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欠缺,男子项目更是如此。采用文献资料、实验、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影响速度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传统速度训练方法进行总结。针对速度训练当中频率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与其专项技术特点脱节的实际问题,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自行车专项训练器械,即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并以本队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与自行车频率力量训练器相配套的训练方法进行速度训练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半年的训练实验,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和比赛成绩均不同程度获得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成功实践证明该训练器的设计是科学合理的,解决了短距离自行车速度训练当中的关键问题,有效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能力。  相似文献   

2.
论场地自行车短距离项目亚高原训练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河南自行车短距离项目队2005年参加的兰州亚高原夏训为研究背景,对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对随后参加的国内外大赛的比赛成绩作了介绍.河南队亚高原训练的效果和参赛的成绩表明,亚高原训练能够保持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连贯性,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使其竞技状态在赛前调整到最佳,为运动员在大赛中取得理想成绩提供了训练保障.亚高原训练今后可以成为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年度训练的常规手段在各个训练阶段予以广泛运用.目前,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亚高原训练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实践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宝贵的训练经验也需要及时总结,以为全面提高我国自行车短距离项目的运动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整体实力,本文以参加"2005-2007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男子成年组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初步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 km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和特征描述。而全程竞速能力的分段研究直接关系着自行车项目的选材、训练和竞赛。因此,对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全程竞速能力分段的训练学研究,以及对各分段成绩与运动成绩关联度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运用生化理论知识,对速度和速度耐力中生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短跑运动员重视发展绝时速度并发展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是符合生理生化规律的,即增强ATP+CP和无氧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是提高短距离跑项目训练效果及成绩的关键之所在。通过研究短跑运动中运动员生理生化供能方式,为短跑运动技术的综合分析和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场地自行车女子500m计时赛项目的发展概况,通过比较,找出中外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差异。从专项理论认识、竞赛体制、技术训练、后备力量、科研问题五个方面论述其存在的问题。在该项目的训练与研究方向上,笔者认为应该突出短距离自行车项目的力量训练,严格控制短距离自行车项目训练,训练中注重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和疲劳恢复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系统的多年训练是她们成功的重要致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部分高水平女子短距离自行车选手全程性多年训练实践中各阶段的专项训练手段及负荷进行了研究,力求揭示她们在各阶段训练中专项训练手段和负荷安排的一般性规律及某些个性特征,为科学地组织好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为我国女子短距离自行车竞技水平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参加“2004年全国自行车锦标赛”男子1公里成年组的24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测试方法,对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公里运动员的全程竞速能力进行了划分,全程竞速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加速能力、最高速度能力、相对高速耐力和冲刺能力五个部分。同时研究发现,加速能力和相对高速耐力是影响我国场地短距离自行车男子1公里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行车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值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世界自行车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水平也有所进步。女子个别短距离项目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公路组运动员水平与世界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本文主要通过对北京女子公路组运动员的个体无氧阈值进行观测,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以使我国公路自行车项目与世界水平差距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跟踪调查、个案分析以及逻辑分析法探索和研究我国潜优势项目之一——短距离场地自行车的制胜规律,指导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运动训练实践,为其备战重大赛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我国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规律主要表现为:完善举国体制,构建分工明确的复合型团队;科学地制定与调控训练和比赛计划;训练方案个体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完善的科学参赛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罗萨的训练思路和训练理念在肯尼亚的马拉松训练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九天一个训练小循环的周期安排,重点抓好马拉松运动员的关键环节,通过四个负荷强度区域的合理分布,促使马拉松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水平,使运动员马拉松的专项竞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种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及训练思路对促进我国马拉松项目的发展,尽快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近年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我国长距离相比离世界最优秀运动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积极探索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多年训练安排的规律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运用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成效的揭示,力图从个案剖析中寻找短距离游泳训练规律。结论: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既满足“分期理论”的条件,也符合“板块”理论训练的特点;余贺新多年有氧能力训练贯穿于全程,其他所需各能力则按照“分期”与“板块”的要求安排各异;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除了具有个人训练特点外,也适应世界顶级运动员成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分段速度的灰色相关分析,揭示了100m跑的运动正朝着力量、速度相均衡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起跑快、加速能力强,绝对速度高,保持高速距离长的特点。提高100m跑运动成绩的关键是利用训练、营养等有效手段提高机体ATP—CP的含量,发展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延长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尽量降低糖酵解供能,缩短速度耐力跑段的距离;寻求步频和步幅的最佳配比。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100m跑的加速跑离较长,但绝对速度差是制约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成绩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13.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一个错误的训练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运动训练实际,是错误的。周期性竞速项目训练的核心是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在具体训练中,要处理好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这一普遍性与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4.
李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69-770,786
争先赛是奥运会女子场地自行车项目.争先赛资格赛200 m计时赛是场地自行车速度负荷强度极高的项目.行进间200 m计时赛的弯道骑行技术是影响专项速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全程技术动作过程中最复杂、掌握和控制难度较高的技术环节.运动生物力学是科学监控和诊断该项目在高速骑行状态下技术动作的有效方法手段.通过研究发现在弯道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专项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耐力及其速度耐力涉及的运动项目众多,而我国普遍落后,其根源在于对认识项目本质、确立训练指导思想和选择训练方法上还多有差距。本文较系统地提出了耐力性竞速项目,如中长跑项目,从深刻认识运动项目本质,重点发展主导及其核心竞技能力和选择间歇训练方法的途径为着力点,以期能对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以启发与借鉴,推动这类项目的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现场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第二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外运动员的比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 :现阶段我国公路自行车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有所提高 ,个别运动员已具备世界水平的实力 ,但队员之间水平落差太大 ,实力不均衡 ,直接影响到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运动员存在着爬山能力差 ,下山技术差的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理工大学20名男、女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准备活动不充分是其训练、比赛中受伤的主要原因;准备活动的充分性对短跑强度课的训练质量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短跑的影响程度与跑距成缮反比.  相似文献   

18.
20km竞走项目战术训练结构包括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行动、战术形式、战术观念及战术指导思想6个要素,其中战术行动是核心性训练要素。战术行动表现为领先走、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的3种位置选择模式与匀速走、变速走与加速走3种速度变化模式。其中,测试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匀速走;夺标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变速走或加速走。战术训练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减难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及实战训练法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已经经过长期训练的耐力运动员来说,次最大强度训练对他们的运动成绩和相关生理指标的提高作用甚少,好像只有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本文对高水平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中所涉及的内容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展望,以期对今后优秀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