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重要性指数分忻,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机制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所产生锻炼行为的结果符合行为的动机目标,并在一定的条件保障下,就会促使锻炼行为不断重复、强化,从而形成习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为体育认识水平、体育的兴趣爱好、锻炼效果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生存的资本,它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好每一步。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心理惯性,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相似文献   

4.
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联通,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具有体验性,是一种隐喻。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通感的映射规律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到可极性较弱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马虎"现象是中小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的"马虎"现象有读题出错、落笔出错、抄错题、看不到已知条件、低级计算错误、错了检查不出来等。具体形成原因有心理方面、习惯养成、思维方式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本文针对不同的现象提出不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德性形成的标志,也是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通常而言,我们一般把习惯视为人的“第二自然”、视为一种适应且熟练的行为模式。而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对常规的习惯进行了新的解读,提出了“主动的习惯”的概念,揭示了主动的习惯的能动性、过程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启发了学校关注基于学生经验的知行合一的行为培养模式,为学生习惯养成构建多样的、开放的环境,激发受教育者生长的愿望,以促进学生“主动的习惯”养成,达到提高学生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人生。但性格和命运是从行为开始的,即: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干工作也是如此。思路决定出路,工作思路决定工作出路。只有具备一个明晰且具前瞻性的工作思路,才能保证学校规范化管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杂而不乱、有序进行"。那么,在"规范化管理"这项工作任务面前,我们应如何往前走呢?"十一五"中期,我们着力开发、实施中小学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这一案例教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和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以习惯教育为视域,从小学教育阶段为什么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键切入,在辨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养成策略.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在长期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运动健身认识不断升华并将其内化成一种坚定执着的信念,在这种信念指引下所形成的需要意识参与和意志努力的自觉锻炼行为.制度他律、环境润育、主体自律在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作用.养成策略在于严格按照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学生认真执行,突出运动健身信念的引导,并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充分发挥榜样力量,最终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建立坚定的运动健身信念以及有效的自我约束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低压线路设计装调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在实训教学管理中将5S管理模式嵌入其中,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标准和习惯,并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标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今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中度正相关;生活方式中饮食习惯、锻炼体能、酒精药物、应激控制、安全、吸烟等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性影响;饮食习惯、锻炼体能、酒精药物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较佳预测指标;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生活方式对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要比对男生的影响大。建议重视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并将生生活方式作为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模式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章采用比较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改善大学生体能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等方面的实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较高的实效性,是素质教育形势下实现高校体育改革的有力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认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的关系,进而来指导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使制作的节目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而更好的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85年与2000年辽宁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发现2000年辽宁省青少年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呈增长趋势,机能、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认为:应依据青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的改革,使其逐步养成自觉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学校、社会、家长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体质研究工作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抓住生活实践这一切入点,探讨了培养智力障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三个对策,即:消除胆怯心理,激发说话兴趣,使学生敢说;营造宽松、自由、尊重、支持的心理环境,让智力障碍生愿意说;加强练习,养成习惯,让孩子会说。  相似文献   

16.
缺乏自我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是制约病、伤、残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应该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入手,通过成立保健班、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等手段,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阶段-两形式”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长期实践与发展,通过时健美操教学改革具体策略的进一步思考与探讨,对健美操教学进行了创新实践。结果表明,该健美操教学创新系统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任务的完成,还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健康心理状态的塑造以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谈高师普通话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直观地教好普通话语音知识 ,用语音理论指导发音实践是指导高师学生学习普通话行之有效的办法。语音训练要按照语音习得的心理规律 ,形成教法的良性心理循环模式 ,把简单重复的语音练习变为有趣味创造性的练习。要注重科学发声 ,提高学生声音美的表现力 ,让学生说出优美动听的普通话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口语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运动技能与锻炼习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锻炼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而运动技能是诱发锻炼兴趣,产生需要,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条件。浙江省12所高校1999年新生运动技能、身体素质、锻炼习惯的调查充分说明其间的高度相关关系。通过武术教学实验结果同样显示运动技能对产生运动兴趣、逐步培养锻炼习惯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几种娴熟的运动技能必不可少,应该"渔"鱼"双收。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父母期望的过高或过低、缺乏体育锻炼、不按时吃早饭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积极参加运动健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调节人体生物钟,调整心态迎接挑战,参加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亚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