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教学目的:1.了解寓言的特点。2.通过构思和写作寓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同学们,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寓,寄寓之意。寓言就是寄寓着深刻道理的小故事。这种小故事带有比喻性,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我  相似文献   
22.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2006年每期《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的封面上都印着一个不同的篆体字,白底黑字,线条柔和而文雅。字之左侧,列含有此字的名言古训一则,以红色“语文”图章缀其尾。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篆体图章为会标一样,我们试图通过篆体字和书法等艺术元素建构中文刊物的民族风格,表达出由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滋养千年的中国精神。这是美好的初衷,显然,这种初衷与现实之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封面这个魅力空间总在召唤着我们的想像与创造。我们仍然需要酝酿新的思路。不过,当您读到第12期杂志时,请让目光在封面上稍作停留。…  相似文献   
23.
24.
马路的地下通道里,一位席地而坐的卖艺者,一边拉着幽怨的二胡,一边旁若无人地唱起了《流浪歌》。那忧伤、辛酸的旋律在狭小的空间里回荡。也许,就是这一刹那,你的心中会涌起一  相似文献   
25.
新中国中学文学教育从繁荣到低迷再到复兴,所积累的经验与取得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20世纪50年代,在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中,文学教育拥有独立的教学大纲,一举打破了传统文选式教材的模式,构建了全新的文学教材体系,奠定了文学教学的知识构架。20世纪80年代中,大纲重提文学教育之后,“文学鉴赏”较之50年代知识本位下的“文学教学”更具能力培养的行为操作性,文学教学的理念、内容、  相似文献   
26.
平生岁月等闲流,冉冉冬春与夏秋。残雪却催新绿涨,甘霖又润晚华稠。身经九死心难悔,人到中年事未休。莫畏耕耘日当午,且挥热汗播丰收。———周庆元:《生日自题》在一个冬日煦暖的下午,与周庆元教授作朋友式的聊天,他笑容满面,妙语连珠。宽大的办公桌上挤满了稿笺、文具和书本,略嫌杂乱,可以看出主人在此辛勤笔耕的痕迹。谈到周教授的学术成就,他却谦和地摇摇头:“惭愧,惭愧,我是学士、硕士、博士什么都不是!”然而,就是这位“什么都不是”的人,以自己的勤奋、毅力与智慧,从一个饱受磨难的农民,成长为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教…  相似文献   
27.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校本教研方法,更多的时候,它是以一种常规与制度的面目出现在语文教师面前。我们是否反思过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否追问过这种教研方式遭遇的困境,是否设想过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且让我们听听来自一线教师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60年代初,语文“工具论”的提出是对语文教育政治化倾向的强力扭转。本来“语言”与“文学”并存的语文教育变成以“语言”统率“语文”的局面。决定语文教育整体发展的,是着眼于语言的科学主义与实用主义思路。  相似文献   
29.
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国学陈玉(岳阳楼区洞庭湖小学高级教师)五年前,在长沙聆听了南怀瑾先生的讲座,第一次听说“国学”这个词语。模糊地理解:国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学。最近我才比较确切地了解它的内涵。前段时间,网络上开展评选“中国十大国学大师”活动。王国维位列第一。到底什么是国学呢?我从网上搜索才明确:所谓国学就是指以释道儒三家伦理、道德、哲学等学说为主干、以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饮食民俗礼仪等为枝叶的传统的文化体系。简而言之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周玉林(岳阳楼区旭日小学高级教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千纪,典雅厚重,泽被万民,自先秦至晚清,佳作华章浩如烟海,大家巨擘灿若群星,令人赞叹不已。严谨地说,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当今社会,繁荣和谐,为弘扬国学精髓,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学者文人可谓是殚精竭虑,勤力劳心。那么作为以传道为首要使命的语文教师,对传承和弘扬国学,更具有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素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师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  相似文献   
30.
诗书教化,自古而然。撑一支诗的长篙,向中国语文教育的青草更青处漫溯,由诗歌与语文的血缘,我们看到了诗歌与文化、诗歌与文明、诗歌与民族精神的血缘。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从合着格律的古典诗韵到五四之后的现代新诗,从浩如烟海的诗歌经典到名山胜地的大小石刻,从私塾的蒙童对句到时下随处可见的大红对联,诗歌,是闪着神光的文化瑰宝,更是内化于我们心灵的一种文化情结。我们有理由自豪地宣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然而,这种宣称更多地带着一种历史的悠长与厚重。是的,从屈原的行吟里,从李白的酒与明月里,从陶渊明的桃花与菊香里,从无数美丽的诗篇里,我们听到了呐喊与悲悯,听到了不同时代的声音,我们看到了民间的欢乐与疾苦,也看到了诗人的智慧与情怀……可现在,在物质如此走强、功利如此走强的现在,在如此开放、如此多元的现在,在浮躁、喧嚣与忙碌的现在,我们还有多少美好的诗意,我们还有多少美妙的诗篇?在后工业时代面前,在强大而勃兴的知识经济面前,在残酷的市场规则面前,文学边缘化了,诗歌边缘化了,精神在物质的挤压下也缩到了顾影自怜的角落。蓝天下已少有了海涅歌谣,少有了惠特曼,少有了激情澎湃的拜伦与长头发的普希金。在今天,谁自称自己是诗人,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