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增氧健身运动与身心健康生活方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氧健身运动是以增强心肺循环功能和运动时自身呼出的氧气与吸入的氧气基本平衡为重要特征的一种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人文文化,以追求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本文以增氧健身运动概念的必要性,增氧健身运动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关系及差异,健康生活方式的生理生化原理,促进身心健康效能和价值,改善和促进身心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探索增氧健身运动对全民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环境等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保持策略.提出了掌握增氧健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与保证,揭示了该运动属于社会中每一个人,也是在人的一生中,与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最贴近的体育锻炼健身目标,说明了一个人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和他本人的健身目的和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献资料、社会调查、走访等方法,从影响高校知识分子身心健康状况的原因、危害及如何进行预防和调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皆在为提高高校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使得他们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育运动与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体育运动是以改造人的自身自然为内在目的而“形式化”了的体育活动。一般地说,体育运动中的平衡表现为:相对人体运动的人体平衡;相对动作链的动作结构平衡,相对运动环境的人体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的本质及社会性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其发展和演变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文化性本质密切相关.体育的社会性本质表明:体育是人类社会创建的一个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文化模式和系统,该系统社会性的重要表征就是体育的大众化、生活化和文化化的发展趋向.它们充分反映了现代体育的人文精神,形成体育的社会性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人类自身完善和改造的手段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个结论已被证明是一个科学的真理。“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界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劳动过程本身同时就是身体锻炼。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慢慢认识到了“这种运动”对改变人的“自身自  相似文献   

7.
体育这种特殊的人类社会现象,先后经历了竞技化、商品化、社会化以及生活化和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变化是一个有其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因此,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过分依赖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体制与良性循环机制,是我国体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带来很大改变。大学生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同时,网络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与先锋和主力,网络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重点问题。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以理论探讨的方式阐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保持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身心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及运动处方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的保健养生锻炼可以使机体内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育锻炼则主要以身体的运动来带动呼吸系统功能的运动。然而不论是养生保健还是体育锻炼,它们都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来达到健身的目的。作者对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进行效能资源整合,并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使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能有效地弥补现代社会给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学的体系最终成熟,如太极拳的出现使中国的技击术不再仅仅停留在格杀制敌的层面,而是跃升到以武入道的生命升华层次。这样就使武学具有了由术进于道的三种认感知方式的完整进化序列。使现实、实在的格斗和人类对生命自由的理想境界相联接,使中国哲学现实化、清晰化、直观化。使中国武技成为中国哲学的行践,生命科学的探索之路。它展示给世界人民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一种新的探索生命和宇宙的感知方式,对现代养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组实验法以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为锻炼手段,通过为期一年的对比实验。研究八段锦对高校退休教师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等产生的影响,为老年人健康锻炼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安徽省 2 34 6名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 ,证明各年龄段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锻炼项目、消费意识、身体状况等均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在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体育锻炼项目的同时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健身、健康意识 ,使中高级知识分子自觉地投身于体育锻炼中 ,以更加充沛旺盛的精力完成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武汉地区高校在职中、高级知识分子锻炼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的研究,发现“锻炼自我效能感”与锻炼的坚持性、锻炼的频率、锻炼的强度、每次锻炼时间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居民体育素养的提高能够带动其参与锻炼或付诸体育行为的积极性,对居民体育意识和健身习惯的养成,以及全民健身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结合城市居民体育素养亟待提升的现状,详细探讨了城市居民体育素养水平提升策略的设计和实施路径,及其目标和评价。提升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居民体育素养水平,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运动方式和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制定以篮球、健美操、全面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九套健身运动处方,在大学课外活动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实验,探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指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进行健身运动处方锻炼能有效地改鲁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增进健康。对学生的饮食、睡眠及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深受学生欢迎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了解目前长春市高校"有车族"的体适能现状,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指导。抽取长春市高校"有车族"428人,对其进行体适能测试。结果显示长春市高校"有车族"男性内脏脂肪量偏高,心肺适能较低,肌肉和柔韧适能较好。女性身体脂肪量总体正常,肌肉和柔韧适能较好,但心肺适能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长春市高校"有车族"人群应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减轻身心压力,并有规律的从事有氧运动,以提高自身的体适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旨在发现其肥胖程度与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为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脂指数(BMI)与其身体素质相关,表现在随BMI的升高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因此高校可通过运动与肥胖、饮食与肥胖讲座及改变肥胖学生不良生活习惯及开设身体锻炼课程和加强课外辅导来控制肥胖学生体重,提高其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及有氧体适能的内在关系,对323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有氧体适能的测试.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能正向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主观标准负向预测有氧体适能;行为习惯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体育锻炼行为能正向预测有氧体适能.2)路径分析支持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和行为控制感均通过体育锻炼行为间接影响有氧体适能.其中,体育锻炼行为在行为习惯和有氧体适能之间扮演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在行为习惯、行为认知与有氧体适能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3)采用促进和抑制策略养成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控制感,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自主性;加强青少年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内化,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