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和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从东晋顾恺之和现代傅雷的"形神现"学习认识切入,从理论、实践以及审美等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和文学翻译理论中的‘形神观'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从而丰富和拓宽文学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首先在他的翻译理论中引入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研究思想.从乔姆斯基的句法普遍原则着手,进一步阐述奈达的"逆转换"和"动态对等"思想,对奈达翻译思想的理论基石-以句法为中心的转换生成的语言观做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比和分析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关系,说明了转换生成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马建忠和胡适分别于1894年和1914年提出的"善译"翻译观为基础,探讨其理论意义。首先,对现今研究"善译"观的某些观点予以驳议;接着,对比马胡二人"善译"观中的主要思想,指出它是关于译者中心论的理论模式;最后,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追溯"善译"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翻译目的论突破了"纯语言方面转换"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两种文化的较量和交流,为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开拓了一片崭新的领域。本文试图揭示《围城》译本中译者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而采取何种翻译方法来处理中国特有事物名称和概念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意义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对比理论和隐喻理论对汉越语空间维度词"厚/薄(dày/mong)"在空间隐喻义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本文发现在"人品域""价值域""自然现象域"和"情感域"隐喻映射中,汉越语"厚/薄(dày/mong)"隐喻具有相同性。然而,由于汉越两个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色彩,所以"厚/薄(dày/mong)"隐喻也存在汉越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在汉越语中既呈共性又呈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然而当中国译界提倡进行建立中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尝试时,人们还没有对鲁迅的翻译理论给予应有的适当的考虑.最近几年,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解构主义理论的介入,学者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鲁迅翻译理论的价值.本文试图对鲁迅翻译思想的确立,鲁迅的直译观以及鲁迅的读者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鲁迅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解构主义翻译观中的"意图迷误"为核心,以解构主义与"意图迷误"概念的阐述为切入点,分析了解构主义翻译观中"意图迷误"的积极价值与过度迷误产生的消极影响,旨在使译者对"意图迷误"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解构主义"意图迷误"颠覆了结构主义翻译观,使翻译活动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同时也要求译者把握好"意图迷误"的度,避免把潜意识当成显意识,把非理性当成理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已经无法解释诸多的翻译现象,翻译的"伦理转向"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对翻译忠实观作出合理的阐释。它认为译文忠实的对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局限于忠实于原文;翻译中的"忠实"与"不忠实"是具有矛盾性和相对性,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此外,"忠实"与"不忠实"都具有一定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女性主义与翻译的关系着手,分析讨论女性主义给翻译研究领域带来的影响,论述女性主义翻译观及其翻译策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既有其局限性,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字幕的翻译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电影《孔子》为例,试图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和Gutt的翻译观角度,探讨影视剧字幕的翻译,探寻最佳关联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生态化语言教学观在军事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陈述了生态化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并对其在军事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论证、构建了生态化的军事翻译教学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军事翻译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又一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几种诗歌翻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纲 《职大学报》2010,(3):104-106
诗歌是文学中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有魅力的部分之一。本文力图探讨近代中国的几位诗歌翻译大师的翻译思想:从郭沫若的诗歌翻译的品质观、创作论到王佐良的选材观和社会关联说再到许渊冲的"三美"说、"三化"论、"三之"论,这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的诗歌翻译,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正在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本雅明的翻译思想进行了其寓言观下的梳理,首先对寓言观的特点进行归纳,即抽象性、破碎性和上帝的介入与神秘的重心平衡;然后介绍本雅明的翻译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翻译是可能的,翻译是一种双赢活动,最佳的翻译策略是逐行对照。最后概括全文,陈述本雅明翻译思想的特别之处及对翻译理论发展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把翻译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改造国民性结合起来,从用科幻小说开拓国民思想的归化编译到为中国文化能从西方文化汲取更多营养而采用的原汁原味的"宁信不顺"的直译,尤其在做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鲁迅重视儿童发展,从立人出发,翻译具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的语言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翻译观。不同时期,鲁迅的翻译目的也不同,在特定目的下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变化,这些都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不谋而合,弗米尔的目的论主旨在于译者要根据译本的目标读者的需求而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或是编译等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认为关联理论翻译观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翻译是译者在原文语境和译文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基于汉语新闻标题自身特点,结合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具体实例,说明最佳关联性原则可以使译者有意识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从而有效地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从翻译家朱生豪的生平入手,剖析其翻译莎剧的动力、对莎剧的翻译和翻译观,认为朱生豪的翻译力求与原文在"神韵"上保持最大可能的一致,并且很好地践行了这一思想.朱译莎剧在中国近代英译汉的历史上堪称划时代的翻译文献.  相似文献   

18.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奈达翻译理论体系的核心,对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结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从翻译技巧的角度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20.
奈达和纽马克作为西方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具有创见性的理论在翻译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翻译研究提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