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游戏是人类文化的本质,一切文化包括体育文化都因游戏而生。立足于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论指导,以“回到历史事实”的文本意义阐释为主,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以来我国体育运动的价值变迁进行历史回溯和分析,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阶段、时间节点与个案呈现中,阐释体育运动在我国被赋予的国族观念和民族身份。论文从文化历史学的角度对赫伊津哈《游戏的人》中的游戏形式和功能特征进行阐释,文化滥觞期的仪式化行为具有游戏的一切基本特征,体育从其起源及其发展进程中的仪式化是其重要的宗教性隐喻表征和再现;自由、娱乐和人性是体育的本体属性表征;从赫伊津哈游戏的理论、特征、体育的文化表征即为游戏的境界出发审视近代以来我国体育价值观念嬗变的过程,立足于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哲学视野认为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本体价值回归、体育本源中游戏、娱乐精神的强调以及规范、长效的竞赛制度的建立和维护的学理认知。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实施后我省初中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以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从初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以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从初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摘要:体育教育肩负着传授体育知识、传承体育文化、培育体育精神的重任。目前体育价值导向迷失,导致了体育教育工具性倾向、功利性膨胀与人文价值缺失等异化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体育教育应尽快回归到体育价值本位。通过文献研究法提炼了席勒、康德等人美学和哲学思想中的游戏思想,归纳出游戏的4种内在精神:自由精神、秩序精神、体验精神和无功利精神,并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论证了游戏与体育之间存在着的内在相通的精神气质。提出“游戏精神”应是体育教育追求的本意,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学生逐渐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这是体育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更是破解目前体育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体育形式的发展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变迁也是中国社会价值的体现,而这种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迁,在汉字的词源中可以寻求线索:"赛"字,揭示了我国古代体育与祭祀的渊源,并引发我们对于其从娱神走到娱人的思考;"戏"字,体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源于军事却繁于娱乐的变迁;而对于"术"字的释义,折射出我国古代体育对于道德的尊重、礼仪的遵守、智慧的追求、境界的营造,使古代体育重修身,更重修心的特点得以展现。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体育进行解构,对赛—戏—术释义的解读,不仅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探究提供思路,也引发出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同源不同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体育文化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背景下,高校体育文化与主流文化存在着价值取向的向差。因其自身的文化特质,高校体育文化在必然的动态性发展进程中面临价值取向的选择。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文化的能动性特质及其内容、形式多样性特点,决定了人本精神成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必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以乌鲁木齐市男女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从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休闲、健身健美、社会交往、教育、心理健康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男女中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摘要:“村落体育”作为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有良好的体育健身效果,而且有较高的体育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游戏精神。在赫伊津哈游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对村落体育活动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表明,村落体育活动不仅具有“游戏的主题、规则、角色和情节”等游戏的基本结构,还具备“感官之乐、自我发展之乐、人文之乐”等游戏的娱乐精神,而且具有丰富的游戏意义。村落体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享受的是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这种体验主要包括参与、观赏和裁判三种模式内容。这些模式中又彰显了它极其深厚的游戏精神,游戏成为了村落体育活动的精神“中心”。为村落体育活动的挖掘以及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休闲价值理念、"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引导下,采用因子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及毕业后群体,从体育休闲价值取向对遴选的22个体育项目进行休闲贡献度评价,同时,提取并分析情感体验因子、自我个性发展因子、生活方式因子、自由选择和抗压因子等4大体育休闲价值因子,进一步分析其对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价值,阐明体育休闲价值是以健康为出发点,和谐为其文化的核心,娱乐武装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前进方向,并从4大因子之间的螺旋上升关系探讨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操作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内三地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层面呈现以下分布:1)从其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2)从初中学生的行为取向层面看,内容方面初中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初中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以苏、锡、常三地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响并制约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定势的主导因素,按其贡献率高低分别为体育环境、运动习惯、个人成功运动经历和化传媒。其交叉作用,从不同维度显示高校扩大招生后苏、锡、常三地大学生体育取向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形成机制与成因。  相似文献   

12.
体育价值体系是由各种体育价值及其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当代中国体育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价值主体的取向由单一性向双重性嬗变,二是价值追求的取向由片面性向多元性嬗变。体育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健身价值、休闲价值、教化价值、精神价值、城乡发展价值、经济价值等六大要素。在新的体育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当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并厘定各种价值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篮球运动形式演进过程,从社会学角度对娱乐篮球进行了界定,认为娱乐篮球是篮球运动社会性的体现,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背景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街头篮球和花式篮球的传承和发展;对娱乐篮球形式、特征及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其具有娱乐价值、创新价值和美育价值,在构建和谐高校校园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我国体育文化特征和奥林匹克精神要旨的基础上认为: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运动形式方面存在冲突;我国体育文化中的“至善”、“修身正心”、“大同”、“自强不息”等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倡导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和“更高、更快、更强”具有一致性,提出:我国体育文化应与奥林匹克精神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从娱乐体育、民俗体育、养生体育、练武体育、"百戏"五方面对东汉民间体育的功能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娱乐体育的娱乐功能及人文精神特征,民俗体育的文化聚合功能和民族性特征,养生体育的保健养生理论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练武体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套路和流派逐渐形成,武术成为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全息影像,很多体育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存在于"百戏"中,体现了体育文化的融合性和继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第二小学在学校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以"唱童谣,做游戏,快快乐乐是童年"为主题,在校园中积极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果.文章通过对北新泾第二小学的个案研究认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走进学校是可行的、必要的;学校环境中,民间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是明显的;民间体育游戏进学校,是保护、传承、发展和弘扬我国民间体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从文化符号学视角审视城市体育元素设计的 “蓝图”,运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城市体育元素的样态与结构。依据文化符号圈理论,城市体育元素就是城市体育的符号系统、文化文本与文化空间,它由设计载体、产生功用、存在形态这3个层面的元素予以呈现。从符号的角度,城市体育元素给予了人们对城市体育发展之文化魅力、功能价值、整体形象的感知;从文本的角度,它呈现了城市体育发展的历史演变与人文精神、空间布局及系统功能、现状特征与文明程度;从文化空间的角度, 它形成了城市体育文化表达、记忆与传承的场域,建构城市体育发展与服务价值取向的场域,建构城市体育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的场域。  相似文献   

18.
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科学性质等角度探讨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认为东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是武术入奥失利的根本原因。指出中华武术要在保持自己文化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走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观的价值取向出发,在深刻理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涵义的基础上,从二者融合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提出见解,并着重从体育教学理念、体育课程体系、校园体育文化和师资等角度,提出重新建构人文与科学融合的高校体育。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性文化交织地区的广东开放城市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广度与深度,试图从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去探明现阶段该地区体育价值的特征、趋势、影响及其形成的主因。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该地区体育价值观以精神生活调节、健身储能为综合主因,从明显地具有多维取向层的趋势看来,未来的中国居民将有类似的演变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