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加拿大安大略省2015年《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1-8年级)》的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标准具有以下7个特点:凸显“健康”的核心地位,并将“健康”的理念渗透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并贯穿于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始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活跃、健康生活的能力;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提升健康与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注重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作用的发挥,为建设健康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学业评估新模式,倡导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课标文本中渗透相关政策文件,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具有以下启示:加强“生活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相关资源的整合,增强各方面的联动效能;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成分,明确“健康中国”的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2.
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基于《新西兰课程》的概况深入分析新西兰健康与体育课程,从注重学科融合的培养理念构建横纵立体贯通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细化学生核心素养学科目标,推动课程落实“主动健康”学习理念,以及在学校、家庭、社区的真实场景下学习和运用体劳技能等,围绕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4个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施进行解析,从课程体系、实践培养、评价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健康教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课程目标,为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养,在观念、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进行必要的变革以适应健康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学生、教师和校长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认识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分析其成因和对策,以期为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实施《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而《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实施是“健康第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标准》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和能力起积极作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是21世纪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而不应只是泛泛的全部包含,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无所适从。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的突出功能——对身体机能和结构改善的独特作用,具体反映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中,这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应该更加强化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实施策略上加大力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采用献资料法,对即将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中,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比照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域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方面可以发挥其健康教育的独到功能:1)传播人类社会的体育化,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技术技能目标领域的要求;2)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增进健康,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目标要求;3)在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将体育课上所习得的技术学以致用,实现运动参与,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运动参与目标要求;4)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学生健康教育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搞好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要加大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加大理论指导的同时。要加大实践性环节对终身体育开展的作用。在学习的内容上把个体的,可挖掘的,便于学生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定为终身体育的项目,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教师在终身体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应试教育”向“健康教育”转变、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终身体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重要途经,对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纾解方略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学校体育能提升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增强其主动维护健康的意识;学校体育能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机能和提高其抵御疾病的能力;学校体育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和提高其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但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养基点水平低、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不足、学校体育在教学管理中的位置边缘化、运动损伤风险防范不够等现实困境。这些现实困境制约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意识的形成、影响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热情、弱化了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积极作用、对我国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行为产生了消极作用。基于以上提出建议:以提升健康素养为着力点,培育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新理念;以内涵式发展为关键,创设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新情境;以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举措,强化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作用;以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为保障措施,养成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校健康与体育教育联盟”(AAHPE)致力于学校体育工作者与卫生健康领域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合力提升美国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养与运动能力。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AAHPE的组织特征与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宗旨与指向方面,AAHPE倡导为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实现学生健康福利提供服务,对新型体育与健康教育理念的形成提供指导,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立法提供咨询。在结构功能方面,AAHPE通过预设的健康教育计划来规范学校对学生健康问题的认识;通过举办专业研讨会、建立专业委员会等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探讨为学生提供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所需的各类知识与技能。我国可以借鉴AAHPE的运行方式,在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延展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的包容性,优化学生的健康行为;通过有效课程与教学提升学生对健康风险的认识,使用个性化信息指导学生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发展喜忧并存:1)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学校教育和大众健身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2)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大纲中所占比例不高,缺乏系统的教材,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日渐突显。基于此,提出:教育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政策促发展;重点突破文化特色较浓郁的项目教学,并建立教学体系的核心;纳入正轨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并给予必要的课时保证;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以提供正常教学的必要保障;社会化,融入全民健身娱乐服务体系提高产业化水平,形成现代旅游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的元评价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针对中小学广大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是否应该让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评价"以及"中小学生是否具有评价能力"等困惑,对中小学生互评和自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相应的元评价实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生在评价他人所做动作质量上均有着明显的一致性,与教师的评价结果之间呈显著的中度相关,具有明显的评价主体一致性信度和评价结果一致性信度,中小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体育学习评价中进行互评是可行的;不同学段学生的无意识自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信度,但这种一致性信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而有意识自评结果与教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均普遍低于无意识自评结果,因而在中小学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盐城市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认为该地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还处于落后状态.建议从组织管理、体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活动开展及体育设施的改善等方面着手,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不断发展,走过了令人难忘和值得回顾的历程。通过对建国以来体育教学大纲建设概述以及体育教学大纲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琛中以从中获取我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走出学校运动会的误区构建体育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视角剖析我国现行学校运动会的误区。阐述改革学校运动会的理论、实际意义和向体育节转轨的必要和必然。借鉴国外体育教育、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构建我国学校体育节的目的、模式及方法。使体育节成为对全校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的多维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6.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学校体育,对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人工智能介入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一是教学形式更多元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二是主体行为协同化,教师与机器协同优势凸显;三是学校体育适性化,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四是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校体育智慧化。基于此提出,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强虚拟仿真训练场建设,加强多主体协同发展,完善学校体育伦理规范,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教育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所受到的体育教育是正规的,密集的,系统的又是全方位的。因而这个时期对于学生体育意识、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仅仅依赖于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由课外体育来共同完成高校的体育教育任务。通过对南京仙林大学城四所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找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内容、功能及指导思想上存在的异化现象,并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帮助,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进行调查,指出,德国学校教育以整体与开放的大体育观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政府、学校、俱乐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为青少年的体育事业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指出,应更新观念,以"人本"理念作指导,着重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价值观和终身体育习惯;进一步完善场馆建设与运行机制;适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共同促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健康发展.旨在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对西部四川、重庆、云南、甘肃、青海5省市98所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师资配备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兼职教师比较普遍;体育教师专业学历低、专业素质水平不高;西部边远山区体育教师学历提升与培训机会少;体育教师的评价激励措施缺乏,体育教师的权益得不到完全保证。从阳光体育运动的视角提出: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切实保障学生享有的体育权益不受侵害;西部省市编办、财政和教育部门要从编制政策的源头上,优先保证配齐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健全完善西部"特岗计划"教师招聘考核制度;建立城乡均衡配置教师交流制度保障等,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广泛持久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