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第七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m跑决赛的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起跑后加速跑和途中跑及冲刺跑各阶段的速度结构特征。并对影响男子100m跑技术的诸因素进行灰色侧度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最大速度和100m跑成绩相关性最高。影响男子100m跑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为:30m~50m的速度和最大速度是影响男子100m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分段速度的灰色相关分析,揭示了100m跑的运动正朝着力量、速度相均衡的方向发展,体现了起跑快、加速能力强,绝对速度高,保持高速距离长的特点。提高100m跑运动成绩的关键是利用训练、营养等有效手段提高机体ATP—CP的含量,发展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延长保持最大速度的距离,尽量降低糖酵解供能,缩短速度耐力跑段的距离;寻求步频和步幅的最佳配比。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100m跑的加速跑离较长,但绝对速度差是制约我国男子100m跑运动成绩发展的症结。  相似文献   

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100m跑的技术.探索影响男子100m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0-30m所用时间和最大速度值是影响男子100m的关键因素.其次最大速度值也是影响男子100m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400m跑是一个既要求速度,又要求耐力的竞赛项目,因此,提到专项耐力,通常指的是400m跑所要求的速度耐力。速度和耐力是一对矛盾。对现代流行的400m专项耐力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用心率和血乳酸值作为监测指标,对能够有效锻炼运动员的专项耐力的训练手段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00m跑合100m走跑×10是有效锻炼运动员专项耐力的训练手段。同时,300m后的跑段对锻炼运动员乳酸耐受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最快运动速度的生理学特点及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距离途中最快运动速度测试,发现:运动员的行进30m跑途中最快速度,分别快于采用两种方法跑100m时的途中最快速度;采用最大冲刺能力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快于采用速度节奏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两种速度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以及神经和供能特点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7.
百米跑属于典型的体能类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对辽宁省高校男子百米跑二级运动员体能结构进行分析,筛选男子百米跑二级运动员体能构成的典型指标,建立成绩预测模型,为我国高校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项尖男子l00m运动员的速度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析世界顶尖男子100m运动员的速度特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了1.世界顶尖男子100m跑中各10m段的成绩与100m成绩间的灰关联程度;2.世界顶尖男子100m跑中各前n10m的成绩与100m成绩间的灰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控制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过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R型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1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指标,建立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专项特点,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100m成绩的主要身体训练指标因素为:速度力量因子、指数因子、绝对速度因子和速度、速度耐力因子。其中,速度力量因子对100m成绩的贡献率最大。(2)分析得出评定我国女子优秀100m运动员的五项检查性指标——行进间30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塑编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国内纺织行业织机折边装置的应用,介绍了塑编业喷水平织机纬线折边装置的结构与原理,总结了喷水平织机纬线折边装置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建立高校男篮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测试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是一项很重要的专项运动素质。研制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测试方法,对指导训练和科学选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几所普通高校篮球队的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论建立系统模型的方法,以图达到有效地测试篮球运动员专项速度耐力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专项速度耐力综合测试模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从走步式跳远空中技术动作入手来实现加快跳远助跑最后几步水平速度。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实验研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水平速度及利用率,影响因素和专项运动成绩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学走步式跳远能够有效地加快助跑最后几步的水平速度,并且明显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一个错误的训练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运动训练实际,是错误的。周期性竞速项目训练的核心是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在具体训练中,要处理好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这一普遍性与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5.
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科学定向的研究,对提高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训练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技术统计法,对排球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专项体能运用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对接发球进攻的拦防反击是世界高水平排球比赛制胜的关键,它决定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运动性质的基本特征;排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以移动、手臂挥击、跳跃等运动动作为表现形式,以速度力量为核心,以一定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为基础,是一种间歇式速度力量性运动能力;排球专项所需要的移动能力、手臂挥击能力和弹跳能力是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实践 ,对训练指导思想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适合大学生中长跑课余训练的指导思想——以专项速度耐力训练为核心 ,速度力量训练为重点 ,把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旨在拓宽大学生中长跑训练的思路 ,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变速原理、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及系统效率分析等方面对双联叶片泵和变量叶片泵进行了比较,为液压系统动力源的合理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李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769-770,786
争先赛是奥运会女子场地自行车项目.争先赛资格赛200 m计时赛是场地自行车速度负荷强度极高的项目.行进间200 m计时赛的弯道骑行技术是影响专项速度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全程技术动作过程中最复杂、掌握和控制难度较高的技术环节.运动生物力学是科学监控和诊断该项目在高速骑行状态下技术动作的有效方法手段.通过研究发现在弯道骑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专项技术训练的质量和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重要的专项素质,提高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对于提高短跑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定量依据.训练中,要在保证完成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对力量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调配,选择适合不同发展特点运动员的力量发展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田径专项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力学的角度 ,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 6种发展膝关节力量专项练习手段的训练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 8周的实验性训练 ,采用等速测力仪对 11项评价指标进行测试 ,研究结果证明 :实验性训练对提高膝伸肌群快速力量的效果要优于膝伸肌群最大力量的效果 ;对膝关节屈肌群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要相对好于快速力量的训练效果 ;各项训练手段对发展膝关节前后肌群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但对带有水平速度跳跃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显著效果 ,而且对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