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1308名高等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非锻炼人群;体育锻炼人群心理健康指数属于良好水平,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则属于一般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女生,但是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女生群体中,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阐明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340名大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历史等要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性影响;而锻炼强度、历史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影响;进行中、小强度锻炼的大学生或锻炼历史超过一年的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水平显著性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随机抽样、实验干预、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10周的瑜伽和有氧舞蹈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SPA)、体能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女大学生的SPA,降低体重、BMI、体脂肪率等指标,提高肌肉耐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幸福感指数。另外,瑜伽组和有氧舞蹈组对于改善SPA和身心健康的效果有显著差别,SPA对于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运动情景的选择会产生影响。因此,瑜伽运动和有氧运动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改善其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法,探索不同锻炼方式对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效果差异,以便采用不同形式的体育锻炼方法来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便更好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2)篮球和长跑对降低大学生焦虑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3)篮球比长跑更有利于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14所院校1 380(男928,女45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就业压力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江苏高校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苏省10所高校1500名大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与生活方式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超重和肥胖与吃早餐方式、饮食偏好方式、体育锻炼方式、睡眠方式和应激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建议的干预措施为:学校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早餐促进大学生吃早餐;对学校体育工作实施"运动锻炼参与率"、"运动习惯巩固率"和"体质健康指标改善率"三项考核;强化作息制度和改善宿舍环境保证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学校、社会和家长对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7.
在对过程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以探索实施过程评价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显著提高;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因子中,除"强迫"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实验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过程评价有利于使大学生获得长期锻炼参与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效应,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多因素分析及其运动调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在于相关的内因与外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再造完美体魄;将体育锻炼纳入大学生生活方式之中;引导大学生参与体育,促进其社会化进程;通过适度运动,提升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等运动调适路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对多所普通高校的女大学生心理进行测查,对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与体育锻炼、运动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有较高比例的女大学生对于"就业压力","受人歧视","亲人亡故"等产生强烈应激反应。每周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次数与心理健康调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锻炼心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国外学者的元分析、叙事性综述以及2000年之后的研究报告,对身体锻炼与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心境状态、自尊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展示锻炼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锻炼与上述心理健康指标的理想变化有关,其发生作用的效果量整体上为小到中等,但都达到了显著水平.然而,要揭示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以使身体锻炼真正成为传统心理健康疗法的替代或补充,仍任重而道远.还分别探讨了第三变量对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的影响,指出今后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剂量反应"研究的必要性.还对身体锻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领域的发展提出了5点建议,即,研究身体锻炼对"积极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加强身体锻炼与自尊、自我观念及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对研究中额外变量进行控制;并且探索研究中的第三变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体育锻炼、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角度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意识、运动参与等方面好于巴基斯坦大学生,尤其是巴基斯坦女大学生较中国女大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巴基斯坦大学生不喝酒、不抽烟的习惯好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吃早餐、睡眠的生活习惯远好于巴基斯坦大学生。巴基斯坦大学生饮食结构更倾向与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结构。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心身疾病与古代传统体育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所构成紧张状态的复杂因素,以及现代心身疾病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导致个体脆弱器官心身病患,充分地表现在现代工作辛劳过度、情绪紧张、不良生活习惯和极不平衡的心态等应激源。因此,本文根据古代传统体育疗法的特点,探讨古代中华传统养生方法对现代病的治疗疗效,以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缺乏自我锻炼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是制约病、伤、残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应该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入手,通过成立保健班、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等手段,使其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青海高原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高原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撤拉族、蒙古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民族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重视和强化对青海高校各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工作,加强体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5.
体育协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在校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江苏省8所普通高校加入体育协会的2000名男、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以体育协会的形式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及相关理念,研究他们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和相关理念的调查分析,结果为:1)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程上升趋势。2)肺活量程下降趋势。2003年下降幅度最大。3)身体素质总体指标下降,特别是耐力项目出现了持续性的负增长。4)大学生价值观念、健康理念较以往有了变化。对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强身健体的功能与意义认识趋同。在体育消费方面由过去的时尚型、追星型向实用型、理性化发展。选择锻炼的内容上呈多元化,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是运动场地不足、学习负担重、无时间等。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三维健康的理论,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共同组成大学生健康素质指标体系.通过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别对山西省大学生身心健康各项指标进行调研并同全国大学生指标作出比较分析,旨在改变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大学生健康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保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自身的身体练习,使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保持课外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和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本文在分析制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功能定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我国学校体育中课外体育活动产生的历史渊源,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结合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就我国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大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传递人类文明4个方面探讨了课外体育活动的独特功能.指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已不再是体育课附属,必须对其独特功能加强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地位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20.
从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对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着经济、学业和社会认同的多重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个性、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发挥心理调节作用,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