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大学生的各种锻炼动机的性别差异以及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健康动机最强.其次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最弱;2)男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显著强于女大学生的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其他动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大学生的健康动机、乐趣动机和能力动机与他们的锻炼持续性显著相关,而社交动机和外貌动机与锻炼持续性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简便地测量锻炼动机,把MPAM-R中文版精简为15个题项的简化量表。采用2 072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锻炼动机简化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动机量表中文简化版的信效度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简化量表保持了原锻炼动机量表的理论结构,包含了对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5类锻炼动机的测量;简化量表能够用更少的题目全面测量锻炼动机全量表反映的测试内容和理论结构,是一个效率更高的测量工具。2)除外貌动机与锻炼频率的相关不具有显著性外,锻炼动机总分、其余4种锻炼动机与锻炼频率、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承诺、锻炼坚持显著性正相关。3)内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激发和维持作用大于外部动机;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持续性的影响作用比对锻炼行为即时性特征的影响更明显。4)大学生锻炼动机由强到弱排序是:健康、乐趣、社交、外貌和能力。其中能力动机最弱,说明大学生内部锻炼动机不足,不利于锻炼行为的激发和坚持。5)男大学生的健康动机、社交动机、能力动机比女生强,外貌动机比女大学生弱。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锻炼动机如何通过锻炼坚持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同时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的关系又是否会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方法:使用锻炼动机量表、锻炼坚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社会性发展量表,随机抽样调查582名大学生。使用AMOS20.0和SPSS20.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1) 锻炼动机能够正向预测锻炼坚持和自信、意志与合作,锻炼坚持能够正向预测自信和意志;2) 在社会性发展模型、自信模型和意志模型中,锻炼坚持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依次为30.07%、36.18%和34.88%;3) 锻炼动机同父母支持、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交互项的R2变化量均达显著水平。结论:锻炼坚持只在锻炼动机与自信和意志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在锻炼动机与锻炼坚持之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其中父母支持的调节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以双性化、未分化性别角色大学生为个案,考察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利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 CSRI-50),在954名有效被试中甄别出346名双性化、358名未分化被试,采用修订版主观锻炼体验量表、锻炼承诺分量表、锻炼坚持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大学生虽具中高程度的积极幸福感和锻炼承诺、低度的心理困扰和疲劳感,但其锻炼坚持性却不甚理想;主观锻炼体验、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在性别角色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双性化者的积极幸福感、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显著高于未分化者,并且,疲劳感在观察上低于未分化者;而未分化者的心理困扰显著高于双性化者。②除疲劳感外,积极幸福感对锻炼坚持性正向影响、心理困扰对锻炼坚持性负向影响皆显著;锻炼承诺对锻炼坚持性的正向影响显著;在积极幸福感或心理困扰影响锻炼坚持性时,锻炼承诺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在积极幸福感或锻炼承诺影响锻炼坚持性时,以双性化、未分化为个案的性别角色类型具备调节效应。结论:转变传统性别角色观念,丰富正性的锻炼体验,激发认知决策能力,可能是促进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一个有效策略。研究为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健康理念提供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短期情绪效益的影响。方法:招募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跑台上完成1次30 min变化负荷的走跑运动锻炼,锻炼前采集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数据,并将日常锻炼行为划分为高、低两个水平,锻炼前、期间和锻炼后监测情绪状态并对组均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同时兼顾实验末访谈核实。结果:锻炼承诺水平高,锻炼期间、之后的愉悦、活力、流畅体验更佳,前、后、期间焦虑感受更强;锻炼承诺水平低,锻炼之前活力体验更佳,期间疲劳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高,锻炼之前愉悦体验更佳,期间抑郁感受更为频繁、之后焦虑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低,锻炼期间活力、流畅体验更佳,之后愉悦、流畅体验更佳,之前焦虑、抑郁感受以及期间、之后疲劳感受更强。结论:不同锻炼承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前后、期间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感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对各种情绪状态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北京地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的可测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性别的青少年学生在锻炼态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及体验逐渐加深;文化程度高的学生比文化程度低的学生更具有锻炼行为习惯、强烈的行为意向和丰富的锻炼情感体验;高中生比大学生更具有行为控制能力,在主观标准上大学生比高中生受到更多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形成良好的课外锻炼习惯是缓解大学生心肺功能下降趋势的关键。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1-2年级4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课外心肺功能锻炼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锻炼频率与心肺功能强度要求相差甚远;学生锻炼项目主要集中于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而对心肺功能最有效的锻炼项目长跑选择率不高;学生的心肺功能评价体系还处在初级阶段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学生锻炼KAP模型的基本描述以及大学生锻炼认知-行为系统模型的内部影响机制诸多变量的分析验证,推测锻炼KAP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指出:大学生锻炼KAP综合模式的各个变量中锻炼阶段对锻炼量影响程度最大,行为态度因子对大学生锻炼量亦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纵向研究对广东省457位高职生进行考察,探讨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行为(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及其途径,即锻炼自我决定动机和锻炼基本心理需求的中介作用,以及这些作用途径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其作用的序列顺序为:锻炼目标内化→锻炼自我决定动机→锻炼基本心理需求→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2)在这一作用途径中,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锻炼坚持的解释优于对近期锻炼的解释;3)锻炼目标内化对高职生近期锻炼和锻炼坚持的作用路径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锻炼目标内化对女生锻炼自我决定动机的影响比男生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状况及其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黑龙江省7所大学的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891人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总体得分较高,除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以外的其余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量表平均分;在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情感体验以及主观标准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行为认知维度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行为习惯、情感体验和行为控制感3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锻炼行为方面,男生较女生有更大的运动强度,更长的运动时间,锻炼次数更多;大三学生在锻炼时间上最长,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大二和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锻炼强度上,大二学生显著高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可以有效预测其锻炼行为,包括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锻炼效果认知与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锻炼行为阶段量表和锻炼效果自评量表等工具对587名知识分子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处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人群之间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认知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锻炼者健康状况自评得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的锻炼者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获得的效果自评总分上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1)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前意向→意向→行动→坚持),健康状况呈现持续变好的趋势。2)随着锻炼行为阶段向前发展,个体在乐趣、健康、能力、外貌和社交5个方面的体育锻炼效果认知评价越来越好;提高个体对体育锻炼效果的认知有利于个体坚持锻炼。3)个体刚开始参加体育锻炼时最容易认知到的是锻炼的健康效果;娱乐效果在长期的体育锻炼参与后才能有更深刻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法,探索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差异,以便采用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方法来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便更好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2)篮球和长跑对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3)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运用Prentice,W.E.于1990建立的健康生活方式自评量表(来自Fitness and Wellnessfor Life),对江苏省10所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选取该量表中的“运动锻炼”指标对大学生进行分类,比较“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其他生活方式要素的异同。结果表明:“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大学生在“吸烟”、“遵医嘱服药”、“每日食物多样性”、“学习的积极性”、“寻求感情释放和帮助”、“参加集体活动”等生活方式要素方面均存在差异,说明锻炼与否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小学落实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每天锻炼一小时"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落实对策。为激发学生坚持每天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史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锻炼心理学是一门将锻炼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历经50多年的发展历程,锻炼心理学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论文分别从三个发展阶段对国内外锻炼心理学的发展轨迹作了回顾,从中可以窥见我国锻炼心理学从无到有直至与国际接轨的历程,以便学界及时掌握国内外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与发展动向。通过追寻发展轨迹,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锻炼心理学的科学发展,以期推动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开拓。  相似文献   

16.
锻炼依恋是锻炼者与锻炼之间形成的稳定持久的心理联结强度。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探讨了锻炼依恋与锻炼坚持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锻炼依恋存在性别差异;锻炼信任度、自我关联、亲近感、中断不适和行为投入和锻炼依恋有显著正相关;锻炼依恋可以显著预测未来锻炼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锻炼行为习惯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市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测试。结果显示:良好锻炼行为习惯与男生的下肢爆发力、上肢力量、肌耐力、下肢柔韧性,女生的速度、下肢爆发力和肌耐力呈显著正向关系;而男生的前臂力量、速度,女生的前臂力量、腰腹力量、下肢柔韧性受个体生长差异、性别特征及运动选项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差异不明显。可见,良好的锻炼行为习惯有益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州市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因素与其锻炼、饮食、烟酒和阅读等生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好的锻炼习惯.年龄较大者呈现更好的早餐和阅读习惯,但烟酒这一不良习惯也更突出.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呈现更好的锻炼习惯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0.
休闲限制理论对大学生锻炼行为阻碍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休闲行为限制相关理论,对不同锻炼阶段大学生锻炼阻碍因素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反映出这种锻炼阻碍因素的综合制约针对每个锻炼阶段不同锻炼层次的大学生亦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就三类不同的阻碍因素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程度比较而言,锻炼的社会支持不足以及结构性制约为大学生锻炼最大阻碍因素,而个人内在心理因素并非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最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