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党中央要求在本世纪末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作为体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在主要项目的竞赛中名列前茅。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人才。高等院校应培养各种人才,其中也包括体育人才。就组织领导、人才资源、教学力量、场地设备等发面看,高校可以而且应该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宏观工程中,后备人才资源则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后备人才发展中存在多种非持续性因素的制约,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行为的影响、教练员的“近亲繁殖”、后备人才资源的储备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独生子女人口的研究为切人点,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现状,指出了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影响的主客观因素,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储备减少及培养体制存在的弊端等问题,提出了扩大我国体育后备人才项目人口和训练人口的对策与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实施人才战略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事关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大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积极实施包括开发人力资本、实现人才价值、调整人才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彰显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人才、凸显人才实力、做大人才存量、增强配置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等十项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统文化、社会历史变迁、应试教育、现代科技、家庭择业和大众传媒等方面入手,对影响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社会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到推动中小学竞技潜人才资源开发的方法,从而促进中小学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减少人才埋没,以充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的世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党又作出实施人才强国重大战略决策。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人才理论,对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规律,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节约型社会与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效率低下,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运用节约型社会理念,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对策,即通过深化"体教结合";提高教练人才素质;调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使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体育管理人才是社会体育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将直接影响社会体育的顺利开发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和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因此,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遵循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围绕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一中心问题,正确地阐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地分析了当今国际竞争的新特点,科学地构建了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开发建设的新思路,制定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深刻地论述了党和国家应对国际国內形势的人才强国新战略,同时还系统地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调查,认为存在体育技能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和就业困难等不足。基于“体育强国”战略环境背景,指出应准确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科学构建‘‘专业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科学设置招生办法的“进口”关,科学推进“体教结合’’内涵建设。旨在为应用型体育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已发表60周年,伴随这一历程,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长足的进步。值此之际,为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全面系统理解和阐述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及观念,将竞技水平和全民体质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残疾人体育组织系统的发展经验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依靠社会有利资源,实现残疾人体育组织的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合作.研究表明:残疾人体育组织在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残疾人体育事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动力.随着国际体育对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普及化以及重视度的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思考如何以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为基础,构建由大量民间组织发起的特殊群体体育组织,使这些身体残缺人士的爱好、兴趣与需求能最大程度地得到释放.从长远来看还能为国家残疾人体育运动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促进国家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山西省5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这3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几乎相同。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则是将体育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相结合。山西师范大学则注重培养综合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2、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各具特色。3、各高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实践基地建设薄弱。4、已经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2+2型"、"倒T型"、"综合型"三种。建议是:1、应不断探索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未来工作紧密联系的课程。2、各校面临的实践基地缺乏问题,可以通过互相合作以及与社会合作,充分利用资源。3、各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木桶理论分析我国体育发展现状,找出在建设体育强国道路上的缺点与不足,探讨木桶理论对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启示,在实践中解决“短板”问题,完善我国体育体制,为其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文化层次及文化功能主义的视野下审视体育强国,可认为"体育强国"是一项清晰明了的动态"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外延极大却内涵丰富。从文化分层的四层次对体育强国进行诠释,认为我国体育强国"器物层面"已具雏形,"文化符号标识"明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制度层面"脉络清晰,构建出了现代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中国体育强国的"行为层面"四大形态特征突出,折射出独具特色价值取向;中国体育强国的"观念层面"逐步深入人心,追求健康本我意识是终极理念。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及标识"文化符号化",梳理出体育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动态终极取向仍需要哲学、社会学者投入更多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个案分析、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金坛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为个案,从运动项目设置、读训模式、管理体制、教练员队伍建设、运动员素质培养等方面阐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的途径,探讨基层体校"体教结合"的特点,发现"体教结合"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其本身,还与学校体育改革、课程建设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整体完善与优势凸显:中国的体育强国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体育发展的时代趋势,在认识体育强国的判断标准基础上,探讨体育强国的建设道路。研究认为:1.体育强国符合中国社会和中国体育的发展;2.体育强国是有着多元判断标准的不断发展的概念;3.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要把握"质"的整体性和完善性,应该建设整体意义上的体育强国,科学客观把握中国体育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优化结构,相互促进,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中国建设体育强国要体现"质"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应该顺应中国国情,走体现中国特色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问、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下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人才类型、培养策略等发展问题展开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传承的人才诉求主要为龙舟竞技运动人才、龙舟礼仪服务人才、龙舟文化管理人才、龙舟商贸旅游人才、龙舟专业教育人才、龙舟制作工程人才与龙舟项目科研人才等七种人才类型;其主要培养策略可概括为"更新观念,提高人才培养地位"、"适应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类型"、"强化领导,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提振教育,开拓人才培养渠道"、"明确目标,廓清人才培养规格"、"文化修为,开展人才培养研究"、"优化队伍,加强师资培养力度"、"制定法规,加大培养经费投入"与"加强协同,促进人才培养合作"等九大策略.上述龙舟体育文化人才类型的明确及其培养策略的制定,对于我国龙舟体育文化人才培养摆脱困境、实现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内外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体育产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进而指出高校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方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并从课程、教材以及学校与企业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因”和“制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分析认为:个人的内在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政策的有力支持及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等主客观原因成为支撑国内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内敛”的民族性格和“主静”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不成熟”因素的合力成为阻碍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因”。根据分析结果,从体育旅游人口、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体育旅游中介服务三个层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