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体教融合”,指明了未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但其内容和力度依然是在体育体系、教育体系“双轨制”下的“有限度地融合”,且“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到达指征还不明确。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改革应是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预测的“体教合二为一”的过程,其到达点应是“体融于教”,或者说是“体回归教”,即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训练与竞赛逐渐回归国民教育系统,青少年运动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育特长得到超常发展,从而建立以国民教育系统为主轴,以体育社会市场体系为辅助的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的命题提出已有30多年历史,“体教融合”业已成为体育界和教育界都非常关心的课题。本文探究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缘起,以及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和“理想像”,对中国竞技体育的问题及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动机与意义进行剖析。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着“金牌”的成本和意义问题、运动员高淘汰率和人的成本问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全面发展问题、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不平衡问题、竞技体育与青少年体质落差问题、竞技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落差问题等。“体”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结合教”“融合教”乃至“回归教”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而“结合教”“融合教”应是过程,“回归教”应是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等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战略布局中的高端智库,以办学基础、学科优势、校社融合等特点彰显独特作用。研究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背景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精神培育、体育事业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体教融合战略拓展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等资源的需求规模,高等体育院校应发挥其在体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围绕理念融合、专业融合、方式融合和人才融合,将体教融合作为提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地位、提升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质量的破冰之举。高等体育院校在体教融合政策驱动下,不仅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还致力于以健康第一理念、智力支撑效用、重点领域治理、先进制度建设和国际引领发展为治理策略,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打造成为体教融合的高端智库。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体教融合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了体教融合的学理基础和价值意含,揭示了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向度。应深入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把握体教融合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构建体育教育社会共同体,完善全周期体育教育体系,强化体育教育保障体系,推动体育切实回归教育本原、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以体教结合模式为研究起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体教融合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方略,以期为我国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等,使体教结合必然走向体教融合;国家行政部门职能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为之奠定了基础;体育与教育部门应该在教育观念、管理方式、竞赛方法上进行改革与转变。  相似文献   

6.
“教体融合”是以“以人为本”作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融合的一种尝试,是我国新时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创新,它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辨析“教体融合”与“教体结合”二者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从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实行“教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剖析现阶段高校实行“教体融合”存在着观念落后、组织封闭、资源缺乏、训练模式刻板、管理体制僵化等瓶颈问题,为探索有效的“教体融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市场运作等方面分析了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美国培养大学生运动员的模式和经验是:NCAA及其成员高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确立了促进大学生运动员全面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体教融合与内涵式培养,从源头和过程两个层面、从学术和体育两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运动员体育和学术同步发展、同步提升;运用市场杠杆提升体育竞争力,为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厚的体育文化底蕴和无穷的精神动力.美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启示我们:改革和完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我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建立自主自立性运行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体教融合的内涵式培养之路,提高大学生运动员培养质量;加强市场化运作,通过运用竞赛这个杠杆,为大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落实国家对体教融合作出的最新部署,需要进行相关的法治考量与保障。通过对受教育权在现代教育法中的中心地位及其发展演进与发展权契合关系的分析,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表明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应是我国青少年的重要权利,进而提出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命题,并以此出发进行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相关探讨。在深入阐释基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权利诉求和内在需要而必须深化体教融合的基础上,指出了因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执法欠缺、职业身份与受教育权冲突等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不利影响和现实困境,进一步从营造相应法治氛围、从顶层制度上理顺关系、加大实施监督力度、系统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以实现全面发展权为旨归的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快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体教结合"模式,有必要对我国实施"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这是探索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及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教结合"模式涉及到的各类组织及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出推进"体教结合"模式应当贯彻的重要原则。遵循统筹"两个服务"、尊重"两个基本规律"、坚持"三个有利于"、注意"四个学段衔接"、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推广"体教结合"模式,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0.
体教融合是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我国高校体教融合培养篮球人才实现了数量增长、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等显著成效.其成功经验主要是体教融合深受认可、CUBA联赛蓬勃发展、运动员输送渠道畅通、职业教练员和退役运动员加盟.其启示:体教融合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体教融合需搭建好体育赛事平台和畅通运动员上升通道、体教融合要清除退役运动员和职业教练员执教的障碍,体教融合应充分考虑不同运动项目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1.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教融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破解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形成多方参与、多主体协作的新利益格局。研究分析了体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剖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在体教融合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体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平衡与协调策略。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核心利益主体是基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构成的结构关系,三者对体教融合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针对体教融合落地生根问题,提出要:以目标融合为导向,以理念融合为引领,以机制融合为关键,以资源融合为支撑,以措施融合为抓手,发挥组合的力量,提高不同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包容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体育特色小镇以发展体育产业为核心,融入健康、旅游、生态、文化等多种产业元素,是典型的跨界融合产物,有助于开辟体育产业发展新局面。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体育特色小镇内涵、产业融合涉及的关键要素并提出建设路径。从产业融合视角探索了体育特色小镇内涵,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激发了体育产业的内生活力、加快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涉及资源优势、产业关联、供需衔接等关键要素。研究认为,全面整合优势资源、突出体育特点,掌握大众体育消费导向,密切体育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度,激发体育特色小镇跨界融合产业水平,创建新的体育产业增长点,促进体育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制定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推进。根据我国国情,城乡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采取范围由小及大、质量由低到高、梯次推进的策略,实现路径主要有城乡一体模式、农村社区模式和龙头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体育资源决定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进程与水平,如何配置、开发与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建立在如何正确认识资源上.社会体育资源观主要体现为发展观、系统观、辩证观与成本观,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社会体育资源的整体观.  相似文献   

15.
论艺术教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艺术教育同体育在生理上的统一性、审美标准上的一致性以及在意志和精神方面对体育的促进作用,认为,只有艺术教育参与到体育之中,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全民意义上的身心共建。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来,改革与法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特别是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公共行政的有效性、生态性、科学性,提出社会组织改革要全面去行政化。运动项目协会去行政化的实质是主动适应体育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要求,核心在于体育行政机关"还权"和"让利"。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历史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运动项目协会去行政化的内涵及特征进行界定和深入分析,对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实体化改革历程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改革要求,提出我国运动项目协会去行政化的进路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迈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要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勇前行,抓住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理解新时代的理论内涵,明确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寻找体育强国的实现动力。在强国之梦的实现道路中,指引体育强国的发展方向,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中,确立体育强国的时代责任。当前,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时期,竞技体育需要稳中求进,群众体育需要夯实根基,学校体育需要健康促进,体育产业需要点面齐进,体育人口需要实质突破,都是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体育事业的大发展我们需要在“新时代”重新定义。体育强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汲取思想精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体育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化趋势中,我国已成为推动体育全球化潮流的重要力量。所谓的“体育全球化”,基本上是西方体育的全球化。一体化与多元化、同质化与异质化、资本化与非资本化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使体育世界五彩缤纷,并构成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运行机制。从辩证的观点看,对于文化普遍价值的认同与强调民族文化价值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真实地反映全球化的本质要求,都不能保持体育文化的生态平衡。“和而不同”是一项重要原则,是对体育文化生态平衡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概括,对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实现中华民族根本性的抱负和自我期待,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多源流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程,探求政策变迁的动力,提出促进政策变迁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变迁源于三重动力:高水平运动员与社会脱节严重、青少年体质健康危机、体育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偏差等问题,使有关议题进入政策视野,形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中“两会”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表达是推动体教融合系列政策形成的“政策原汤”;政治源流中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大众情绪的舆论导向以及国际体教融合的环境引领示范,为体教融合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三大源流交互耦合,合力推动了体教融合政策的变迁。未来,各部门应密切关注待解决现实问题,持续监督与反馈政策矛盾与危机;搭建充分的利益表达平台,形成体教融合政策共同体良性互动机制;践行国家改革理念和发展战略,优化体教融合问题治理环境;发挥政策企业家的正向作用,增加体教融合“政策之窗”的开启频率。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探讨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售卖内容、售卖受众以及售卖品牌3个层层递进的环节,依次形成注意力经济、影响力经济和回头经济,从而使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实现从价值塑造到价值整合与放大再到价值延伸的深度推进。指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品牌塑造的三次售卖环节分别存在产品同质性突出,吸引力不足;目标受众不明确,潜在广告投放市场欠挖掘;品牌带动效应滞后,产业链延伸开发不足等问题。据此相应提出,内容生产上要形成品牌意识,打造差异化冰雪旅游产品;媒介策略上要细分市场产品类型,精准对接传媒产业;产业同盟上要依托品牌资源,构建完备的产业价值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