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级跳远运动对速度、力量和技术有很高的要求,目前这三项训练是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日常训练的中轴。而对不同专项素质训练课对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机能影响的研究却因一节训练课包含多种训练手段、同一练习手段多次重复,强度不容易评定而研究较少。本课题以三级跳远突出某项素质训练的综合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尿蛋白及其组分的研究,试图找出能够评定不同专项素质训练课强度的有效指标,为合理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提供统一评判尺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男子三级跳远是我国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的潜优势项目,专项力量是影响三级跳远比赛成绩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我国最优秀的6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安排。结论:1)我国男子高水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计划与负荷基本符合世界潮流,但训练中缺少单腿支撑进行的蹲、拉、提、举等练习,不够贴近专项需要;2)专项力量训练器材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化含量不高;3)专项力量负荷调整控制主要依赖教练员经验与身体素质指标推算。  相似文献   

3.
三级跳远是需经长期系统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项目,少年阶段的基础训练对其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六名少年阶段达到一级的运动员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在掌握三级跳远技术的初级阶段应明确个人“理想化”技术,即根据个人特点所应采用的最佳技术,它对运动员的成长极为重要。采用发展专项素质和根据特点掌握技术动作相结合的方法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对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思路、训练方法和手段,也应做出适当地调整和改变。结合刘星和吴明铭的训练特点,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进行探讨,拟在找出更适合他们发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男子110m跨栏运动员实施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力量在运动各项目中起着重心稳定、力量的传递和控制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教练员把力量训练的重点放在四肢上,忽视对身体核心区域部位肌肉的训练。通过对国家二级水平运动员男子110 m栏运动员实施12周身体核心力量训练后得出:跨栏运动员在立定三级跳远、半蹲专项力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腾空过栏阶段技术指标中的躯干前倾角、身体重心最高值、过5~6栏时攻栏距离和下栏距离具有显著性变化;110 m栏专项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类型训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速度型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专门设计了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训练模式 ,并进行了一年的训练实验 ,试图为三级跳远训练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成绩主要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外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绝对速度和速度利用率、专项素质、三跳比例、力量素质、竞技能力等因素的分析,寻找出影响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本文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结果表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研究从整体上讲较为分散零碎,缺乏整体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研究多从微观入手,过多关注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方面的分析,而对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研究少之甚少。研究对象与技术分析对象几乎全停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和国外优秀运动员,而对近十年国内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分析等很多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这几个方面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及运动技术特点等方面,多学科多角度地探讨我国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为今后三级跳远的教学与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优秀运动员专项素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训练跟踪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老一代和新一代三级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老一代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明显高于新一代运动员,尤其在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方面有较大的差距。通过对老一代运动员和新一代运动员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比较分析,找出不足,为提高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和专项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跳跃3个层面,助跑三级跳远、立定跳远等5个要素(评价元)构成;2)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3)制定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诊断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级跳远中速度与三跳比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速度是三级跳远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同的努力,充分去探索和开发可能从中获得的益处.因此,怎样的三级跳远技术即三跳比例才有利于远动员速度的最佳发挥?成为了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对班克斯、康利、爱德华兹等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三级跳远技术,从诸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从中找出答案,并试图为今后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快速而又准确的助跑上板起跳技能是我国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多年存在却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训练和培养运动员对步长、步频精细的本体感觉分辨与调节能力是远度跳跃项目专项技术训练的首要任务。实验中提出的"指定分辨踏板训练法"能有效地培养和形成练习者在快速助跑过程中对步长、步频的感知与调节能力,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远度跳跃项目中快速助跑起跳犯规和不能准确上板起跳的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我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体系的完善和为备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专项体能训练,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实证法等研究方法对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进行了应用性研究,研究根据空中技巧项目规律、技术特征及运动员的个体特点,在备战过程中设计和实施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并有效地把握了整个训练过程的力量负荷安排。2013年度专项力量训练应用的结果表明:不仅使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逐渐达到了赛前最佳的竞技状态,而且使运动损伤得到有效的降低,并使受伤运动员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浅析现代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世界20名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男运动员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技术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发展到高跳型,又由高跳型发展到平跳型,现在又出现了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的趋势.速度成为三级跳远的关键环节,即三级跳远运动员须具有很高的助跑速度、上板速度、动作速度、跳跃速度.因此,三级跳远的训练应当把速度正确合理地运用于技术之中.  相似文献   

16.
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级跳远已经出现了速度型技术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是现在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一技术 ,探讨其运动特点 ,并对近年来使用该运动技术所得到的成绩时的远度和比例进行研究 ,对该运动技术的训练框架作出科学的设计 ,认为进行三级跳远的训练应从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 ,尽量减少前两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 ,以及改进和加强弱腿的跳远技术和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水平运动队三级跳远队员的成绩进行比较,对他们这两年的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提高三级跳远成绩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包括:制定大周期和小周期相结合的训练计划;应用“速度-平跳”技术;重视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分配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重视训练后的恢复措施,以及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研究及在实验条件下的动力学测试,对两步助跑跳深跳远练习与三级跳远跨步跳起跳力量在形式及内容上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步助跑跳深跳远练习可以作为发展三级跳远跨步跳起跳力量的专门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9.
女子三级跳远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项目。在最初,我国运动员在此项目上有过辉煌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运动员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技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技术的对比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为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现状及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