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学生掌握排球五项基本技术所需要的练习负荷、负荷的分配与其掌握技术效果的关系、基础差异对其掌握基本技术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其基本技术提高的主要因素,采用实验、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课余练习、学习动力、练习负荷为影响基本技术提高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叠加动态心率技术对男篮运动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国际先进仪器TPHE—I型综合测定仪对篮球运动负荷强度的表现形式进行追踪测试,探讨训练与比赛、不同战术与技术的心率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科学化训练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负荷状态下整体负荷、快攻、阵地进攻、防守、高强度负荷下技术的心率准确得到定量比较和分析,从供能的角度找到了训练与比赛负荷的实际差距,为反馈调控训练,运用先进仪器为运动水平闯开了一条新路。负荷强度的心率遥测及运动录像叠加技术比其它单纯心率遥测提供更多的剖析信息。  相似文献   

3.
足球比赛负荷是球员在比赛情景下完成各类动作所承受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之和。比赛负荷的量化结构分为外部和内部负荷,外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人工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轨迹追踪技术和全球定位设备,通过球员体能或技术表现的负荷量和强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行为活动特点,外部负荷特征表现为间歇性运动下频繁变向和短距离变速跑,高比例的中低强度无球跑穿插较少的高强度带球跑。内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耗氧量、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的测定,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能量代谢水平;内部负荷特征表现为有氧供能为主、无氧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交替进行。现有研究局限为外部负荷低估了变向运动对足球比赛负荷的影响,内部负荷无法概括正式比赛的供能特征等。未来可尝试在优化量化方法基础上结合内外负荷,从而更精准地量化比赛负荷。  相似文献   

4.
应用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乳酸、血糖、尿蛋白等生化指标,探讨了静态下的篮球专修学生和专项运动员的生化特征,并就篮球教学训练不同课类型与某些组合技术练习的负荷强度和生化特征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复杂、生理负荷较大,对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由于体育系学生三级跳远的专项素质与专项运动能力较差,尤其是对女生,要想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保证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旨在改进教学手段,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并为术科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合理掌握课的负荷、密度,使学生在学习技术、树立终身体育观的同时,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寻找较适宜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本文通过对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年级的男、女生进行了不同课的内容、结构的多次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负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校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控制为研究内容。针对有效负荷控制原理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散打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的模式;运用生理生化的指标进行监控。研究表明: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提高,专项训练负荷区间强度范围逐渐缩小;认为散打专项技术训练有效负荷区间(85%~95%)强度控制模式体系,采用心率、血乳酸、血红蛋白指标监控训练的强度和调整训练负荷,在采用间歇训练时练习的百分负荷强度应控制在85%~95%,个体运动心率应控制在175~190次/min。能有效地提高散打运动员专项成绩,为散打专项技术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认知负荷理论是对教育教学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的理论,为了解近年来国内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进展,文章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5~2018年间发表在教育技术八大核心期刊上关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文献进行研究梳理,从年限、作者所在单位、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且进行了细致类目的划分,以梳理国内认知负荷理论研究趋势,最后结合当下的智能教育背景进行思考,提出建议,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师范院校学生为实验对象,建立定向递增负荷训练法实验模型进行滑步推铅球训练,实验结果提示:定向递增负荷训练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滑步推铅球技术节奏,改进技术动作,较易建立稳固的动力定型;定向递增负荷训练法有利于滑步推铅球成绩的提高;定向递增负荷训练法有利于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形成一定的心理优势。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统计法,以我国国家男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不同职能优秀男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外部负荷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运动密度、触球总次数、扣球次数、拦网次数、传球次数、发球次数、接发球次数、防守次数、间歇次数等9项外部负荷指标中,除了接发球技术外,其它外部负荷指标,男女排运动员之间在应用上都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2.
从生理、心理和耐力负荷适宜度的角度,对目前耐久跑教学中用跑的时间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定学生的耐久跑成绩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来评定是不合理的、不全面的,尤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出了从多方面来评定学生耐久跑的成绩和在教学中用健身跑的形式来代替耐久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158位少年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较多发生在踝、膝、大腿后群等部位,并主要以肌肉拉伤和关节劳损的形式表现出来;2)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机主要在速度练习和技术练习中;3)我国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过大,尤其技术练习和跳跃练习的负荷过大是产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泸州市部分中学实施"情景"教学的结构、负荷、练习密度等基本问题的分析,采用对比、访谈、调查、文献等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探讨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特殊性作用,并提出体育课中应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参赛场次也在不断增加,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成为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最重要表现。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李玲2014年度赛前训练负荷与竞技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训三阶段训练负荷节奏安排构成竞技状态形成关键因素;采用“诱导性比赛”和“大负荷强化训练课”两种赛前训练方式,有利于竞技状态优化和调整;通过不断比赛,调整训练负荷与技术及心理状态,形成年度3次最佳竞技状态。该结论为教练员在重大比赛时寻求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调控提供借鉴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对游泳运动员在训练测验和比赛两种负荷条件下,血乳酸、心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旨在研究不同性质负荷对游泳运动员机体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比赛条件下游泳运动员机体承受负荷最明显的表现是,负荷后对机体的影响要比测验负荷大;比赛和测验负荷后,血乳酸和心率两项指标的变化并不呈同步趋势。在超过最大强度负荷的情况下,血乳酸指标能较准确地反应游泳运动员机体承受不同负荷的变化特征;比赛负荷和测验负荷,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训练负荷达到比赛负荷要求的关键是提高心理负荷强度。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9、2010级排球专修学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排球专修生在进行排球运动时容易发生的损伤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到损伤一般都发生在日常训练中,由于学生在场上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他们的受伤程度也不同。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教师和学生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教师要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训练负荷、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学生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多加练习,这样可以促进排球教学与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网球课教学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与评价,揭示网球课的负荷特征,为科学安排网球课教学内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超声心动描记技术测定了20名全国健美操比赛运动员和20普通大学生安静时和卧位蹬车负荷运动中的心功能(其中每组男、女生各10名),负荷分别为50w、100w、1500w,每级负荷3min,结果表明,运动员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每博量及心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在150w时尤为明显,提示健美操运动可增强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训练负荷属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训练负荷的属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揭示了训练负荷与训练过程、有机体机能系统、运动员个体、运动专项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训练负荷的各种属性,为训练过程中安排适度训练负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