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学习后进生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中都必然面临的问题。聋生由于听力存在障碍,再加上自身心理原因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原因,学习后进生相对较多。本文对聋校学习后进生类型、成因作简要分析,从聋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聋人家庭教育和聋校教育教学实际对聋学习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聋校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聋生课堂参与的程度密切相关。本文以南通市聋哑学校聋部一至九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及访谈的方法,对聋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时间、参与态度、参与度不够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聋生课堂参与度低的调查结果,探讨提高聋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方式与策略,以切实提高聋校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聋生作为教育的"弱势群体",由于受听力言语障碍及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失去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厌学。高年级聋生作为聋校教育的"特殊群体",厌学现象凸显,现已成为聋校教育的"老大难"。本文认真分析导致厌学现象的诸多因素,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手工活动作为创造活动之一,能充分培养和发展聋生的创造潜力。在聋校手工活动中教师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开放性的活动设计,开放性的指导策略是培养聋生创造力的关键,同时还应培养聋生创造性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题班会是聋校各种德育教育方式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班会作用不容小觑。它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又是聋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提高聋校班会课的功效性要以系统性和针对性并举为指导,精心选题;班会内容和形式贴近聋生生活,关注聋生需求;组织过程中充分发挥聋生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在进行集体教育的同时,以个别教育为补充,使聋校主题班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聋校学词识字教学的效率较低,一直在少、慢、差的沼泽中徘徊,严重影响了聋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其影响因素有聋校教材的编排、汉字识别中的笔画数和熟悉度、聋生对字形结构的理解能力。笔者主张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字理识字、随文识字、游戏识字相结合的形式,努力提高聋校识字教学的效果,为聋生以后的学习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词义的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词义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聋校语文教学效率,发展聋生语言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对于词义教学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聋校体育各种专题教学模式中,似乎特别注重聋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的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对运动技能技术缺乏体验过程,忽视运动技能技术的练习。如何借助专题教学来促进运动技能教学,提高聋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质量,值得聋校体育教师探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集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辅助教师顺利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帮助聋生更好地学习,优化聋校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补偿聋生生理缺陷,增强聋生学习主动性,减少教师繁琐演示,培养聋生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安徽省5城市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其与普通健康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聋哑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其焦虑总分高于普通健康学生,焦虑倾向主要集中于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聋哑女生的焦虑程度比聋哑男生更为广泛和强烈,尤其是恐怖倾向方面;不同年龄之间的聋哑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聋哑学生心理也有强于普通健康学生的项目,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方面。为此针对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伴随聋哑儿童最先发展起来。聋哑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的调查研究可为其整体自尊、社会生活的改善提供相应知识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聋哑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PSDQ问卷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聋哑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同性别、年级的聋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分纬度上存在差异;其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大于身体自尊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各维度与身体自尊的联系强于与整体自尊的联系;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其身体自尊分纬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根据聋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为聋哑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健身运动处方,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提高聋哑学生身心健康和自主锻炼能力的锻炼效果,为其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依据.结果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有效地改善聋哑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下肢爆发力和增进心理健康.说明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聋哑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科学地、行之有效地锻炼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迄今为止,书法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普及,加之近20多年来应试教育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巨大压力,传统的书法课几乎被废弃,广大中小学生对练习书法的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成年人的字体已经成形,在练习书法过程中较中小学生困难多一些,本文就成年人如何练习书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河北省保定市3所小学342名小学生进行了父母养育方武的测查,并统计他们的学习成绩,考察父母养育方式与小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父母以及小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生学习成绩在人口学变量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父母养育方式因其文化程度和小学生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而不同;(3)父母双方在对待子女的养育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更多地采取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父亲则更多采取惩罚严厉的养育方式;(4)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偏爱被试与小学生学习成绩呈负相关,且母亲养育方式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要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6.
对山东省中小学生武术课兴趣与动机的抽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调查和数量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中小学对武术课的兴趣与动机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多数中小学生还是喜欢上武术课,对武术课不感兴趣的为数极少。但间接兴趣已经占了主导地位。部分学生不喜欢武术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教学场地和器材太差,学生意志薄弱,教师素质存在问题等。大多数学生对武术有着多种选择的需要,更趋向于技击性较强,活跃性、趣味性较高的课堂学习。忽视了他们的选择需要,就可能影响他们兴趣爱好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发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5年和1995年河南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资料为样本,对7~22岁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发展及健康变化进行动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中小学生形态发育迅速,大学生形态发育趋于稳定,身体发育匀称度,充实度有所改善,速度、力量、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有所提高,龋齿等常见病有所下降,学生口腔保健水平有所提高;而耐力、柔韧素质、肺活量仍有下降趋势,肥胖及超体重学生比例增加,近视率居高不下,乡村学生口腔卫生保健水平仍较低;城乡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仍有一定的差距等。  相似文献   

18.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发生了一些特大重大恶性案件,使大学生犯罪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大学生犯罪原因的分析,应涵盖大学生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各个方面,由此便形成了社会原因、个体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等四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汉大学157名(其中男生89人,女生68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试,并对其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从定量的角度了解中学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并与其它正常学生进行比较,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在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7项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指标数明显少于同类小学生,而相关系数又明显高于正常大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