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研究目的:分析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对运动参与动机、运动能力认知、个体变异的等影响因素。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分组回归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高个体变异与低运动参与动机是相关联的,其在体育课中更倾向于选择低风险的活动;具有相对较高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会表现出更高的运动参与动机,反之,则会表现出较低的运动参与动机。个体变异对具有较低整体或运动自我评价的被测试学生的动机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可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形式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自我评价、运动自我评价、运动认知能力。在上述的基础上降低个体变异促使大学生喜欢体育教学、提高身体素质,这是本文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紧密结合当前自我决定理论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的实践情况,采用体育活动气氛问卷、运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因果关系知觉轨迹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在校50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试图探索大学生参与体育课动机,为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及其对运动项目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SDQ量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身体自我的发展概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自我发展状况良好,存在一定的性别和城乡差异,身体自我概念高者更倾向于选择对抗性的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4.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本科在校生的情商水平从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认知他人和人际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和普通专业大学生样本的情商水平属于中等偏上,同时体育专业学生情商整体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普通大学生相对于不锻炼与体育锻炼不足者而言,体育锻炼达到推荐水平的大学生可能有更高的情商和生命质量,体育锻炼时间越长的大学生则可能有更高的情商;体育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维度上,艺术表演类的被试得分显著低于专项为田径/游泳、集体球类及小球类的被试;人际关系维度上,田径/游泳的被试得分显著高于集体球类、艺术表演类的被试。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坚持1年以上运动的人因为运动而对情商水平的影响差异不大。体育运动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通道,因此本文讨论不同运动参与情况下大学生情商的差异,初衷在于将传统学校体育能够从单纯的身体职能性和技术性的培养目标中解放出来,从而提请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注重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中情商教育效果、进一步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实施运动处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令人堪忧,这必然影响到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大学生身心素质水平,因此在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中,要全面实施运动处方、培养学生科学地掌握运动处方和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测量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时存在测量方法不规范的现象。作者在董奇自我监控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初步编制和完善了《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量表》。分析发现,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由规划、执行力和调节3个维度构成,总量表由44个条目组成,对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量表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运用一系列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方法对57名实验组大学生进行一学期的乒乓球教学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变他们在体育学习中不合理的目标定向。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乒乓球运动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定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部分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也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本文采用现况调查法,对合肥四所大学学生进行伤害调查和流行病特征分析,发现田径、球类等大运动项目伤害比例最大,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多见,受伤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规范。因此,应加强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自我同情对女大学生锻炼动机的影响,并且比较自我同情和自尊这两个心理结构对锻炼动机的预测作用。采用自我同情问卷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锻炼行为调节问卷对208名有规律性锻炼习惯的女大学生自我同情、自尊和锻炼动机进行问卷测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评估数据。自我同情与自尊、内部动机成正相关,与外部动机、内摄动机成负相关。层次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情对内摄动机独立方差的贡献率超过自尊对内摄动机的贡献率。在运动情境中自我同情与自我决定的锻炼动机之间存在相关性,自我同情得分较高的女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福建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福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课外活动情况、喜爱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 ,研究表明 :1)福建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 ,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大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课外锻炼时间、次数均高于其它普通类大学生 ;2 )在学生对体育课看法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呈正态分布 ,体育课开设二年不够 ,三年最佳 ,大学生体育课分班以项目分班 ;3)学生锻炼场地以运动场地为主 ,锻炼形式 2 4人自由活动 ,阻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 ,女生自我锻炼意识较差 ,而没有合适运动伙伴也是阻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休闲文化传播对大学生闲暇体育行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休闲化视角,对大学生余暇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已经作为现代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植根于大学生的生活理念之中,休闲活动的展开与人类化的交融又生成了新的化层面,休闲化成为21世纪高效的社会生活和优质的个人生活的重要标志。目前,指导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意识层次,从大学生闲暇活动内容、体育消费与行为的差异以及休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分析了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发展的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男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高校男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进行了调查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休闲娱乐动机上,所占比例较大,其中男生动机的比例超过女生,显示出男生对休闲娱乐的较强的需求;在社会交往动机方面,同样显示出高校男生的较高需求;女生在健身健美动机上表现突出,体现出女性爱美的特征,希望通过运动瘦身健美的心理期待的比例远高于男生;在心理放松动机方面,男女大学生表现趋同;在课程学习动机上,女生更注重发挥课外学习与锻炼的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12.
借助多元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性别、层次、学校类型和生源地中学生的心理应激进行身体锻炼干预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锻炼强度下,对照组中,男女生和初高中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实验组中,中小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显著,大强度锻炼组实验前后差异不显著;(2)相同锻炼强度下,实验前女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男生,但差异不显著,而实验后男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高于女生,差异显著;重点学校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显著高于非重点学校学生;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于乡镇中学生的心理应激;高中生所承受的心理应激显著大于初中生,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显著高于非毕业学生的心理应激,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都是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最大,其次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且相互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技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存在差异,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训练年限不同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也存在差异,也表现在集中注意能力方面.研究还发现,运动等级越高的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在心理技能各指标上的得分也就越高,在自信心和成就动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Zung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在校专科学生的焦虑状况及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师范专科生焦虑水平总体正常,但部分学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异常仍值得重视;在焦虑检出率方面,女生(40.00%)高于男生(26.43%),文科生(36.72%)高于理科生(29.83%);差异显著上,大一年级学生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P≤0.05);引起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就业、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经济等.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结果,针对引起学生焦虑的原因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新疆贫困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对比研究,随机抽取南疆贫困团场2 238名中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等专门测试,结果发现:南疆贫困团场青少年汉族学生身高略高于维吾尔族,体重和胸围低于维吾尔族学生;汉族学生的肺活量普遍高于维吾尔族,且女生在16-18岁年龄段差异显著;汉族学生的下肢弹跳力、爆发力优于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男生耐力素质优于汉族,而维吾尔族女生的耐力素质低于汉族女生,且部分年龄段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江汉大学157名(其中男生89人,女生68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试,并对其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从定量的角度了解中学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程度,并与其它正常学生进行比较,更好地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研究结果显示,运动技能学习困难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在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7项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指标数明显少于同类小学生,而相关系数又明显高于正常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五所重点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结果表明:男生62%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而女生71%偶尔才去锻炼,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制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为:场地少、器材少、缺乏指导、学生对健身意识模糊及终身体育观念尚未形成等。针对原因,进一步对高校体育改革,弘扬健康观念,促进更多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活动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62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均认为,能够激发起自身竞争欲望;2)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竞争可其个人竞争意识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趋于认同。这与女生参与体育的动机有关,其动机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竞技;3)对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竞争意识能否向学业和未来生活中迁移,男生观点均衡,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女生持消极态度者也比男生多。可见女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竞争意识,在强度和持久度上都逊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以7234名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为研究对象,揭示大学生BMI的分布特征.根据体质指教大小进行分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BMI等级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与素质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指数总体上处于正常范围,男大学生的肥胖、超重程度要比女大学生严重;大学生BMI指数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防御方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4篇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体育专业大学生在3种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得分上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不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5,95%CI为-0.25~-0.04;成熟防御方式d-value为-0.11,95%CI为-0.23~0.01;中间型防御方式d-value为-0.25,95%CI为-0.38~-0.13;掩饰因子d-value为0.10,95%CI为-0.03~0.22。最后得出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女生略高于男生;成熟防御方式和掩饰因子,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