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203名10岁~49岁男子的做功量、下肢相对长度、瘦体重相对值、最大心率、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及相对值,计算做功量及其与上述其他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做功量与最大吸氧量和年龄高度相关,最大吸氧量相对值与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下肢相对长度、瘦体重相对值与做功量相关系数较低。最大心率与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首都体育学院大学生心肺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试验,对24名女大学生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试验组女生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乳酸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等指标均比对照组女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女性青少年最大耗氧量间接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250名10~19岁女性健康青少年的最大耗氧量及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五项形态指标和肺活量、脉搏、台阶试验三项机能指标.将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及派生指标与最大耗氧量作相关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形态机能的比例,以及实用简便的原则,将各项指标分成六组分别与最大吸氧作逐步回归,建立最佳回归方程.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后退法,共得到12个回归方程.其中6个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绝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0.79~0.83之间,F检验具有显著性.另6个回归方程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相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此0.43~0.59,F检验也具有显著性意义.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在文献中不多见,然而,最大耗氧量相对值较绝对值更能反映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本文认为对于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仍然是十分有意义.至于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回归方程尚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4.
女性儿童少年无氧阈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48名10~19岁女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女童达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和通气量在10~14年龄段(青春早期)间逐年增长,14岁后保持稳定,无氧阈占最大吸氧量百分比在57%~61%之间。吸氧量相对值和梅脱值10~14年龄段高于15~19年龄段,呈现青春中后期的下降和停滞趋势。氧脉搏10~13岁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4~17年龄段中较稳定,18、19年龄组达峰值。无氧阈时吸氧量绝对值及按体重、心率计算的吸氧量相对值分别与最大吸氧量时的对应值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心肺功能仪和与之配套的高速跑台对12名CUBA男运动员和12名在校普通男大学生进行多种动态心肺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及其相对值、最大通气量、心率、氧脉搏及通气阈时的吸氧量百分比比对照组在校大学生高,两者具显著性差异。以体育学院在校男生为对象,通过测试大学生的最大吸氧量、通气阈、氧脉搏等生理指标,动态地观测和科学地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心肺功能状况及有氧工作能力,并可为他们日后进行运动训练、比赛提供科学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70名花样滑冰运动员和66名普通大学生进行身体形态学、体质及跟骨超声骨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1)由于控体重、运动等原因,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有较低体重和体脂率,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瘦体重均低于普通大学生;2)身体机能方面,女花样滑冰运动员相对较好,而男花样滑冰运动员则相对较弱;身体素质方面,男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相对较好,而女花样滑冰运动员下肢爆发力、身体协调能力、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受瘦体重的影响,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握力素质有待提高;3)男、女花样滑冰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建议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质及骨密度进行定期监测。掌握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体质、骨质状况及身体成分结构比例,为科学合理的安排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观察为期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球上跪姿抬臂)对普通女大学生心率变异性和最大吸氧量的影响规律。利用芬兰产的POLAR S810i遥测心率表及瑞典产的MONARK 839E有氧功率车为工具,测量比较了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前后18名普通女大学生(实验组10人,对照组8人)心率变异性指标、最大吸氧量以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经过四周锻炼,实验组的10名受试者均能在瑞士球上维持跪姿抬臂标准姿势5min。实验组最大吸氧量绝对值呈现极显著性增加(P〈0.01),相对值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舒张压、心率则出现了显著性降低(P〈0.05);SD、RMSSD以及HF都出现了显著性增加(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四周瑞士球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安静时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副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提示该训练方法对强身健体、缓解压力可能有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最大吸氧量被看作是评定耐力运动成绩的最好指标。但Hill没有证明作为最大吸氧量特征的吸氧量稳态。吸氧量稳态也没有得到后来研究者的证明。耐力运动的成绩不仅受肺系统摄取O2和心血管系统运输O2的限制,而且还受活动肌本身的一些因素的限制。最近一些研究还表明,最大吸氧量与耐力运动成绩无明显关系,而跑台跑的峰速度和无氧阈与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并可作估测耐力运动成绩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可适用于我国学生心肺功能评价的实验仪器,并对该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安全性、可信性进行验证。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普通系大学生61名(男生33名,女生28名)作为受试者,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最大摄氧量测评仪和Cortex Metalyzer 3B心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测定;并测试受试者1 000 m(男子)或800 m(女子)跑运动成绩。测试过程中用POLAR心率表动态监测受试者心率;测试结束后根据Borg主观疲劳程度表换算出RPE值。结果:利用最大摄氧量测评仪检测受试者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或相对值与直接测试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 000 m或800 m跑成绩与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与相对值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较低(r<0.43);受试者在完成1 000 m和800 m跑过程中所测得的各项心率和主观疲劳程度RPE值均显著高于最大摄氧量测评仪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值(P<0.01)。结论:1 000 m或800 m跑成绩用于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缺乏科学性,建议选用最大摄氧量指标。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最大摄氧量测评仪,不仅检测结果准确、可信,而且具有简便、安全等优点,便于在大规模的学生心肺功能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产BFA-100人体脂肪仪,对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进行了测试分析,主要结论如下: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逐渐减少,瘦体重逐渐增多;男女跨栏运动员之间身体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瘦体重、瘦体重/身高与肺活量、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深蹲与专项成绩呈正相关,与30m跑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具有非常显著差异。男女运动员相比,男子与瘦体重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女子。  相似文献   

11.
以普通女大学生做为测试对象,对女子月经周期内生理指标(Vo_(2max)、V_(AT),氧脉搏等)心理指标(RPE)进行综合测试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普通女大学生在月经周期的分泌末期、增生后期及月经期中上述生理指标、工作能力及生理因素的变化和在月经周期的各期中无氧阀的变化及与主观感觉疲劳程度(RPE)的关系,无氧阀时的RPE与心率相对心率、吸氧量、相对吸氧量的相关性,为女子的运动实践提供某些实验依据。结果表明女子的功能能力随月经周期而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分泌末期及经中期较差,而增生后期较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为502±52ml/kgmin(男子)、451±32ml/kgmin(女子),无氧阈为423±47ml/kgmin(男子)、369±34ml/kgmin(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与耐力成绩密切相关,后者大于前者。同时最大无氧功率与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密切相关。同样与无氧阈相关大于最大吸氧量。因此,提高无氧阈对于手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具有重要意义。手球运动员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男子137±06、女子138±07。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心台阶试验作为有氧耐力素质指标的有效性,对358名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最大吸氧量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台阶试验测试值和台阶试验得分无显著线性相关(r=0.015,P>0.0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台阶试验不能作为评价大学生心血管功能和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有效指标;男、女大学生台阶指数分别为46.53和47.30,男女生的台阶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女大学生平均最大吸氧量分别为50.85 ml/kg.min和35.03 ml/kg.min,男女大学生最大吸氧量差异显著(P<0.01);大学生最大吸氧量与其肺活量指数之间呈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对30名体育系大学生(男20名、女10名)安静时和一次运动后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红细胞SOD、体成分及最大摄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瘦体重的增加有利于运动员(特别是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水平的提高,女子瘦体重与红细胞SOD活力正相关,12min全力跑后15h恢复期的红细胞SOD活力与最大摄氧量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12min全力跑即刻红细胞SOD活力下降,15h恢复期其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n-SOD基因V(16)A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为运动员早期科学选材提供基因标记。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对35名中国汉族赛艇、皮划艇有氧项目运动员进行基因分型;同时测试他们的体成分、最大摄氧量、通气无氧阈以及心率变异性(HRV)频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在男子运动员中,携A等位基因者去脂体重显著高于VV基因型者,而VV基因型者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VA+AA)型者;在女子运动员中,携VV基因型者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和身体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携A等位基因者。结论:Mn-SOD基因V(16)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赛艇、皮划艇有氧项目运动员部分运动能力指标有关联,但能否作为运动员选材用分子生物学标记,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渐增负荷运动 ,测定了 2 1名高校优秀女子手球及足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 (VO2 max)、无氧阈 (AT)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RPE- AT)。结果表明女子大学生手球与足球运动员相比 ,虽然运动项目不同 ,但是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其时的主观感觉却无明显的差异。研究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影响大学生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阈及无氧阈时主观感觉 ,同时这些指标可作为评定高校优秀女子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应用异速生长理论提出“标准化力量”的概念,建立评价最大力量的新方法,以消除体型尺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第1阶段测量120名普通大学生(男50人,女70人)的体重、瘦体重、握力、背力、腿力和整体力量,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异速生长指数;第2阶段另外选取受试者55人(男24人,女31人)测试相同的指标进行回代检验,计算出各项“标准化”最大肌力。根据BMI进行体型分类,应用百分位数法观察不同体型受试者最大力量“标准化”计算前后在群体中所处位置的变化,来验证应用“标准化力量”评价人体最大肌力的效果。结果:身高与最大力量关系不密切,体重和瘦体重则与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经过“标准化”计算之后,各项最大力量指标的数值离散程度减小,即偏瘦组明显升高,正常组无明显变化,偏胖组与肥胖组则明显降低。结论:应用“标准化最大力量”的评价方法可较好排除体型尺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身高不宜选为反映体型尺度指标,体重与瘦体重可作为反映体型尺度的指标;人群特征、测试部位及方法等因素均可导致评价最大力量的异速生长指数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8.
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后人体最大吸氧量及有氧耐力的变化,探讨补服乳清蛋白对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实验法,以体育系12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分为两个阶段共六周进行试验。每个阶段补服3次不同的补剂,第一个阶段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个连续3min的递增负荷运动;第二个阶段进行12min跑的耐力运动。补服7g和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最大吸氧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补服7g,14g乳清蛋白与安慰剂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机体有氧耐力水平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1)补服不同量的乳清蛋白都不同程度影响人体的最大吸氧量水平。(2)补服乳清蛋白饮料可能会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进行1 km步行试验得到步行结束时的心率和行走所用的时间,再结合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指标来推测最大摄氧量,建立回归方程。方法:受试者为年龄在40~49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34人,首先进行身高、体重等静态指标的测量,然后在功率车上进行递增负荷试验并结合气体分析直接测出最大摄氧量,对完成最大摄氧量测试的受试者择日再进行1 km步行试验,此试验进行两次,记录相应的心率值和行走时间取平均值用于计算。结果:将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交叉验证回归方程显示最大摄氧量实测值和推测值的相关性统计量为RLOOCV=0.826,SEELOOCV=0.378(L/min)。结论:采用1 km步行试验并使用此方程可以有效的推测40~49岁健康成年人的最大摄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