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鼓励支持青少年更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将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抽取19所中小学中小学生共13884人。结果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小学生。此外,在性别、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长短、校内外体育课、体育活动等方面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均有关系,为此提出家庭、学校、社区体育锻炼模式,对未来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滑,体育参与不足是重要原因。运用问卷调查、参与式观察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以期找出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有10个因素集,即体育功能观、自身运动基础、家庭体育观、家长体育习惯、体育教师、体育课内外融合、体育设施及时间保障、体育的社会地位、同伴影响、大众传媒等因子。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功能观教育;培养兴趣;家长支持;提高体育教师的亲和力、认同感和组织能力;丰富体育课内外内容,使青少年有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升学考试体育;媒体转向大众体育;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育榜样同伴关系。尝试性的为青少年体育参与不足提供借鉴,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状及社会资本的研究进行理论综述。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青少年体育发展,解释青少年体育活动群体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社会资本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希望为完善青少年通过体育活动完成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巢湖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农民人群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依据确定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巢湖周边地区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6%,偶然体育人口占14.5%,非体育人口占65.5%;不同类型农民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余暇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农民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农民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人口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体育人口划分标准,皖江城市带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8%,偶然体育人口占14.6%,非体育人口占65.2%;不同类型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善度余暇时问的一种方式;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时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访谈、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广东广西两省的社会体育人口的总数、男女比例、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学历结构、活动形式、活动空间、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因等八个方面的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两广在发展社会体育人口中均存在差异,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广西及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体育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妈祖民俗节庆中的体育文化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研究以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莆田地区展开的妈祖民俗节庆活动进行田野式调查,探讨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的内容与特征,以及民俗节庆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意义。并从组织层面、参与人员层面和活动项目层面揭示了妈祖民俗节庆体育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民俗节庆体育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选取《国际体力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2015级清华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显示:1)就整体而言,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有效,不同强度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2)从不同性别来看,男、女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男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仅受中强度身体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3)就不同生源地而言,省会城市、区(县)城市、乡镇(农村)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3个地域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强度身体活动对来自区(县)城市和乡镇(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父母受教育程度来看,大学及以上、初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3个关系模型均有效,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大学及以上、初高中文化程度父母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强度、低强度身体活动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父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倡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生活化情况有喜有忧,每周进行体育锻炼频率较高,每次进行体育锻炼时间处于中等水平,但参与体育活动强度较小,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比较均匀;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样,体育锻炼场所选择倾向于免费的场地;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有个人生活习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和减肥塑形等;影响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包括个人惰性、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课余时间少、设施及场地不足等。促进策略:强化青少年主导因素的作用,转变自身的健康价值观念;拓宽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体育环境;营造以生活化为目标的学校体育环境;优化体育社会环境,促进青少年体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的健康水平关乎国家的未来,面对我国青少年体力不足、体质持续下滑的现实问题,日本经验或可借鉴。首先,梳理了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发布的青少年体力促进政策,并通过比较发现:中日两国都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参与,都建立了完善的青少年体力评估制度,但日本更注重饮食教育,且课外体育活动方式更多样。认为,我国应该提高对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在实践层面进一步完善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方联动,加强青少年科学饮食教育和青少年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旨在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健康指数呈下降趋势,对此,本文采用复式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研究法,试图探讨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若干因素.研究结果指出:父母离异、黑色网吧、教育不当、不良习气、色情暴力是影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最大因素.另外,体质下降,赌博吸毒,升学压力,心理障碍,疾病传染等因素也较大程度地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目的在于向我国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研究报告,希望能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制定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进一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对浙江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容、应用自编的<浙江省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问卷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量表对浙江省2052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问卷统计.研究发现:浙江省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三点对策:针对不同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延长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揭示军校学员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的相关关系,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行为倾向性强度自评表,对某军医大学220名学员进行测试,研究结论:体育教育在培养学员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应加强军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员心理素质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还未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这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导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人们生活水平及体育锻炼需求等影响有关;90年代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研究多为描述性,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近10年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在校大学生是研究对象的主体。然而,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及方法,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目的是各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64名高中生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压力承受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异体和年级差异;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相对稳定和合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与人际关系负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学校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体育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青少年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肥胖比率增加,青少年公共健康问题日益严重。一些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落后于日韩青少年,而中欧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比较研究还鲜有报道。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测试、横向比较等方法,采用国际上效度、信度较高的健康体能测试组(FITNESSGRAM)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对中葡都市同龄青少年进行比较,指出我国都市青少年在健康体能和体力活动上存在的不足,进而提醒国人重视青少年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平行混合方法,目的在于探索在我国全面二孩背景下,有二孩幼童的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和所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共有106位符合条件的二孩母亲参加了量化统计部分的调查,从中随机抽取了33位完成了质性研究的部分。定量数据结果显示:1)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近60%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处于正常水平,提及最多的体育活动方式是步行(走路、散步)(68%),其次是瑜伽、健身操等有氧运动(19%),根据自身描述的体育活动程度和其自身BMI值之间没有明显关联;2)从KPAS量表统计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时间限制、母职需求、精力和体力不够、运动动机和兴趣不足、缺乏运动技能。定性数据结果显示:1)二孩母亲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包括促进健康、保持精神状态、减肥塑身;2)限制性因素包括缺乏时间、体育与精力,缺乏运动技巧与健身习惯、缺乏家庭成员支持、在意自身形象;3)克服限制性因素采取的办法有利用碎片时间、寻求支持、充分意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4)一孩母亲和二孩母亲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的动机和所受到的限制性因素大致相同,但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选择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认为:1)大部分二孩母亲的日常体育活动水平偏低,很难达到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2)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二孩母亲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强度和所获得的支持程度存在明显差异;3)隐形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了二孩母亲体育活动参与水平;4)生育二孩前后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和限制性因素存在多重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养生心理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养生家既重视养身,更重视养心,把心理保养放在养生的首位。在心理保养上,又把情志因素放在突出的地位,认为情志正常与否对人的健康影响极大,而各种情志又是相互制约的。在心理保养方法上,强调心理修炼、心理调援、心理治疗。气功也是一种心理修炼、调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若干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复式问卷递进调查,对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归因分析和量化排列.研究结果指出,课程繁重,体质下降,家庭贫困,就业压力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它如疾病传染、人际关系、考试制度、心理障碍等也将不同程度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在高校男生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总结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研究假设,并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男性大学生人格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人格方面,实验后实验组被试EPQ的N和L维度分值比实验前相应维度有所下降,已达到显著水平。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EPQ各维度分值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心理健康方面,合作学习对实验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照组被试除了人际关系敏感有明显改善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合作学习对男性大学生个性的完善有一定作用;对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