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简<引书>和帛画<导引图>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吐纳行气术与保健治疗功法.文中阐述了吐纳行气的基本理论及其特点;介绍了吐纳行气术的医疗保健作用、导引功法与行气的配合及吐纳行气的实用功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养生谈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自原始社会后期产生 ,历经春秋秦汉的奠基性发展 ,至两晋隋唐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术均有质的飞跃 ,但服丹术的流行几乎使古代养生走入死路。宋元明清时期 ,对前人养生理论的归纳整理和对养生术的批判性继承 ,终使古代养生日趋完善 ,独成体系 ,造就了中国古代养生术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3.
"导引养生功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及和谐人生"的"大和谐"具有补充与完善作用。因此,谐社会背景下的"导引养生功法"的文化传承与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1)导引养生优秀文化的种属、承载价值弱化、对构建和谐文化的支持及促进决定了导引养生文化传承和价值放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坐镇总局、立足社区、走入学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传播方式是导引养生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之路径选择;3)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是导引养生功法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法考探了《陈希夷导引坐功图势》的由来;提出它是对前人导引术势的精选、提炼、增删和重构,是医疗导引的一个新分支,既不同于散式导引,又不同于套路式导引;它的形成,标志着医疗导引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由经验领域进入理论领域;它在医疗导引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养牛和健身都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动物行为仿生学的角度,对导引养生形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传统导引养生模仿动物行为的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人类模仿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长生"。传统文化为导引养生的动物行为仿生提供思想源泉。导引养生中的动物行为仿生行为包含有动物觅食行为、动物运动行为等仿生行为。导引养生的动物行为仿生的现代价值表现为:促进健康长寿的时代价值、拓展仿生学研究领域的科学价值和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论语》,以孔子及弟子们的言论及实践为依据,通过关注人的生命、注重道德修养、重视心理调节、讲究饮食起居、注意运动锻炼、崇尚音乐陶冶等六个方面的阐述,全面解读《论语》中所蕴含的养生思想,以期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王堆"导引术"源自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的图式,是迄今为止我国流传最广的一套用来保健与治疗疾病的养生功法;舞蹈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远古时代已被运用为导引养生手段.从梳理马王堆"导引术"与舞蹈养生同源、同功的渊源关系出发,运用中医哲学思想的"整体观念"理论,通过研究其形与神俱、精气神、经络说的养生观点,揭示了基于两者保健预防、祛病治疗、心理调剂的中医养生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导引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两汉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汉代导引丰富的内涵是汉代化融合的折射,同时又给予相应的化以影响。因此从化的视角探析汉代导引的发展,对完整地理悟中国古代体育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养生之道,建立在学术的基础之上,有科学理论——生理学的根据。《养生主》的立论,不是妄想长寿,而是“受命于天”,顺从自然。养生的最高的希望,不过是“全性”、“尽年”而已。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12.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3.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春秋三传等上古文献材料中,"以"作为动词具有"带领"这一义项,是"帅"(或"率")的同义词."以"和"帅"在"带领"意义上的区别有四1."以"可以涉及个体的人或动物,"帅"则不能;2."以"的带领意义有时是强制性的,或特指"押着","帅"没有这种用法;3."以"涉及的对象可以是物品(置于运载工具之上),"帅"一般不涉及物品;4."以"、"帅"用于军队时,"以"可以涉及本国军队、外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帅"则只涉及本国军队和包括本国军队在内的盟军而不涉及纯粹的外国军队.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为我们塑造出了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论语》中的君子形象被赋予了诸多"仁"的品质。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先修己再治人;成为君子则要先内修自己的品德,然后才可以治国安民,可见二者都经历由己及人的相似过程。然而,"仁"的广博高深未必是君子能够完全达到的。因此,"仁"包含了君子所具备的美好品德,但君子却未必拥有所有"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从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解读"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催生各种"拜物教",导致道德滑坡;官商勾结;"以物为本"的"拜物教唯物主义"的经济增长战略,是我国生态破坏的哲学思想根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践行这一发展观就是把人当作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人的"精神力量"视为人的"内在本质",并把人的"实践力量"视为人的"外在本质".  相似文献   

18.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同时期出现的"冷热"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指出:体操要走出低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竞技体操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施健身体操的教学新模式,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是体操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有人去做,去实践,其本质很难用文字表达。这种体育的实践性与文字性表达的高度矛盾,正是体育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的特殊之处。“体育的本体就是身体运动,即体育以身体运动本身为目的。”这样表达体育的本质既可以在操作性上排除被动运动、生活自理和工作等非体育,又可以在价值层上净化体育思想、保持体育的纯粹性。在哲学上,我们应处理好体育的两对矛盾:一、人的身体或意志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人”与“物”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才能从当今的体育现实中汲取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20.
以“自由个性”为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观,反对“唯物唯心”二元对立,反对将“物质”视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是把“人”和“人的本质力量”视为哲学的出发点,把“人的意识”和“人的精神”及“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视为哲学的基础。主张“以人为本”,“精神文明第一,精神文明决定并创造物质文明”,使人类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充分显扬、无限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