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以本科培养为基础、硕士研究生培养为支持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培养层次明晰、培养主体明确、专业设置多样。然而从学段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来看,职教教师本硕培养存在衔接困境,培养主体资质不明、学历学位错位以及培养阶段割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职教教师本硕培养的连贯性,导致整个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统筹性。厘清我国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框架、形成培养主体联盟、明确职教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设计通畅持续的培养环节和建立职教教师教育保障机制,有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和能力的养成,更有利于职教教师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专业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德国职教教师教育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采用5年制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遵从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形成的逻辑构建"一主线、三层次、六模块"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将企业、教学实践实习课程,贯穿于职教教师大学教育的始终。这对于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教教师教育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采用5年制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遵从职教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形成的逻辑构建"一主线、三层次、六模块"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将企业、教学实践实习课程,贯穿于职教教师大学教育的始终。这对于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忠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6):100-102
德国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职教管理体系,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更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德国职业教育的科研工作也做得很好,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办法。借鉴其经验,我国的职教工作者应高度关注校企合作、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整合、教学组织方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鄢彩玲 《职教论坛》2017,(21):86-89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武博 《成人教育》2021,41(10):83-88
德国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武器,德国职教师资则是职业教育质量的保证.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往往被认为是最为严格的培养,其课程设置亦具有特色.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课程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设置,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所区别,课程设置中所体现的"标准先行"的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以及"无缝衔接"的课程内容都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德两国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国职教发展的现状差异,可以对我国职教改革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启示。对照德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因,昭示我们要重视职业教育中缺少企业参与的缺陷;参照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让我们明确专业和课程设置改革的重点与方向;解读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对“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概念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职教师资培养也在不断的调整培养对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作为当前德国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是基于教师职业行动能力设置培养目标,基于教学行动构建培养内容,以及基于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培养内容。  相似文献   

1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大背景下,“中高本硕”多层次一体化人才培养是现代职教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厘清“中高本硕”衔接系统的理论溯源、意蕴内涵、衔接维度与运行机制,并以江苏省多所学校汽车类专业为例,剖析当前“中高本硕”职业教育层次间的衔接现状、存在的体制与制度短板、人才贯通培养的瓶颈,提出建议与对策,即要完善“中高本硕”多层次职教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衔接机制,规范教学衔接管理与考核机制,探索系统内外部的融合沟通机制,夯实衔接系统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于2016年正式开展。从学历提升到兼具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双重特点的中职师资培养探索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学位设置的政策背景,强调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问题导向和工学结合原则的人才培养过程,采取定期过程考查和学位论文答辩形式的人才培养考核标准构成了《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结合试点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发现,生源构成、课程设置以及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是职教领域教育硕士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本硕衔接教育有助于改善硕士生生源质量、提升硕士教育适应能力、增强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和促进学生个体专业发展。本硕衔接教育不同于硕士教育,是对意向攻读硕士学位的本科生开展的硕士教育专业认同、学习方法、学习执行力和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的体验教育。高校应在学生遴选、学业导师配备、课程内容调整和教学模式创新等环节统筹设计、科学实践,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本硕衔接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培养质量,探索适合艺术设计教育特点的职教教师培养模式,文章从高素质职教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出发,通过分析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职教师资硕士培养面临的困境,从学分的有效衔接、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职教师资本硕一体化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厘清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院校改革乏力、实践教学水平较弱、职业教育实施单一、专业设置同质化和课程衔接性较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借鉴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些启示,即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深化职教综合改革、重视实践教学、探究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实施途径、加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基于能力本位的德国职业教育有着完善的引导和分流体系,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并通过"立交桥"型的教育体系为学生重新选择专业提供机会。为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德国创设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并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节开发了配套课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以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为基础,为落实能力本位的职教理念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足资借鉴的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以职业教育的高度发达闻名于世。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相统一,职教体系的层次性与衔接性并举,是足资我国借鉴的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8.
国际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与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职教师资培养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教育实践呈现出,重视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实践能力,对生源质量的高要求.完善严格的职业资格认定体系,开放式、分阶段地培养职业教育师资,规范化、制度化的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等特点与趋向.  相似文献   

19.
学习成果导向教学重视成果输出、关注学生主体和关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与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有较强的契合性,分析工业设计专业问题点,探索应用型工业设计实践教学合理体系,以学习成果导向理念循环链形成实践教学体系架构,解决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策略性问题;以实践性能力导向重构课程结构,设置课程模块,培养递进性能力;构建能力进阶评量系统,设置相应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逐级验收与持续改进,确保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在培养幼儿教师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知识难以有效融合、游戏实践教学能力训练得不到强化、保教综合能力培养没有有效开展、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欠缺等问题。为此,高师院校要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构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科学设计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设置的实践取向,体现教学做合一并构建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同时,要优化教学管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双师教学队伍建设,保障优质生源,将专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