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解阶段、表达阶段、校核阶段等三个方面对翻译的过程做了详实的论述,并通过理解语言现象、理解逻辑关系、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对如何正确理解原文内容做了系统的阐述,对如何确切表达原文思想内容及校核方面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主要由表达和理解两部分组成,而表达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才可以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原文。但英汉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比较大,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改变句子的某些成分或对词性进行转换才可以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名词的转换就是翻译常用的技巧之一。例如;把名词翻译成形容词、副词、动词,或者把动词翻译成名词,通过这些转译,才可以使句子更加通顺而自然。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与文化差异的语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观点是推理在理解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承认语言的交际过程或信息的理解表达过程是一个推理过程;而翻译正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再表达的过程,因此也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一理论和方法可以解决文化差异给语言翻译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只要懂点外语,加上一本词典就能翻译文学作品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翻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语文体的生成活动。译者既要准确传递原文的内容、意图、风格等,又要满足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译文读者的要求。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翻译过程是理解和表达的有机体统一,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在翻译中,对原文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译文的准确表达,往往离不开其所在的具体语境。本文结合英汉互译实例,从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语言文化语境三个方面讨论了语境在对原文理解和翻译表达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语境信息确保译文准确无误、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深入理解和准确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都要受语境的影响和制约,它是正确翻译的基础。语境分析,在理解原文时对选择词义、确定语意、对等文体、吻合意境等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要训练学生通过多选题式的快速阅读来理解原文,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译汉能力。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自然的汉语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译者在翻译活动所承担的任务。在翻译理解阶段,译者对作者的明示进行推理,以明白其交际意图;在翻译表达阶段,译者准确预测读者的认知语境并做出最佳相关表达,使其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9.
穆旦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研究不多。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穆旦的译诗不仅受其汉语诗歌创作的影响,在"理解"和"诠释"原文文本方面做到了恰如其分,在译文表达上也照顾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0.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1.
从语用学的意义观看对等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直译、意译并不是一对不可解决的矛盾。我们所说的忠实并不是机械的字面上的完全对等,意译也不是不顾原文内容和形式的任意乱译。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语义含义的前提下,分析比较两种文化和语言在表达习惯和用法上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利用所给的语言信息推理出作者说话的真正意图;同时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心理和感受,充当好连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尽可能做到最全面的等效。  相似文献   

12.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译者不仅需要理解原文所具有的言内、言外和言后行为,而且要尽量使译文在言语行为的上述三个层面上与原文保持等值。语用意义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相联系,是翻译的难点。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往的言语行为,译者必须通过发掘原文的"言外之力",以清楚或隐约的方法把这种"弦外之音"传递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是以人对世界认知为基础的,重在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仅从范畴化、概念隐喻、意象维度、像似性这些人的认知能力或机制来说明翻译过程其实是个认知过程,并以这些认知能力或机制试图对翻译中的原文理解,译文表达,文化介入及审美运用等现象概括到认知上的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14.
忽略语境、上下文替代关系、一词多义、词义引申与搭配是造成常用词误译的主要原因 ;翻译的关键在于透彻地理解和把握原文的内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5.
笔译和口译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的操作过程都是首先理解原文,经过分析,然后重新组织,最后用另外一种语言进行表述。但口译的翻译过程中还涉及听力、记忆和口头表达;同时,口译是需要当场、即时完成的,译员在正确理解的同时必须立即独立地进行一次性的翻译。因此,口译译员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广博的知识面、出众的记忆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迅速的应变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朗读即出声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要由教师指导。因此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进行理解。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理解和掌握原文。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他们…  相似文献   

17.
英语动词的名词化现象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的名词化是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来看,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是动词名词化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英语民族的语言心理特点进一步促进了英语动词的名词化。动词经过名词化过程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和普通名词表达简练、凝重,大大提高了英语表达的客观程度,有利于本族语使用者更加注重重要信息,但给非本族语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难。英汉翻译实践中,在句中做主语、宾语或表语的名词化结构通常要根据汉语语言的特点转换词性和功能,使原语语句由静态叙述变为动态叙述,以便在忠实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更好地为译文读者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必须改变原文某些词语的词类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原文的准确意思。本文讨论了词类转换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