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体育与非与专业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但是行为认知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男性较女性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但主观标准低于女性.研究提示要充分重视性别差异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体育专业学生应提高其锻炼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465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对调查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但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三者之间不平衡,体育认知水平得分较高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得分较低。大学生体育态度总评与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5,P0.01)。但体育认知与体质健康水平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之间呈中度到高度相关(0.40≤r0.80,P0.05或P0.01)。结论:培养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提高体育行为意向水平。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以及体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体育态度积极,且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体育锻炼现状不是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大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本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紧张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当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态度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4.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构架分析了体育学习倦怠与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和锻炼行为的关系.516名大学生完成了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行为意图、体育学习倦怠和锻炼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模式整体适配度良好.2)行为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然知觉行为控制无须透过行为意图,具有直接影响锻炼行为的效果;3)从各变量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总效应量来看,行为控制感最大,态度最小;4)体育学习倦怠对锻炼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但对行为意图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与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相关程度最大;男女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2006年9月开始,随机抽取2006级14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追踪法、问卷调查法等就研究对象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影响下,不同阶段所持的态度及参加体育锻炼行为的变化展开研究,经过4年追踪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影响时间的增加,大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理解不断完善,认知水平不断显著提高;大学生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情感喜爱程度的人数比例随着年级的提高不断显著性增加,介于中间情感水平的人数比例随着年级的提高不断显著性降低,不喜欢的情感水平大学期间保持在相对平稳的较低水平;大学生体育态度的意向水平随着年级的提高不断显著性增加;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相互之间比较的差异性,符合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在"知、情、意"方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体育行为是大学体育的一个研究重点。从体育传媒的定义以及与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关系入手,通过探寻体育传媒的信息报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尤其是一些负向影响,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南通市四所高等职业院校近两万五千名大学生为对象,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上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人数的29.8%,高于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18.3%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对河北省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研究了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指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与大众传播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态度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量统计等方法对长春市8所高校的800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大众传媒、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体对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通过分析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和体育行为需求,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体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以及形成大学生终生体育的思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态度处于良好水平;体育兴趣水平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体育态度没有关系,而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参与余暇体育的观念、意识、态度和动机以及余暇体育消费和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对余暇体育的锻炼意识有比较明确的认知;余暇体育需求表现多元化的特点;关注余暇体育的态度和参与余暇体育的积极性不高;余暇体育的场地以校内的运动场(馆)为主,体育消费偏低等。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体育负面报道进行了界定,探讨了对体育新闻负面报道进行法律规制(包括对"真实"体育负面报道的法律保障,亦包括对"过实"体育负面报道的法律约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社会学社会控制理论对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指出体育"过实"负面信息的危害性(法律约束的必要性):1)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和赛场水平的发挥;2)影响"体育明星"品牌价值;3)损害体育的形象;4)削弱了人们对体育本身的关注;5)影响体育产业的健康、顺利的发展;同时指出了,对合理负面信息法律保障的必要性——一些当事人阻碍媒体舆论监督等客观负面体育信息正面效果的实现:1)体育报道中负面体育信息的预警作用;2)体育报道中负面信息的告知作用;3)适当的体育负面信息报道可以促进运动员素质的提高;4)适当的体育负面信息报道可以促进体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行性包括:公众(包括体育系统人员)法制意识的增强孕育了法律规制的土壤;大量的新闻纠纷为法律规制提供了案例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采用ATPA体育活动态度量表.对江苏省南京市3所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的主导倾向为自我磨练和精神解脱。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体育活动态度上均不形成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价值观量表,考察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价值观的关系。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3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行为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2)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总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对健康的担心"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3)相关分析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主观幸福感的大多数维度都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对群众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以及大学生对竞技体育法规的认知状况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法规的认知程度最高,竞技体育法规居次,群众体育法规最差.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法规认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20.
休闲体育教育:现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体育教育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是培养人对休闲体育行为的选择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教育过程,亦是“成为人”的重要手段。针对在有闲社会背景下日益凸显的大学生休闲体育认知、行为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分析“休闲体育呼唤教育、休闲体育需要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休闲体育教育社会价值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休闲体育教育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