段上,尝试进行体育强国的顶层设计。“十九大”报告描述了国家大战略,为中国体育未来发展明确了战略位置。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要求运用战略思维,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发展战略从重点发展到全面发展、从抓住机遇到创造机遇、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塑造环境的战略转型。本文从体育综合实力的5个实力要素出发,构建了体育强国的理论框架。“体育强国”战略是体育界最高层次的战略,是体育战略的总目标,它统筹着全民健身战略、“奥运争光”战略、体育产业战略、体育科教战略、体育文化战略这5个子战略。体育强国的整个战略设计,是一个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以确保动态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对"体育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与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从对公共利益的分析入手,指出体育公共利益是与公民个人体育利益相对的社会大部分公众主体体育欲求的转化形式,它主要表现为以"体育公共产品""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公共权利"为内容的公众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关系和客体对于公众主体的体育好处和意义。它具备"合法性""普遍性"及"合理性"特征。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期我国的体育公共利益不但包括普通公民的体育利益,还包括以夺取"金牌"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利益。因此,经济转型期必须对体育公共利益这两方面同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