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体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有必要认真审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分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审视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该特殊时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社会学特点作深入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目前存在以下特点:社区指向性与社会性并存;组织形式基层化;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结合;福利性与有偿性共存;老年人参与主体,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晚;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活动内容体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文章联系成都体育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认为,专门(专业)体育院校必须协调好“体育特色鲜明”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这一“根本”专业特色;进一步强化术科(含艺术类)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水平的提升,推进体育术科人才培育质量的再提升,解决行业话语权问题;进一步主动对接社会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并紧紧依托具体竞技运动项目平台,解决“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办学特色的落地问题;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特色,形成优势,实现学科、术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职能部门在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协调中权责不清;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运营重利益轻服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完善;不同区域社区体育发展不均衡;人口结构变迁对城市社区体育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提出了完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将社区体育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构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多主体的供给机制;合理配置体育公共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均衡化等策略。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城市社区体协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社区体协是北京乃至全国城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在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原动力,以体育社会化改革为外部动力的作用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城市社区体协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社区单位为团体会员,是一种区域性的单位横向体育联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大众体育的发展,是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特点的一种新型的社区体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小康社会城市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小康社会城市体育的社会学因素作深入分析。研究认为,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振兴中,社会转型带来是主要社会因素,完备的街道社区组织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组织保障,人口老龄化及老龄化社会的体育需求增长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动力所在,传统社会体育模式改变和社区体育社会化是其发展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理念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社区发展理念,并结合国外社区体育实践经验和我国国情,从体育项目设置、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9年起,成都体育学院中医专业进行了“医体结合,体医渗透”的医学教育改革,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 成了“以医为本,面向体育”的办学宗旨,将医学为体育运动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专业特色教育。在以医为本,确保合格学生的培养基础 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出医体结合,面向体育,服务体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是成都体育学院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的办学特色。“以体为主”,突出了体育院校的办学特性,是必须永远保持的本色;“体医渗透”,体现了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趋势,是必须永远追求的方向;“体文结合”,反映了体育回归人文的时代潮流,是必须永远贯穿的精神。“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相辅相存、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一专多能”由一般的泛指转化为特指,使成都体育学院具有了区别于其他体育院校的“大同小异”,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健身服务体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附近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不够;城市社区主要组织管理机构中文体管理机构设置“缺位”。在社区体育功能定位上,坚持社区体育建设以“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助的原则;以政府“干预”“介入”城市社区体育,实现社区管理与社区居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在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衍生出的“运动化群落”概念出发,以“运动之乡”为典型代表群落,揭示出“运动化群落”存在的深层意义与价值。在运动化发展的多元化、民族化和市场化需要的特殊时期,探索“运动化群落”概念衍生的意义及期发展变化的规律,分析“运动化群落”有序发展的影响因素,对我国运动化的民族性与可持续性发展都起着方向上的引导与理论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体育营销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活动必然打上商品的烙印,也为体育营销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国企业应该抓住当前有利的体育商机,选取适当的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的营销活动。同时,体育营销要着眼于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注重品牌形象的长期塑造。  相似文献   

13.
从树立终身体育观审视高校体育欣赏教学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欣赏教学注重感官方面的刺激与享受,使大学生能读懂体育、欣赏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积极树立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4.
浅析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关系与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大众体育三者之间概念、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等情况,从“群众”、“社会”、“大众”的含义出发,通过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的概念、词源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历史背号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大众体育和谐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大众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向进行分析,指出大众体育事业的性质,揭示了大众体育社会化的内涵,运用公共经济学知识说明了政府应在大众体育供给上起主导作用,并对大众体育社会化、法制化及科学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刍议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必须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运动直觉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建构了运动直觉的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与认识,如:1)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的信息,对问题进行直接地和迅速地解决的思维.2)运动直觉具有直接性、快速性、或然性、情境性、运动水平差异性、信息受限性和直觉过程伴随着对结果正确性的自信心等特点.3)运动直觉是独立的直觉的下位概念,是认知技能的较高水平,在运动思维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4)运动直觉存在着运动水平差异、个体差异和项群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体育院校在推动群众体育普及、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推进科技科教兴体、加速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应该总结办学经验,把握历史机遇,明确导向、确定战略,进行科学定位,努力寻求发展对策;以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南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按体育行业的特点确立高水平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共建院校的优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践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围绕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战略,力促竞技体育院校化,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全球化的西方化倾向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全球化是化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化成为当今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西方化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西方体育在国际体育中的霸权地位,其霸权地位的确立阻滞了其他国家民族体育化的发展。为此,其他国家既要主动地反对西方体育霸权。更要在保持本民族体育自主独立性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到体育全球化潮流中。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体育是在人民军队体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军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鲜明的特点,包括领导重视,身体力行;为战争服务,体育也出战斗力;艰苦奋斗,因陋就简;重视宣传,健全组织;坚持广泛的人民性,坚持体育大众化、生活化与经常化的发展方向等等。这些特点,对于当前军队体育乃至国家体育的规划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全面总结了我军早期体育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